-
为什么要萨特
曾与当时流行的蛤蟆镜、喇叭裤并列为“三大精神污染”;有人说“萨特热”是“80年代新一辈人的精神初恋”,也有人将其视为一次“错爱”,称与萨特的哲学“结缘”,“只可一宿,不可久眠”。……2012年,萨特进入中国30年,萨特对于我们,是否已经过时?这位东渡的西方思想家,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末日恐慌”下的人心,究竟还要不要萨特?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知识界思想解放的春天,中国“萨特研究第一人”柳鸣九与萨特“结缘”,为萨特在文化上进入中国代办了“签证”。30年后的今天,萨特在中国的影响依然巨大甚至无所不在。 一个作家真正进入一个国家的主要标志应该是一定程度的本土化,一种哲理的广泛传播也还要靠通俗化、普及化,要靠有亲和力的诠释。本书是柳鸣九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有关萨特问题的重要论述的系统结集,他带我们一起沿着当年萨特东进中国的历史足印,近距离接触萨特,“撩开萨特那些抽象、艰深的概念在他的哲学体系上所组成的厚厚的、难以透视的帷幕”,重温那充满激情的诗意年代,和那场“现代西方哲学精神和中国新的觉醒时代的历史遇合”。 -
巴黎散记
本书内容:刚到巴黎的第二天,外交部文化技术司接待办公室的负责人马第维先生就告诉我们,除了我们希望安排的日程外,外交部还将招待我们作一些旅行参观,其中有一项是参观卢瓦河上的古堡。 卢瓦河上的古堡林立,我早已闻名,它们是法国最古老的一批文物,不仅以其优美的风景、古老的建筑,吸引着法国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而且以它们所包含的丰富多彩的历史和传说,引起人们的遐思。…… -
自我选择至上
《自我选择至上:柳鸣九谈萨特》系著者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有关萨特问题的重要论述的系统汇集,是一个精神进程的宝贵记录,是一个文化事件的真实反映,是一份难得的思想资料,颇有思辨价值、文学批评价值。 读书被杨绛喻为“隐身”的串门,读《自我选择至上:柳鸣九谈萨特》宛如随著者柳鸣九先生一同到萨特和波伏瓦家“串门”。谈20世纪的文史哲学,则不能不谈萨特;法国萨特研究专家、萨特同代人贝尔纳·列维说,萨特的影响依然巨大,甚至无所不在,他尸骨未寒,可是,“以他为焦点而发生冲突的政治和形而上学的利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矛盾”(2000)。 谈当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则不能不谈柳鸣九;改革开放伊始,脑有“反骨”的柳鸣九以萨特“自由选择”为武器,对斯大林的意识形态“总管”日丹诺夫发起彪悍挑战、凌厉攻势。在精神文化,文学批评领域点燃了一场“大火”,“燃烧”多年……。 萨特被当代中国接受与重视的过程,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精神文化进程的一个侧影,也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一个成果。 -
翰林院内外
本书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收入著名外国文艺理论家、法国文学专家柳鸣九年届古稀所写的散文国作。作者沿用人们有时将中国社科院比为“翰林院”的说法,分别记叙了自己从年轻学子到学界领军的几十年风雨岁月里,与“翰林院”六位西学大师——钱钟书、杨绛、朱光潜、李键吾、冯至下卞之琳交往过程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作者以学术的、文化的、历史的视角写出了大师们独有的风貌、个性和贡献,让读者看到当代“翰林”卓尔不凡的“这一个”的鲜明形象。书的后一部分作者求学时期与郭麟阁、吴达元、徐继曾和严怪愚四位老师相处时光的追记,表达了他对前辈、师长的思念感恩之情。 柳鸣九以治史、立论见长,为文则喜长句、擅思辩,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浩然之气。本书将作者几十年观察和感悟所得发而为文,机锋照人,文笔洒脱,生动、悠然地再现了名士风流的一个个精彩瞬间。 -
人性的观照
这是一本读书札记式的随笔集。 从内容上看,可以说是在拿一些世界小说名篇说事,说什么事?集中一件事,那就是人性的形态——爱情形态与性格形态。从另一个角度看,本书也可以说是在世界小说名篇的海洋中采藻拾贝,专门采撷、收集那些闪耀着人性形态之光彩的“藻”与“贝”。作者写作这些篇章的初衷本来就是思考与评析人性的情态与性态,如果读者产生了对人性形态的兴趣,那么,对有关名篇佳作的理解与鉴赏,也会相应有所深化。认识人性,赏析名篇,但愿此书能在这两方面对读者有所助益。 -
法国印象
柳鸣九,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历任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法国文学研究专家,被誉为“萨特研究第一人”,有多部著作出版。本书集著名学者、翻译家柳鸣九先生在巴黎访问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而成。对巴黎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等作了详尽的描述,向世人展示了巴黎这座世界文化名城的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