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
该书是作者冀朝鼎193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博士论文,用英语写的,讲水利系统对中国历史的经济区影响,乃至对政治区域发展变化的关系。 该书论证了中国统一与分裂的经济基础和地方区划的地理基础,同时还辩证地阐述了海河流域的开发,黄河流域的土壤侵蚀,江南围田的利用及山区土地的利用等。综观全书,作者以几个假设为基础:从秦至清农业社会结构的凝固(未作过多说明),水利建设服从于统治目的及气候对水利工程并无决定性影响(二者相关,在文中有反复论证)等,以中国统一与分裂作为研究对象,引入“基本经济区”(可以看作“变量”),同时抓住水利事业这一因子进行考察。为了研究的方便,撇开了外部入侵、农民起义、商业及其他因素。 -
中国历史上的环境与社会
“中国历史上的环境与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优秀论文集。全书收入的33篇论文,从环境史研究的架构与理论方法、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水利与国计民生、灾病与环境、自然与环境的关系等五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历史上环境对社会与人类的影响。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个案分析,均体现了目前中国生态环境史研究的最高水平。 -
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
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 中国早就自成“小世界” 空间差别分明。 两千年前, 司马迁便察觉都市经济 与商业发展的联系, 并肯定竞争乃属自然趋势: “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 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 虽说直到近代, 他还被“不患寡而患不均” 教条的信奉者斥作 “崇势利而羞贫贱” 但历史总似乎在作出相反结论。 王振忠的这部著作, 通过考察前近代中国 一个特殊商人群体的活动史, 表明那时的长江下游三角洲 在中国形成“第一世界”, 似属人为,实乃自然。 我欣赏这样坚持从历史本身 说明历史的著作 ――朱维铮 -
中国历史地图集 第三册
《中国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第四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第六册:宋•辽•金时期;第七册:元•明时期;第八册:清时期。按年代分为20个图组,共有304幅地图(不另占篇幅的插图不计在内),549页。地图上的内容包括:已知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重要遗址的分布,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的疆域政区或活动范围、民族分布,秦以前见于记载的全部可考地名,自秦代开始全部县以上地名、一二级政区的界线,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寨、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海岸线、岛屿等,共收地名7万多个。各册均有中、英文的编例和地名索引。 -
中日古代城市研究
本书系中日两国学者对中国和日本古代都城进行研究的学术文集。内容涉及20世纪以来的秦汉城市史研究,日本有关魏晋南北朝的城市研究史,中国汉唐地理研究,宋代城市研究,日本古代的宫都,宋金元时期的西安历史地理,宋元明城市城墙问题,元代都城史研究,战后日本中世都市史研究,明清北京城市地理研究,中国近代都市化和宗族,近代城市史以及大阪的城市社会和文化,等等。 -
古都与城市
《古都与城市》主要内容:这套书名为《地图上的中国历史》,包括《疆域与政区净、《古都与城市》、《交流与交通》、《民族大迁徙》四种,顾名思义,是以地图为纲,讲述中国历史的某一方面。前贤总结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强调要抓住几个W,其中一个就是Where(哪里)。因为任何历史事实,无论是人物、制度还是事件,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与一定的空间范围联系起来的,都发生或影响于地球表层的某一个点、线、面。正如先师季龙(谭其骧)先生所言:“历史好比演剧,地理就是舞台;如果找不到舞台,哪里看得到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