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剧·跷和中国的性别关系 1902—1937
本书通过剖析京剧中的道具———跷在本世纪的兴衰过程,分析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及其成因。为运用现代社会学方法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
说段京剧你听吗
“嘛呢?” “看京剧。” “啥戏?” “俩腹黑老头欺负一个小寡妇,没溜儿皇帝调戏小萝莉,叱咤风云老大王晚上回家跪搓板……” “您等会儿……京剧里有这个?” “可不!《说段京剧你听吗——胖不墩儿超萌京剧漫画》瞧好吧您呐!”这是一本会“演戏”的书,人物鲜活,惟妙惟肖;这是一本会“说话”的书,风趣幽默,妙语连珠;这本书用年轻的方式讲述古老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人生百态、离合悲欢。在这样一本书里,生旦净丑、争相亮相,一齐上阵给你说一段“活色生香”的京剧——你听么? -
姹紫嫣紅開遍 : 良辰美景仙鳳鳴
-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本书是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的自传。全书完整回顾了王文娟的人生和艺术道路,从解放前的艰难谋生到解放后的潜心创作,从团队合作打磨精品的成功经验到响应文化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以及关于婚姻家庭的种种真情……文风质朴自然,气韵沉郁隽永。书中近两百幅配图,很多都是首次披露的第一手资料,图文并茂地立体呈现了一代越剧艺术大师的艺术追求和人生缩影。 王文娟的传记为上海乃至中国的戏剧史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记忆,作者的艺术生命、个人命运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深刻的时代印记。作者对其艺术人生的娓娓道来,能为读者提供一种解读上海文化进展、文化生态的别样视角。 -
昆曲旧事
《昆曲摭谈:昆曲旧事》内容简介:澳门穆凡中先生历时四年为《澳门日报》副刊写专栏《昆曲摭谈》,今天我们把这些妙文华章结集出版,以飨读者。 由于专业的缘故,读着穆先生对昆曲的真知酌见,一下子让我找到了做学生时的感觉,有点旧识相见,倍感亲切与激动! 穆先生言称自己的作品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无甚章法,实乃谦逊之词。细读其文,如行云流水,娓娓道来。“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无章法就是大章法。文虽谈昆曲,但与专业人看,与非专业人看,都会令你大长见识。这些文章可作戏曲随笔读,可作短小美文赏,会让大家的心灵进入到一个绝美的境界。 昆曲的雅化长期以来拒常人于千里之外,给人的感觉为阳春白雪,高不可攀,穆先生能以平实、朴素的文笔让普通人读懂昆曲,走进昆曲,非有扎实的功力、圆融的笔法、多面的知识所不能为。 穆先生以一个非戏曲专业人士谈戏曲、著文章,与作家刘心武谈《红楼》、教授易中天品《三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会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作为书的责编,幸甚!幸甚! 作为书的第一读者,更幸甚!幸甚!是为言。 -
程砚秋传
京剧是中国戏曲大家族中成就最高、最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它曾经风靡全国,征服了千千万万的观众。但它在艺术上的完整性、成熟性也相应地带来了更多的凝固性,受时代的挑战也更严峻。它的丰富、深厚的艺术蕴涵必须尊重,必须继承,但面对当前的现实,更需要重视革新发展。唯有革新发展,才能真正摆脱自己的困境,走向与时代结合的康庄大道。程砚秋先生十一岁登台,十八岁成名,不到三十岁便跻身“四大名旦”,成为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大器早成者。他以幽咽凝重的唱腔,擅长扮演身遭不幸而坚韧不屈、反抗到底的悲剧女性,创始“程派”艺术,为众多后人慕仿。又以“义伶”、归隐务农不事敌顽的人格,为后人崇敬。本书以大量翔实的材料追寻德艺双馨的一代大师的艺术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