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木经惟写真的话
◎联合推荐 何颖怡/文字工作者 吴子婴/节点文化负责人 林盟山/自由摄影 纪大伟/美国康州大学外文系驻校助理教授 张世伦/文字工作者 蔡康永/作家、主持人 天才荒木的真心话:「我的人生就是摄影!」 超A级教科书!四十年来的摄影秘技一举公开! 私写真、中年女性、少女、人妻、EROS、日记、日本人的脸、纪实摄影…… 从早晨到夜晚,他以自己的语言,轻松洒脱地谈论各种环绕于荒木经惟四周的关键词, 确实地传授具体的技巧,诸如将女性拍摄成美人的方法、拍摄角度与构图的学习方法等等。 这是让你成为摄影家的教科书! 无论广告或任何事物,所谓的创造,都必须以纪实摄影为起点;而所谓的纪实摄影,就是捕捉人类的本质。纪实摄影是持续地凝视,然后发现、感动。我有严重散光,所以透过相机的镜头凝视这个世界。我有一个很老式的信念,认为只有真实之物才能够创造同样的真实之物。所以首要之务,就是抚臀、吶喊,以剥除虚假的外壳。──荒木经惟 所谓的摄影,就是人生。 《写真的话》分成三个章节,以「早晨」到「夜晚」比喻荒木经惟的摄影生涯。他精心挑选各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从「摄影的修业时代」开始,风趣幽默地向读者叙述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并且穿插许多对于「摄影是什么」的精采见解,最后则以「摄影的绝顶时代」作结。他说:「摄影集依照年代顺序,列出我从二十三岁开始所拍的照片,这种做法实在很有趣,因为这样一来,我的整个人生看起来就像是不断地拍照。而且,这种编排方式印证了我长久以来的想法:所谓的摄影,就是人生。」 在《写真的话》里,可以清楚看见荒木经惟对于摄影的态度与坚持──「活着就是要保持进行的状态,并且对于各种事物怀抱好奇心。例如我的童年时期;对于街上偶遇的中年女性的面孔一见钟情、拚命拍摄的时期;接着则是与老婆阳子相遇、蜜月旅行、初夜、做爱,甚至连她去世时我也拍了照片。此外我也拍天空、拍云、拍花……什么都拍,也拍了我的猫奇洛。」不断地按下快门,藉此将身边所有事物联系起来,这份联系正是荒木经惟活着的象征! 荒木经惟语录‧关于摄影 写真,不是拍摄物体,而是捕捉情感。 「生」即是「动」,这是我创作的原点。 拍摄脸孔就代表与人相遇……这种彼此之间的关联性不就是摄影吗? 所谓的「摄影」,就是不拍以后不想再看见的东西,以及自己讨厌的或是对方不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构图。 老妈的死,让我了解了摄影的角度就是「爱的角度」。 摄影技巧是在不断拍摄之中学习、进步的。 所谓记实,是透过不断地凝视人类,进而发现其本质。 我觉得每当摄影时,被拍摄的对象也在注视着我,至今依然如此。 活生生的女性,创造我的人生……我跟随她们,同时也拍摄她们。 如果去上「○○摄影学校」,绝对是行不通的喔,毕竟日常生活中的「爱」不在那里,而是在我们身边。 我认为摄影就是人生,「拍照」和「活着」是一样的。 所谓的摄影,就是拍摄你最喜爱、最亲密的东西,拍摄近在眼前、就在身边的东,就是拍人。 媒体推荐 【专业编辑推荐】 邱元鸿 (尖端出版 第一事业部 总编辑) 代表作《数字单眼相机讲座--30天精通摄影技巧》、《构图决定一切II:完美的构图技巧讲座》 「离经叛道」是我的第一印象,但其独特风格,引起我的兴趣。读完之后,却有了更深沈的启发。作者透过述说着每张相片的背后故事,以其摄影角度来表达人生的生死,并以诙谐语调诉说着备受争议的摄影观,见解相当精采,值得推荐。 -
觀察者的技術
〔眼球考古學〕 我們置身數位的時代,視覺經驗也在這個數位化的行列中,脫離了類比的掌控、進行徹底重組。於是,舊的眼球如同痂一般自然脫落,新的眼球由電腦、電視、監視器等數位影像共同催生茁壯。解析度、像素、虛擬實境、photoshop,我們今天擁有的不只是各種全新的詞彙,更有一雙新的眼睛,一種與過去截然不同的觀看與聚焦方式。 面對新的視覺,我們如何知道自己的觀看方式有何「新穎」之處? 本書作者強納森.柯拉瑞(Johnathan Crary)試圖回答這個問題,但他不是去動手撬開液晶螢幕,或者分析街頭監視器如何密不透風;也不是如布紐爾(Bunuel)直接切開人們的眼球,血淋淋地給觀眾震撼教育。他選擇了逆向操作,從地下拾起被人們拋棄、遺忘的眼球,開始進行視覺的考古學。他認為,只有弄清楚我們「過去」如何觀看,才能知道新的視覺經驗有哪些只是承接前者,哪些是這個時代的真正特徵。 因此,作者開著推土機,撥開人類眼球千年史的地層遺跡、向我們展示了「暗室」與「立體視鏡」這兩層對當代最有影響的視覺典範。前者統治了十七十八世紀人類眼球運作方式,後者則形塑了作者所謂的「十九世紀觀察者」。 乍看之下,「暗室」只不過是光線從小洞進入黑箱時,會在內部出現顛倒室外影像的光學現象,而所謂「立體視鏡」,則是僅僅在某種條件下才會產生「立體」效果。但在作者極有說服力的挖掘與陳述當中,這兩個如同玩具般的儀器,成為當代視覺研究的基礎,也成為所有眼球養分的來源。柯拉瑞的眼球考古學,讓我們弄清楚,在液晶螢幕華麗色彩的背面,隱藏了什麼秘密。 本書內容橫跨視覺研究、藝術理論與科學史等領域,引發了視覺再現理論的典範轉移,被譽為「具有毋庸置疑的原創性與重要性」,無論身處藝術理論、科學史或是視覺研究領域的專業研究者,或是對視覺觀看與應用有興趣的一般讀者,都可在本書中享受到閱讀的樂趣。 本書特色 本書討論的問題並不限於學院題材,是一部打破類型、融合多項主題領域的作品,將畫家與哲學家彼此連結,又將這兩者與新興的視覺技術聯繫,並且展現了原創散文所具備的那種開拓性洞見,從中更可見到作者的淵博學識,少有著作能夠企及。 -
70/80 中国新人类
這是一本有關生於70年代與80年代人的書。這裏有150個人最私密的心聲,最貼身的成長紀事;這裏有他們的喜樂,有他們的惡憎;有他們的愛情,有他們的性;有他們的理想,有他們的叛逆;有他們的熱,有他們的冷;有他們對金錢對消費對生活對價值的追求與不滿。這裏還揭開他們身處時代城市背後的巨大變化──中國,早再不是人們單方面的想像。 這裏也展示著兩代人之間的價值分野。從他們的故事,可以看到“柒零派”那依然帶點含蓄的“我們世代”如何發展成“捌零派”的“我世代”;在看見中國盛放中的“新人類”同時,也看到最自我的“新新人類”。通過這本書,讀者大可看到了──當今最具活力與人性的城市,也看到了──我們自己。 全書以雙封面設計,讀者大可以揀選他們喜歡的封面,著名設計師S.K.Lam更是本書設計總監,甚有收藏價值。這本書彷彿是兩代新人類的紀念冊,在這裡來了一次精神抖擻的大合照。就是若干年後,當我們打開這本書,一樣可以看到這個時代的精神見證。 P.S. 本书为双封面。 -
對照記──看老照相簿
『三搬當一燒』,我搬家的次數太多, 平時也就『丟三臘四』的,一累了精神渙散, 越是怕丟的東西越是要丟。 倖存的老照片就都收入全集內, 藉此保存。 張愛玲 對照記裡收藏了『張愛玲』大大小小的私房照, 生活的、家族的,還有那些不經世事記憶裡的。 喜愛張愛玲的你是不容許錯過的『對照記』。 -
荒木經惟的攝影告白
所謂的攝影,就是人生 荒木經惟「我.生.死」的攝影告白 我深深著迷於步向死亡時所展現的情慾,也可說是瀕死之際呈現的情慾…… --荒木經惟 持續凝視人類的本質,然後發現、感動,而拍攝人類最真實的慾望、生存,和死亡。荒木經惟在生活中創作他一生的攝影:「拍照」和「活著」是一樣的。 早期因為拍攝和展出情色照片,挑戰了日本保守的風俗,多次被逮捕的荒木經惟,曾在世界各地舉行過多場攝影展,至今已出版超過四百本攝影作品集,是日本乃至全世界最多產的攝影家之一。荒木經惟的作品不只挑戰了道德尺度,也喚醒我們重新看待攝影和生活的關係。 荒木經惟的攝影一方面帶有濃厚的時代氣息,一方面流露他對生命本質的觀察。年輕時他拍攝銀座上班族女性,並稱她們為困在體制內的「囚犯」。拍攝父母遺容,他領悟了攝影之於生命的意義:不拍以後不想再看見的東西,以及自己討厭的或是對方不喜歡的東西。他的快門總是不斷紀錄生活周遭的一切。本書透過荒木經惟輕鬆的口吻,回顧他各時期的攝影作品,帶領我們走過荒木經惟各時期的攝影想法和創作力原點,也透露了他攝影中最核心的「我.生.死」意識。 帶著頑童的膽量,荒木經惟批評了攝影學院的制式教學,也否定了企圖用攝影改變世界的想法。想要了解荒木經惟對攝影的挑戰,以及攝影和生活的關係,這本有趣卻又重要的書,讓你理解荒木經惟的成長經歷,以及荒木經惟之所以成為荒木經惟的重要著作。 -
失焦
歷史並沒有完整的結構。羅伯‧卡帕的照相作品往往也沒有完整的結構,因為他相信歷史,相信照片的本質比照片的形式更重要。在20世紀最動盪的20年間,羅伯‧卡帕的戰地照片作品,成為他自己最佳的代言人。 圍繞在他身邊的只有這幾種人:軍人、酒保、美女、撲克牌友、藝術家、作家。他為蘇菲雅‧羅蘭拍過照,也是海明威的好友。作家Alex Kershaw為卡帕做傳時,用兩組名詞來形容卡帕:香檳與鮮血。 他是猶太人出身,於18歲那年前往柏林開始學習攝影。他最早的成名作品,是在哥本哈根拍攝蘇聯共產黨領袖列夫‧托洛茨基的演講。他的作品與其他人都不同:從距離托洛茨基不到一公尺的地方取景,可看出演講者緊繃的神情,但照片卻不甚完美。 這組照片奠定了他後來取景的方式。「如果你拍不到好照片,」他曾說:「那是因為你距離現場不夠近。」他習慣將鏡頭放在極近的距離,拍攝到戰場上滿面悲傷的哀働婦女,或者是倒臥在血泊中的無辜青年。 《失焦》是卡帕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自己親手寫成的自傳性作品,記錄他在1942年間由美國前往英國,為多個雜誌拍攝歐洲戰場狀況的見聞。 從西班牙內戰、中日戰爭、盟軍反攻日、義大利戰場、以色列復國戰爭到韓戰,卡帕一輩子都活在戰場上。他著名的代表作品包含西班牙內戰時的「一個士兵倒地」,以及盟軍登陸諾曼第時在歐哈馬灘頭的照片。這些作品,都成為20世紀歷史事件的代表影像。 卡帕在西班牙戰場拍攝的「一個士兵倒地」,一發表便立刻震動了當時的攝影界,成為戰爭攝影的不朽之作,也成為卡帕的傳世之作。卡帕當時和自己的年輕女友達娜一起到西班牙採訪,但達娜卻不幸死於坦克車下。悲傷的卡帕,從此永遠凝視關注著戰場。他一生的攝影創作多取材於戰爭,把照相機作為揭露戰爭的武器,卡帕說:「相機本身並不能阻止戰爭,但相機拍出的照片可以揭露戰爭,阻止戰爭的發展。」 戰火在他身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二次大戰後他開始出現心理問題:焦躁不安、暴躁易怒、有嚴重的倖存者愧疚感,經常藉著痛飲來逃避現實。到了1947年,他與法國攝影師布勒松等人共同創設「麥格南攝影合作社」,總算有了新的方向。 1954年5月25的早晨,卡帕在越南的一個小村子醒來,興高采烈地宣布說,今天「一定會採訪到一個漂亮的好故事。」八個小時之後,他跳下自己的吉普車,離開了其他記者,想要更接近法軍推進的現場。在火網中他誤觸地雷而死,得年4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