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电影
对阿兰·巴迪欧来说,电影是一种教育,一种生活的艺术,以及一种思想。自1950年代末至今,他撰写了三十多篇论述电影的文章,提供了哲学家看电影的一种视角与解释方式。从具有现代性的导演,如茂瑙、安东尼奥尼、塔蒂、戈达尔,到美国当代电影,如《黑客帝国》《木兰花》《完美的世界》,本书涉及各种电影的风格,为读者呈现了过去五十年来电影发展的多样路径。
-
在光影中遇见七种青春
【编辑推荐】
★《中国诗词大会》擂主、高中语文教师夏昆,继畅销书《在唐诗里孤独漫步》《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之后又一新作。
★浓缩作者20多年的电影课教学经验,师生间深入的交流、真挚的互动,反映真实的青春心事,可以说这既是一段师生共度的电影之旅,也是一段老师陪伴学生走过青春的生命之旅。
★用20部经典电影全面解读青春期的7种境况,用别人的故事读懂自己的人生,找到迷茫青春的安放之所。通过《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感悟宽容与付出,通过《放牛班的春天》让“差生”找到自我价值,通过《死亡诗社》重新审视教育的意义,通过《大鱼》化解与父母的代沟……
【内容简介】
20部经典电影,从《死亡诗社》到《放牛班的春天》
7种青春谜题,关于爱、孤独、迷茫、生命……
一本书读懂青春
20多年前,一位高中语文老师深感当时的教育囿于课本知识的学习,学生们缺乏活力,缺乏对生命更广博的认知。于是,他在自己任职的高中开设了电影课。20多年的电影课教学经验结集在这本《在光影中遇见七种青春》里,他用20部经典电影将本该绚丽多彩的青春逐一唤醒。
通过《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感悟宽容与付出,通过《放牛班的春天》让“差生”找到自我价值,通过《死亡诗社》重新审视教育的意义,通过《大鱼》化解与父母的代沟……通过电影学习沟通与包容,懂得爱与被爱,理解教育的本质,化解成长的烦恼。可以说这既是一段师生共度的电影之旅,也是一段老师陪伴学生走过青春的生命之旅。
-
用电影燃尽欲望
作品入选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
日本著名“鬼才”导演园子温首部随笔集
“摧毁形式、任性玩乐的态度,对创作者来说才是最有趣的。”
1. 日本著名“鬼才”导演园子温,一直以叛逆、打破常规的姿态备受国际影坛关注。作品直击人性,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当代社会与人性的阴暗面。
2. 本书是园子温首部随笔集,导演以坦诚而热烈的笔触分享了自己向着电影助跑的青春、重要作品拍摄的台前幕后,一阐自己独特电影观之生发,并对当下日本电影的现状、未来进行了犀利点评与深刻思考。
“哪怕是最劣质*低等的电影,只要把自己的欲望在其中燃烧殆尽就好。”
日本鬼才导演园子温一直以叛逆、打破常规的姿态备受国际影坛关注。其早年以《男之花道》摘取日本影坛登龙门的PFF大奖,之后连续拍摄了《自行车叹息》《纪子的餐桌》等个性作品。名作《爱的曝光》《冰冷热带鱼》《恋之罪》《庸才》入选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作品直击人性,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当代社会与人性的阴暗面,让园子温成为日本电影界不可忽视的个性导演,影迷沉浸在其作者性极强的越界影像中难以自拔。
从业三十年的园子温导演首次以坦诚而热烈的笔触分享了自己向着电影助跑的青春、重要作品拍摄的台前幕后,一阐自己独特电影观之生发,并对当下日本电影的现状、未来进行了犀利点评与深刻思考。
-
电影时代
保利娜·凯尔(Pauline Kael,1919-2001),美国著名影评人,在1968到1991年期间为《纽约客》撰写影评。20世纪下半叶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影评人。她的特点是诙谐、尖锐、一针见血。作为当时少有的女性评论家,她的文风深深影响了一代人对于女性作家的认知。罗杰·伊伯特称她“没有理论、没有规则、没有指导方针,也没有客观标准”,她的一切评论“都是个人化的”;“她远不止是一位伟大的评论家,她革新了这种文体,并且开创了一整套自己的写作美学”。
1970年,凯尔因其在《纽约客》出色的评论工作获得乔治·伯克奖。她的第四本文集《深入电影》(Deeper Into Movies,1973年)是唯一一部以影评写作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作品。
“电影评论之所以令人兴奋,正是因为它没有定式可循,你必须动用你所知的一切来思索。”
从1968年到1991年,凯尔为《纽约客》定期撰写电影评论,影响与塑造了整整一代人的品位。演员的一个手势,电影中的一个意象,经过她的解读,既意蕴非凡又令人信服。她称电影为“我们拥有的最包罗万象的艺术形式”,并以精确、机智和即兴挥洒的文风,在评论电影的同时,也论及与之相关的整个人类世界。
作为一部跨越世代的评论精选,《电影时代》收录了凯尔最为风趣、畅快、见解独到的篇目,让我们得以与她展开一段充满启示与娱乐意义的对话。她能带我们重温伟大艺术家的精髓——例如奥逊·威尔斯和罗伯特·奥特曼,也不吝于赞美垃圾商业片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情感的方式。同时也绝不放过整个电影产业日渐堕落与自欺欺人的腐败事实。
凯尔的论点常常走在时代前面,对很多以后在电影史上被认为是具有开创性的作品——如《筋疲力尽》《雌雄大盗》《教父》《巴黎最后的探戈》《纳什维尔》等等,她在电影甫一问世时就写下了极为精彩的评论。今天重读这些文章,读者依然会觉得耳目一新。就像经典的电影永不过时,保利娜·凯尔充满观察与洞见的影评也值得一读再读。
-
超越套路的剧作法(修订版)
反抗传统,创立风格
推开电影剧本创作的另一扇大门
...................
※编辑推荐※
《超越套路的剧作法(修订版)》是一部经典编剧教程,也是指导编剧创作的基本入门书籍,由《蓝色大门》导演易智言、《海角七号》监制黄志明等联袂翻译,在海外多次修订再版。
☆ 构建体系,解析好莱坞经典“三幕剧式结构”的魅力与缺陷;
☆ 先立后破,从结构、角色、基调等方面突破陈规,彰显独创性;
☆ 有的放矢,提出针对商业俗套的反类型策略;
☆ 点面结合,探究《蓝丝绒》《德州巴黎》《银翼杀手》《性•谎言•录像带》等先锋之作的创新力量。
...................
※内容简介※
本书为长期圈囿于各种狗血俗套、立志于找到全新创作方向的编剧们提供了一次绝佳的冒险之旅。作者采取了欲破先立的讲授方式,详尽剖析了好莱坞传统三幕剧式结构、类型、角色、基调和叙事手法,再以极具针对性的方式逐一加以改良和革新,层层打破古典主义的围困,为我们推开电影剧本创作的另一扇大门。
值得注意的是,在面对当今如潮的商业类型片时,本书所提供的方法,例如在三幕剧式结构中减少一幕,给你的角色来点致命的缺陷,将科幻片混合恐怖片元素,在黑色电影里加入反讽的调料等,非常行之有效。希望这本书能解救你陷入瓶颈的创作,并帮助你建立独具个性的编剧理念,想象力也许就在拐角处。
...................
※名人推荐※
从编剧着手,这本书言简意赅地将剧本的结构、角色、戏剧情境、对白、类型部分做引介提示,并且鼓励各种创意突破。其虽然偏重好莱坞主流影片的勾勒,但是所有的例子都耳熟能详,提供最基本的编剧思维方向,是管窥编剧创作相当基本的入门书。
——华语世界重要电影人、金马奖主席 焦雄屏
这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的编剧书,尤其是对那些反好莱坞、但不知为何反的“进步分子”;尤其是对那些拥护好莱坞、但不知为何拥护的“保守人士”。
翻译这本书应该是回台湾五年来做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蓝色大门》导演、台湾著名电影人 易智言
-
郑君里全集
郑君里(1911-1969),曾用名郑重、郑千里,生于上海,祖籍广东省中山县。他导演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乌鸦与麻雀》《我们夫妇之间》《宋景诗》《聂耳》《林则徐》《枯木逢春》等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不朽经典。郑君里也曾是一位活跃于舞台和银幕的明星,还曾是抗战中奔波于大后方的文化战士。郑君里更是一位著作等身的文艺理论家,堪称中国第三代电影导演中学养最深者,其成就令后来者高山仰止。据统计,可单独出版的学术著作(含译著)就有8种,其中,《现代中国电影史》《演技六讲》《演员自我修养》《角色的诞生》《画外音》等,都是戏剧和电影领域的殿堂级读物。此外,郑君里发表和未发表的论文、笔记、教案、小说、杂文等超过百种。
作为中国大陆第一部电影导演的艺术全集,《郑君里全集》8卷本总计400万字,这不仅仅是一份影剧艺术的珍贵资料,也是一部记录了40年间的中国社会史、战争史、生活史、经济史、政治史、文化生态史的国宝级文献。很多资料直接整理自郑君里的手稿,系首度与读者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