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十讲
《艺术十讲》选取了英国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1853年到1859年所作的关于绘画、建筑和设计的十篇演讲,集中表达了他的美学见解和艺术观。演讲的底稿均由罗斯金精心撰写而成,语言精准美妙,富于诗意和激情。这些演讲因对艺术真谛的深刻把握和深切的社会关怀而曾在英国民众中广为传诵,时至今日仍具有不可磨灭的艺术魅力。 -
灰色的狂欢节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迎来了一场资本与形式的狂欢,却似乎也褪不去精神贫血的灰色底调,本书围绕着这一外在环境与内在表达之间的双重变奏,系统梳理了这十年的艺术创作和事件,介绍了参与其中的几乎所有重要艺术家,并附高清作品图片近两百张,构建了一幅全面、深入的现世艺术景象。 -
我的美术史
本书以艺术家的个案研究为基础,以交叉的方式打断现代―当代绘画的线性思维,形成一种互动的节奏,在并置与穿插中让历史自我呈现,从而使读者重新阅读“美术史”。 在对现当代五十余位艺术家及其作品的解读中,作者尝试从多元视角出发,有哲学、美学上的讨论,部分地涉及社会学与心理学,同时包括技术层面和其他信息,形成层次丰富的叙述。 本书见解独到,语言平实,并附有艺术家的照片及作品近三百幅。 -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初稿写于20世纪30年代,那时傅雷只有26岁,刚从法国留学归国不久,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为了教学,他根据留学积累的资料以及多年来钻研的体会,边授课边为学生陆续编写有关世界美术史的讲义,1934年离校后又将讲稿重新整理、补充,写成此书。全书围绕西方文艺复兴以来近二十位美术家及其名作展开,细述这样一种艺术的出现与发展。讨论从艺术风格延至人格操守,又涉及时代与环境,并融入了对相关文学、音乐、哲学的感悟,虽浅显通俗,却耐人回味。 -
墙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历史描述,包括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二部分是有关“墙”展的主题讨论,包括第六章至第九章。在第一部分中,我们试图用历史描述的方式回答“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问题,并从中国当代艺术本身所关注的问题及其与西方当代艺术的区别这两个角度去分析它。在第二、三、四、五章中,我们将从“社会现实主义绘画运动”、“反艺术的观念艺术”、“仪式化的行为艺术”和“中国前卫艺术的生存空间”等几方面勾勒过去二十多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媒材的变化和发展对于过去二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有着特殊的意义,其意义往往还不只在材料本身,而是具有强烈的主题意味。比如,绘画虽然是一种最为传统的艺术形式,但在中国,由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传统仍深深地影响着当代艺术家的创作,1990年代中期相继出现的一些绘画潮流,如“伤痕”、“乡土”、“理性绘画”、“新生代”、“政治波普”和“玩世现实主义”,它们确实在反映中国的社会现实,尤其是政治现实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原因在于旧有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教育系统,在中国,它的写实技巧和写实主义图像学原理始终发挥着在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所没有的作用。尽管摄影在1990年代末开始流行,绘画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仍然是当代中国艺术家的主要关注点之一。 -
印象之光
本书集结左拉论述马奈及其作品的几乎所有文字。左拉通过对马奈及其作品的论述,阐述其美学学说的基本思想。这些文章最初于马奈画展前一年结集出版,论述严肃、客观而富有条理,为一个当时不被理解并受到攻击的艺术家进行了辩护,构成了左拉作为文艺批评者为捍卫自然主义美学立场进行的一场睿智的文字争鸣。在这本书中,左拉那充满热情、极其感人的篇章,让左拉和马奈这两个被历史紧密联系起来的名字永不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