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體美學: 讓你的身心永遠從容自得
就開始學習將愛自己的身體,當做每天的功課吧!體會到呼吸、體會到心跳、體會到我們的身體其實是上天賜給的最大禮物。 從《天地有大美》的發掘食衣住行之美,到《美的覺醒》中鼓勵五感平衡,蔣勳--這位生活美學導師這一次關注到現代人身體的荒涼,決定從「身體美學」觀點切入,帶領大家肉身覺醒,循序整理出對己身的思考與實踐。從學會找到自己的重心、體察呼吸等細節開始,為身體找到基本的節奏與平衡;學習如何以牽手、擁抱等身體語言來向他人傳遞溫情與關心;也嘗試融合勞動與運動,將身體美學回歸於自然美學,使肉體與精神臻於和諧,身心像一棵大樹般茂盛又健康。 「你至少要先做你自己的朋友。」--蔣勳 本書目錄 我身體的覺醒--序《身體美學》 肉身覺醒--關於人體美學的思維 從身體美學到心靈美學 做身體的功課 拿掉面具,回來做自己 以健身解放身體 與身體私密相處 作怪,是美嗎? 高度節制的紀律美 律動之中產生美感 身心從容自得 呼吸與重心 找到平衡就是美 「氣」的流動 從心靈領悟呼吸 東西融合,身心最美 收放皆自如 尋找身體與生命的重心 與神溝通的旋轉舞蹈 重心帶來穩定力量 牽手與擁抱 珍愛己身 以牽手傳情達意 掌心相對的喜悅 書法溫情 擁抱:一切愛的起點 傳遞體溫給荒涼之身 法式見面禮節 身體對身體的祝福 摔跤與行走美學 學步的記憶 父母反應不要誇張 站立是人類尊嚴的表徵 做好摔跤的功課 從行走猜測個性 被過濾掉人性的工作 走路是基本功 按步就班,從容行事 追求身、心、靈的平衡 身體應與精神合一 城市活動空間減少 勞動運動兼顧 回歸到大自然中 舞蹈是美的極致 耕耘身體 水平美與垂直美 開發不同的身體經驗 肉體美結合精神美 行為舉止蘊涵文化因素 解放的身體美學 打掃「精神之屋」 回歸生活面 做自己的第一名 不和他人比較 發展自己到最高峰 殘障朋友的自畫像 奇妙的禮物 人生像一條長河 枯木逢春之美 轉換生命速度 生命圓滿而平衡 -
孤獨六講 (附DVD)
◎中國時報2007開卷好書獎十大好書 ◎2008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2007誠品年度top100暢銷書榜 ◎2007博客來網路書店年度top100暢銷書榜 在這匆忙的城市裡,我們是孤獨的個體。 內心情感無處可訴的「情慾孤獨」,字句無法溝通的「語言孤獨」,理想未竟的「革命孤獨」,壓迫人性所造成的「暴力孤獨」,哲思考者不為人了解的「思維孤獨」,世代價值交替所造成的「倫理孤獨」;這些都是現代人時時面臨的孤獨處境。蔣勳的《孤獨六講》,深入討論這六種存在於當代社會的孤獨議題,孤獨其實並不可怕,這些孤獨造就了社會裡「特立獨行」的個體,他們不因群體價值而妥協、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孤獨,而給予社會創發新意的可能。珍視孤獨感產生的瞬間,當我們與孤獨共處,我們將更瞭解自己。 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是莊子說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是確定生命與宇宙間的對話,已經到了最完美的狀態。 ──當你被孤獨感驅使著去尋找遠離孤獨的方法時,會處於一種非常可怕的狀態;因為無法和自己相處的人,也很難和別人相處,無法和別人相處會讓你感覺到巨大的虛無感,會讓你告訴自己:「我是孤獨的,我是孤獨的,我必須去打破這種孤獨。」你忘記了,想要快速打破孤獨的動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獨感的原因。 -
生活十講
所謂「生活十講」,其實就是「生活教育十講」,內容從新價值的建立,到認識自我,再到心靈生活的滋養要件,比如信仰、愛情、倫理、創造力,以及一個圓滿的社會為何不能缺少神話與文學。 這是一個富裕的時代,商業的富裕提供了物質上的滿足,我們很容易得到想要的東西,一雙鞋子、一件衣服,甚至一個人,拿錢就可以買到了。可是中間有一個東西,在容易購買、容易販賣的過程中,遺失掉了,這個遺失的部分恐怕就是台灣目前最大的難題。 小時候,我們會為了一本同班同學忘掉的筆記本,翻山越嶺渡過淡水河送去他家,那時候淡水河橋很少,我要繞很遠的路,從延平北路、迪化街,一直走到今天的大橋那一帶,然後走過大橋到三重,到同學家,現在那個記憶很深……我的意思是說,「難」絕對是生命中幸福的開始,「容易」絕不是該慶幸的事。 我們應該是給孩子最好的音樂、最好的文學、最好的電影,讓他在裡面自然的薰陶。而這些,是不能考試的。有自信的人,對於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是一種充滿而富足的感覺,他可能看到別人有而自己沒有的東西,會覺得羨慕、敬佩,進而歡喜讚歎,但他回過頭來還是很安分的做自己。 信仰最有價值的力量就是實踐,在佛教經典中說「行深般若般羅蜜」,「行深」這兩個字就是強調實踐。單單成為一種知識沒有意義,反而會成為沉重的包衭,甚至是一種「知障」,因為有知識就會賣弄,會被知識牽絆,反而一個教育程度不高的人,生活在土地當中,很自然的就會有信仰,會認為「我知道的,我就要去做」。 -
島嶼獨白
-
天地有大美
《天地有大美》是美學大師蔣勳首部生活美學力作,集結了蔣勳2004年在IC之音主持的「美的沉思--蔣勳時間」(榮獲2005年第40屆廣播金鐘獎藝術文化節目主持人獎)節目中所主講的生活美學講稿,鼓勵大眾從生活細微面出發,將美拉近到食、衣、住、行的層次,而能過一個有質感、有品味的生活。 在《天地有大美》中,蔣勳公開自己力行生活美學的體驗與心得,讓大眾明瞭美感訓練並不難,美感生活並不貴、不遠。他希望忙亂步調下的現代人,可從本書中習得如何放緩生活步調、舒緩生活壓力,從最平易的生活面來伸展感知的觸角,尋得心靈釋放和寧靜。 本書部分照片於蔣勳住所實地拍攝,以蔣勳收藏的美好生活器物為主,表達生活美感處處皆可花心思呈現之意,與讀者共享他的居家美學。 ■本書目錄 【食】 認識美的重要開始:吃 口中的滋味 · 美好的記憶 酸甜苦辣的豐美人生 料理一道生命的菜餚 【衣】 身體與服裝 創出獨特的服裝美學 珍惜美好物質 【住】 把「房子」變成「家」 居住美學與人文品味 保存小鎮文化 【行】 合乎美學規則的「移動」 快感≠美感 快與慢平衡的生命 -
给青年艺术家的信
「如果我們的生活被塞滿了,我們還能有空間給美嗎?如果我們的心靈沒有空間,美要如何進來呢?」作者向青年藝術家傳達的是,使一個人走向藝術的,不是嚴肅的訓話,而是一些身體深處揮之不去的感覺記憶。 作者並不是教讀者具體的寫詩、畫畫、作曲、舞蹈的技巧,也不是教導一切與藝術有關的形式,本書所重視的是「感官」,是打開視覺、開啟聽覺、用全部的身體去感覺氣味、重量、質地、形狀、色彩;是在做為藝術家之前,先為自己準備了豐富的人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