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叙事虚构作品
-
虚构的真迹
前言 第一章 仿真的形态 第一节 书信体小说的文体定义与历史描述 一 定义与界限 二 书信体小说在西方的发展轨迹 三 中国的尺牍文学与白话书信体小说 第二节 书信体小说的类型特征 一 书信体的仿真性 二 多重聚焦与对话性 三 情节弱化 第二章 看与写 第一节 谁在看——书信体小说的叙事聚焦 一 视角·聚焦·声音——谁看(谁感知)与谁说 二 单向聚焦与双向聚焦——书信体小说聚焦模式及其特征 第二节 诉说与倾听——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 一 究竟谁在写故事?——真实作者、隐含作者、叙述者之辨 二 究竟谁在讲故事?——叙述者的类型之辨 三 究竟谁在听故事?——叙述接受者概念与类型 第三节 人物作者与人物读者 一 书信体小说的叙述者类型 二 书信体小说叙述接受者类型 三 人物作者与人物读者 第三章 虚拟实况与双声话语 第一节 实况转播·即时记录·多向/次回放 ——书信体小说的叙事时间特征 一 单信式书信体小说叙事时间特征的表现形式 二 组信式书信体小说叙事时间特征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独白中的对话——书信体小说的叙事话语特征 一 故事内的双向对话 二 故事内的单向对话 三 故事外的单向对话 第四章 书写即存在 第一节 有个性的人与行动的元素 ——几种人物观的述评与比较 一 有个性的人 二 行动的元素 三 “有个性”的“行动者” 四 三维人物观 第二节 存在·交流·双重主人公 ——书信体小说人物类型特征 一 自造性人物与受造性人物——书信体小说人物的存在形态 二 交流行为模式——书信体小说的人物关系特征 三 双重主人公——书信体小说中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第五章 双重空间 第一节 双重情节与三种形态 ——书信体小说的结构特征 一 双重情节 二 三种结构形态 第二节 重合与错位——书信体小说的开头与结尾 一 从何开始与如何开始——书信体小说开头的形式与特征 二 尾在何处与如何结尾——书信体小说结尾的性质与特征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
故事的形成
在本书中,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杰罗姆·布鲁纳探究了这一人类本质中难于捉摸但又是基础性的一面,追问我们如何利用故事来理解我们的生活。他提出了新的富有挑战性的方式来审视叙事:理解我们如何讲述我们的故事,发现我们如何利用叙事来创建自我感和诠释他人的生活,认识到文学如何改变了故事是什么的观念,以及法律如何教给我们关于叙事的期待。结果是一个精湛的、令人兴奋的合成物——人类学、心理学、文学、法学以及哲学的合成物。 -
故事的变身
本书首先厘清了叙事与媒介的界定问题,考察了传统媒介的三种模式,并对互动小说、超文本小说、多媒体作品、基于网络的短小叙事,以及人工智能支撑的互动戏剧进行了解读,对“叙事越界”现象作了独具匠心的描述。作者追求跨学科与跨媒介的叙事学,对电视真人秀电影《楚门的世界》和真人秀节目《幸存者》进行比较,做出的叙事学解释尤为精彩,展示了故事作为一种意义形式如何在新旧媒介中呈现为多重变身。 -
叙事学导论
叙事学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结构主义学说推动下形成的一种新兴理论,它代表着当代小说理论发展的新方向,具有巨大的理论潜力。本书从叙事文本、叙事功能、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情境、叙事声音、叙事作品的接受等方面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该书不仅对西方当代叙事学家,如巴尔特、托多罗夫、布雷蒙、格雷玛斯、热奈特、查特曼等人的学说作了精辟扼要的分析,也阐述了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家的独特贡献。全书深入浅出,注重对具体文本的分析,是带领你跨入叙事学之门的一位最佳向导。 收起>> 目录 顶部 引言 一 叙事文本 文本语言的有机构成 …… 二 叙事功能 叙事功能的定义 …… 三 叙事语法 叙事之“事” …… 四 叙事时间 顺序 …… 五 叙事情境 叙事角度与叙事情境 …… 六 叙述声音 叙述者 作者 隐含作者 …… 七 叙事作品的接受 阅读 符码 “萨拉金” …… 附录:《萨拉金》 -
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
《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探讨的不少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被忽略,书中不少观点在国内外均属于首次提出。上篇和中篇所采用的把小说家叙事观点与创作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同以往的研究相比有所创新,对英美不同小说叙事传统的对比研究也构成了一种新的途径。下篇清理了后经典叙事理论中相关概念、术语的混乱,纠正了种种偏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