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秦卜法研究
本文是在以往甲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关于中国先秦时期卜法的一次全面系统的综合性研究。文章运用考古学方法,对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各考古学文化出土卜用甲骨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与归纳。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卜用甲骨的出土背景、类别与时地、整治方式、钻凿形态、起源与衰落以及甲骨刻辞的行款走向等问题,并通过《仪礼》、《龟策列传》等传世文献与地下出土的文字材料相互参验,就先秦时期的占卜程式进行了探讨。这项研究,除了有助于我们了解先秦时期的卜法之外,对卜用甲骨的断代、卜辞的通读以及运用卜用甲骨探讨考古学文化面貌等,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本书是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在生命的最后时段为大众撰写的一部考古学著作。书中以其60余年的考古生涯为主线,回顾了他在实践中探索考古学科理论和方法所走过的艰辛道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考古学的成长过程和探索中国文明起源方面的主要成就,因此,被称为“中国考古学的世纪之作”。 -
古本竹书纪年辑校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竹书纪年》原本据说有三十篇,记载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史事,其中从周幽王开始用晋国来纪年,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魏襄王二十年便滑再纪下去。《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晋武帝太康二年(公元二八一年)在汲郡(治所在今河南汲县西南)的一座古墓里出土。这部史书书写在竹简上,被称为《竹书》;由于它按年编次,又被称为《纪年》。有时还冠上出土的地点,被称为《汲冢竹书》或《汲冢纪年》。一般称为《竹书纪年 -
头颅中国(最新修订本)
读史从头开始,五千年中华文明即肇始于先秦。 文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明不仅仅是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更是传承于血脉中的DNA。 本书是一本视角新颖、观点独特的先秦文明史。先秦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宝藏,作者以“头颅”为寓,重返先秦去寻找中国文明的核心价值。作者打破了以往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分而论之的著史格局,全方位地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先秦画卷。 -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讲述中国传统学术,经历清后期的低迷徘徊之后,从清末民初起,涌现出了一批大师级的学者。他们以渊深的国学根底,融通中西,不仅擘划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更开创了一种圆融通博且富于个性特征的治学们经与学术风范,而后者也正是当今学术界,经历了十几年的曲折后出现的“世纪回眸”热潮所尤为心仪的核心问题。本丛书辑取其中尤具开创性而篇幅不大者,并约请当今著名专家为之导读,不仅梳理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迟钝要眇,更着重揭橥其学术源流、历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当时特定的情境与心态,从而在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的同时,凸现大师们的学术个性。相信这一设计,会比单出原著,或笼统抽绎当时学风特点,来得更切近可靠。 -
尚书通论
陈梦家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古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浙江上虞人。1932年于中央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青岛大学、燕京大学、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4-194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讲授中国古文字学,普搜集流散在欧美的商周青铜器资料。归国后,担任清华大学教授,1952年调至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任研究员。 陈梦家先生因研究古代宗教、神话、礼俗而治古文字,再由研究古文字而转入研究古史及考古学。在甲骨学、西周铜器断代及简牍研究方面,均卓有建树,为国内外学术界所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