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型电影教程
本书研究了类型电影这一文艺现象及一些重要电影类型的具体形态,对一系列概念进行了具有新意的辨析、阐发和解释,如“神话”、“杂耍蒙太奇”、“暴力美学”、“悬念”等。本书还对如何认识今日的大众文化、后现代文化在中国的影响以及如何认识好莱坞电影模式等热点论题提出了新颖的理论辩析或应对。在分析电影类型形态的同时,作者还借用文学研究中的细读法对一些经典电影文本做了细致、独到的案例分析。 本书作者是率先在中国内地引进、介绍并开展电影类型学研究的学者。由于作者持续关注中国当下的文化现象,本书不仅在文艺学研究中具有创新性,还与中国当下的文化思潮密切相关。由于作者在类型化电影电视创作领域有一定的实战经验,因此本书更具有联系影视实践活动的色彩。作为高等院校影视教育系列教材之一,本著作可供影视学、传播学以及文艺学相关专业使用,也可作为电影爱好者提高鉴赏水平、完善理论修养的自学读物,对电影研究人员亦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
电影叙事学
本书从当代叙事学的理论角度,考察和阐释了电影叙事的基本规律和个性特征。对电影叙事的概念和要素,时间和空间,人称与视点及其基本模式作了较为详尽、深入的探讨。作者将理论阐述与影片本文分析紧密结合,融细读式的实例分析和理论的建构与阐释为一体,显示出理论探索与实践操作并重的学术特色。 全书立论谨严,观点鲜明,具有理论创新性。 作者对电影叙事的三种时间形态的阐释,对影片话语的“空间性”与叙事性的背反与融合的描述,对电影叙事中四种叙述人系列的划分和对五种基本叙事结构模式的读解,都是富有个性见解的理论概括,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
501位电影导演
作为畅销书《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部电影》的姊妹篇,《501位电影导演》是对银幕大师们一次全面而深入的介绍:从弗雷德•金尼曼、 英格玛•伯格曼,到伍迪•艾伦、三池崇史。不管是作者导演、动作大片导演、喜剧天才或是恐怖大师,你都能在这本拥有精美插图和大量史实的书中找到。 灯光、摄影、开拍!电影的世界充满了魅力和浪漫——事实却是摄影机后的男男女女们在发号施令,创造出让一代又一代影迷沉醉的观影体验。从电影先驱巴斯特•基顿到法国新浪潮导演让-吕克•戈达尔,以及电影顽童加斯帕•诺,电影史上的巨人和天才被悉数囊括,使得本书成为了解电影导演的最全面的指导。每位导演至少有一页内容,内容包括精选出来的电影年表,以及对其影响、标志、创作关系的引人入胜的介绍。你知道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在自己的三十七部电影中都有客串演出吗?发现过马丁•斯科西斯作品中的纽约,以及六十年代的意大利哥特电影是怎样影响了现代导演风格的吗? 本书主编史蒂文•杰伊•施奈德是一位电影研究专家,撰稿团队由一组世界范围的电影评论家、电影史学家,以及媒体人所组成,本书是对超过一个世纪的镜头后的创作源头的完全传记。不管你是从头至尾细读本书还是时不时翻阅一下,《501位电影导演》都会扩展你对电影的热爱和欣赏……并继续将其保持很多很多年。 -
魅力剪辑
《魅力剪辑:影视剪辑思维与技巧》还让我想起了建设有效的、通用的影视艺术教科书的问题。没有或者缺少稳定、成熟、通用的教科书,是我国影视艺术高等教育的一个通病。这些年,我们的影视教师们也写出了不少的专业著述和教科书,但是很少有在全国具有相同专业的教学院校里,甚至自己的教学中正式使用的,更谈不上像我们看到的一些美国影视教科书那样,根据教学效果和时代发展不断修正出版几版、十几版的了。究其原因,一是不少著述是为了评职称、获学位而作,属“理论专著”,不适合课堂教学使用(一个奇怪的行政规定造成了这一现状:教材不能算作评职称的专业著作)。二是一些教师坚持只用自己的教授大纲和教学方法,对国内外他人的教材不屑一顾,不仅不用,连看都不看;不少人士等到退休后,才把自己的教材与经验整理成书出版,可已经无法在教学实践中去检验和修改了。 -
并非冷漠的大自然
并非冷漠的大自然,ISBN:9787106011086,作者:(苏联)C·爱森斯坦著;富澜译 -
光和时间的神话
在目前这个所谓的知识经济时代,现实生活的重重压力日益增大,人们不仅需要各种有用的知识作为求职谋生的手段,而且需要审美的智慧作为自我赎救的依托。此种智慧,在艺术表现领域,有助于实现从无到有的创构或打破陈规的立新;在精神生活方面,则有助于培养静观万物的鉴赏趣味或自娱自乐的审美自由。凭借这种智慧,人们有望恢复自我的本来真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进而从风恬浪静中见人生真境,从味淡声稀中识心体本然,在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里聆听天地自然鸣佩,在草际烟光、水心云影中见出乾坤最妙文章,于环境设计、艺术装潢中品味华润雅丽意趣,从琴棋书画、音乐舞蹈等精品佳作中获取各种审美体验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方文化传统中,爱智慧即为哲学,而智慧则分两翼。其一是注重凝照反思的理论,其二为采取具体行动的实践。这一本原意义,绵延两千余载,在克罗齐的精神哲学理学变为“两范畴四维度”体系。依此思路,追求智慧的人类认识活动,被分为理论与实践 两大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