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倫港之夢
倫敦、紐約與香港合稱紐倫港,這是三個應對全球化最成功的國際城市。《時代周刊》的稱許,令香港既驚且喜,既怕自己力有不逮,又為此而信心倍增。作者以寵辱不驚態度反省這城市在文化美學層面的好與壞。 -
香港·文化·研究
這本文集的文章,有幾個共同的基調: ˙ 平民生活是焦點 ˙ 跨學科 ˙ 強調人文的科學 本文集的作者在以上提出的三個共同基調上,開展了各種細緻的研究,由歷史到現狀,既貼身也宏觀,講社會條件,也談庶民心事。文章反映了香港文化與社會多方面有趣又複雜的發展。它們指出香港在許多方面經歷了一個急劇現代化社會普遍面對的壓力和機會。它們同時肯定香港社會發展的軌跡,對本土文化有一種很特殊的、整體的規範。它令香港存在?種種可能在亞洲地區以至全球各地皆屬獨一無二的文化境況。要確切分析香港文化,就不能不了解這個軌跡、這些規範和特殊的境況。 本書編者: 吳俊雄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馬傑偉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呂大樂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書內文章所涵蓋的範圍都是適時而重要,充分展現了研究者對於文化研究的觸覺。本書肯定有助讀者了解香港文化的動態及應用,亦對本土文化研究作為一項學科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和範例,以及進一步追尋的線索。」- 馬家輝 (引至香港大學出版社網站) -
馬國明在讀甚麼
-
香港,你還剩下多少
◆香港故事不好說,因為說故事本身不是羅列事實而是詮釋事實。 ◆香港就好像一幅抽象畫或者一件普普藝術品,內容平淡無奇而顯而易見得幾乎沒有任何詮釋空間。 ◆在有關香港的論述中,香港故事的敘述往往只是幌子,論者的真正目的,是要從香港的故事中擷取香港的意義,甚至香港的教訓。 ◆香港的殖民現實幾乎徹底顛覆了所有的殖民理論,這才是有關香港的論述,在大部份的殖民與後殖民討論中缺席的原因。 ◆在有關香港的論述中,說故事的人不管是旁觀者還是局外人,都各自有他的執迷與不悟。 ◆說故事的人可以繼續說下去,但沒有人可以說最後一句話,因為香港的文本永遠在書寫之中。 -
香港的鬱悶
《香港的鬱悶—新生代VS嬰兒潮世代》是現今香港三十世代的心聲。全書共分為七個篇章:導論篇、政經篇、城市篇、媒介篇、後九七電影、學界篇、三十年代等。書中的三位作者,都是年屆30的新生代,他們對香港「嬰兒潮」出生的一代作全面的批判,以及他們30世代對自己的反思及思索。所謂的「嬰兒潮」世代,是五十年代出生,六、七十年代大學畢業。出生於這一代的香港人,經歷了香港的光榮歲月,他們有些或是身居高位,有些或經歷香港由盛轉衰的年代,而走在「嬰兒潮」後面的,便是九十年代畢業,現屆三十歲的香港新生代,他們的上司,大多是這些「嬰兒潮」的「精英」,透過此書,新生代道出不敢直接向上司說憋在心裡很久的說話。《香港的鬱悶》可說是三十歲的新生代向五十歲「嬰兒潮」的挑戰。 -
City of Dark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