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想像與意識形態 - 當代香港文化政治論評
香港文化研究叢書之一 這是一本把後殖民論述扣連在具體的處境,關於當代香港文化政治的多元互動的對話。對話是開放的,但在此,作者也已展現出應有的批判和戰鬥姿態。我們希望這樣的一個對話過程,能就香港目前這個後殖民/晚過渡處境,作出基進的批判性反思。 在香港討論後殖民論述,或以後殖民論述來討論香港,近年來蔚然成風。三好將夫說,如果我們容讓自己被全部吸納進後殖民論述中,而漠視跨國企業延續和深化其舊殖民統治,我們只會成為資本主義霸權的同謀共犯。 後殖民論述的出現,並不意味殖民時代已經結束。怎樣去理解一個既被殖民同時也是殖民者的後殖民香港的文化政治?如何解釋當代香港文化政治中所說的「邊緣」和「混雜」?金庸的武俠小說、張小嫻的愛情小說等等普及文化,打開的是一個怎樣的文化想像空間? -------------- 文化是一個杜群共有的生命。文化經驗與日常生活綿密的歷史脈絡息息相關。「香港文化研究叢書」的目的是致力發掘和重組香港文化歷史的種種面貌,深入研究文化身份的建構過程,探索文化與社會及政治之間的複雜關係。我們期待抱著批判的態度:從歷史出發,重新認識、掌握及撰寫我們這個群體的共同經驗。 -
香港影视业百年
内容简介 电影自1895年诞生以来,虽然只经过短短逾一个世纪的时光,但其百年变幻却别有魅力,不但是一门意趣怏然、柔和声色光影的创意艺术,更是一种能适应市场生态、不断自我重组繁殖基因的商品。多年来,在中西文化落差之间、左右阵营夹缝之中、东南亚民族差异之处,香港和它的影视业遭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开拓生机、绝处逢生。 推介重点 本书以商业史的角度阐释香港影视业百年兴衰,同时也诉说了一个城市成长的故事。 书评名家 郑培凯 书评内容 探讨香港电影的著作很多,大都眼于影片本身,论述剧本情节、导演手法、演员演技,或者涉及影片制作的时代背景。此书却有所不同,以香港电影发展的历史为经,以电影工业的产销运作为纬,编织起一部五光十色的电影史,不但闪耀熠熠星光,更让人看到电影作为一项产业的背后推手。 仔细读读这本书就会发现,作者的主要兴趣不在影片与演员给一般观众带来的艺术魅力与感染,不在电影的娱乐性与艺术性,而在电影工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甚至可以说,这是一部香港影视的社会经济史,揭示了此一产业在香港发展的历史进程。 然而,这本书并不枯燥,不像一般社会经济史著作那样令一般读者望而生畏。主要原因是由于作者大量使用三项材料:一是图像,包括电影海报、剪报、剧照及生活照、以及相关的历史图片;二是口述材料,由当事人说出不少内幕;三是数据资料,以图表方式展示影片制作数量、票房收入、戏院分布、电视收视率等等,使人一目了然。 本书结尾论及影视产销新秩序的出现,涉及VCD、DVD、以及网上业务的发展,探讨文化产业在二十一世纪的前景,叙述比较杂乱。这是历史叙述说到当代情况的通例,尘埃尚未落定,头绪纷繁,如治乱丝,不能怪罪作者。 对新浪潮用墨太少;几乎忽略了银河映象. -
路邊政治經濟學
-
世紀末囈語
-
文化再拉扯:跟紅頂白
-
香港性別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