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营的本质
科技的高速发展、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幻莫测被认为是我们这个时代影响企业经营的关键因素。然而总是有一些优秀的企业家和经理人,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年复一年的赢利和增长。他们从来都关注那些最基本的要素,从来都可以回归到基本层面上做努力,这也正是他们取得成功的秘诀。这些成功的秘诀正是规律性的认知,是有关“经营的本质”的判断与行动。 企业活动中的一些普遍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化繁为简,透过复杂的商业现象找到企业经营中的基本要素,并让公司里的每个人都能理解这些最基本的要素,从而使他的行动与这些最基本的要素相关。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每个人都会感到公司经营的这些最基本要素与他的工作息息相关,并从中获得最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而公司也会因此获得赢利性的成长。 经营的基本元素只有四个:顾客价值、合理成本、有效规模、具有人性关怀的赢利。每个人都可以掌握这四个最基本的要素,并且可以培养自己沿着这四个要素做出选择和判断的思维习惯。所以对于战略、营销、产品、价值链、服务、品牌本质的认识,都是基于对这四个基本元素的理解。本书想告诉读者的是:企业经营活动遵循着自己的本质规律,一旦掌握了这些基本规律,企业就掌握了应对不确定性和变化的能力。 理解企业经营的本质,掌握正确的经营逻辑,从顾客的立场出发,有效运用战略、营销、产品、服务、价值链以及品牌的基本价值,让企业可以不受外部环境影响,规划自己的成长之路。 -
商业的奥秘
《商业的奥秘: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是一本来自美国、权威热销的、关于商业原理的普及性经典读物,通过一系列的经典商业案例和图表,为读者了解商业活动提供了广泛而深入解说。从丝绸之路萌芽的国际贸易到小摊小贩再到现代公司经营,作者剖析了现代商业的变迁、商业惯例的演化以及今天它们在各种类型(合资公司,合伙公司,私人控股公司,非营利组织)与不同规模公司中的实际应用;同时本书还解释了公司功能和职能部门——从营销到财务,行政部门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实际运行。 -
再造卓越
我感觉自己像是同时要吞食两个大西瓜的巨蟒,有些难以兼顾。对于本书所谈论的内容,我最初只是想要写一篇文章,当时我的主要精力放在创作下一本书上,写篇文章姑且算是在繁忙劳顿中让自己放松一下。当时我想创作的那本书基于和同事莫滕·汉森一个长达6年的研究课题,探索的是在这个瞬息万变、难以掌控的世界上,有什么是能够永恒的。不过,企业帝国的陨落轨迹难以在一篇文章中阐述清楚,最后写就了这本并不算厚的书。我本来打算在写完和莫滕·汉森合作的书之后再来创作这本书的,可就在这一阶段,多家企业帝国开始分崩离析,在我们周围出现了企业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2008年9月25日,我坐在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空客飞机上写作本书的前言,对于洪水猛兽般的巨变感慨万千。曾在《财富》500强中名列第156位的贝尔斯登公司从神坛上掉了下来,被摩根大通收购,而且整个交易是在一个周末仓促达成的。雷曼兄弟公司在经历了158年的辉煌之后,也陷入了破产的绝境。房利美和房地美危机缠身,最后只得被政府接管。美林证券公司代表了美国近一个世纪以来的辉煌,最后也没有逃脱被收购的厄运。步履蹒跚的华盛顿互助银行 (Washington Mutual)差点成为历史上面临破产的最大的商业银行。美国政府仓促地展开了大规模收购私有资产的动作,这是70多年来罕见的,美国政府此举是为了避免再一次大萧条的出现。 有一点我想要说清楚,这本书并不是谈论2008年金融危机的,也完全不是为了阐述如何修复支离破碎的金融市场体系。早在3年前,我就有进行这方面创作的想法,因为我对历史上最卓越的公司为何会衰落很感兴趣,其中一些公司还是在《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两本书中研究过的企业。本书的目的是,通过深入研究向读者展示组织衰落的路线图,这对那些貌似坚不可摧的公司也一样适用,它可以帮助这些企业的领导者更好地避免重蹈覆辙。 本书并没有仅仅谈论昔日业界巨鳄江河日下的案例,而是着眼于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收获,从而更好地将其付诸实践。如果能够深刻认识到本书中所探讨的企业衰落的五个阶段,那么领导者就可以尽可能避免企业从巅峰摔落到谷底的命运。衰落是可以避免的;我们也可以尽早地察觉导致企业衰落的原因。只要你的企业没有深陷衰落的第五阶段,那么改弦更张还是来得及的6帝国可能会衰落,但是它们也能再续辉煌。 -
董事会里的战争
《董事会里的战争》:汤姆•彼得斯的《追求卓越》(In Search for Excellence)一书在中国曾引起了极大反响,这本书列举当时堪称“卓越”的四十几家企业,并从这些企业身上总结出了卓越企业的八大特质。然而仅仅10年之后,被书中列为“卓越”的公司纷纷开始出现了问题:王安公司破产,达美航空处于破产边缘,国家半导体公司一蹶不振,IBM则经过重大的变革和重组才得以从巨额亏损的泥潭中走出,书中最为推崇的DEC公司(时为美国第二大电脑公司)也最终被康柏收购。这一结果大大出乎汤姆•彼得斯的意料,以至于他甚至不再相信有所谓的“卓越”企业存在。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卓越”的企业变得平庸和虚弱,他一直未能找到答案。 与汤姆•彼得斯等人看法截然不同的是,里斯先生认为这些企业虽然从“管理”的角度堪称卓越,但从营销的角度却存在严重的战略问题:王安原本代表打字机品类,随着PC的兴起,打字机逐渐被替代,王安公司也推出了PC,但由于仍然使用王安品牌,注定无法获得成功;IBM代表主机服务,推出PC之后,仍然使用同一品牌,存在严重的战略骑墙;而达美航空则长期缺乏差异性的定位;摩托罗拉的多元发展必然稀释品牌竞争力,必须分拆业务;柯达除非在数码相机领域启用新品牌,否则消亡不可避免…… 为何在管理大师眼中的“卓越”企业,在营销大师看来却问题重重?事实上,在里斯先生半个多世纪的咨询生涯中,他和他的伙伴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为这些“卓越”的大企业提供战略咨询,观念的碰撞使他无可避免地经历了无数次企业董事会里的战争,战争大多以管理派CEO们获胜而企业最终选择了糟糕的战略告终。对此,遗憾之余,也引发了里斯先生深深的思考,半个多世纪之后,里斯先生和劳拉女士终于给出了答案。 《董事会里的战争》一书揭示了一个普遍存在于全球企业界的惊人现实:“企业大脑”存在严重的先天缺陷:左脑和右脑严重失衡,其中占据绝对比例的企业为“管理思维”的左脑所主导,成为畸形的左脑型企业。这些企业的典型特征就是具有良好的内部运营管理和效率,但由于缺乏右脑的“营销思维”,这些企业往往在营销和战略上将不可避免的陷入误区。回顾《追求卓越》中所列那些后来陷入困境的卓越企业,以及今天不断陷入困境的企业:美国三大汽车、松下、日立等以“精益”管理著称的日本企业,皆属此类。 在某种意义上,本书的发现不仅解答了前面所提那个一直困扰管理大师们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卓越”的企业变得平庸和虚弱?而且本书也为“卓越”的企业提供了新的定义:迈向卓越的企业必须具有健全、平衡的企业大脑,能够良好地协调和利用“管理思维”及“营销思维”。而现实中,那些真正称得上基业长青的少数企业,如可口可乐、宝洁正是这种“左右脑”平衡的典范。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企业所面临的首要课题,正在于重构健全、平衡的企业大脑。 本书中逐一列举了管理派与营销派两种思维方式对25个关于营销、品牌与战略关键问题截然相反的观点。几乎每一条观点背后,都有与企业和品牌有关的兴衰故事,由此也足见企业面临的巨大决策风险,可谓一念之间,谬之千里。期望中国的企业家们能从《董事会里的战争》一书中体会定位大师的良苦用心和微言大义。 -
Mr Hua创业手记
《MR.HUA创业手记——从0到1的华氏创业思维》详细记录了Mr.Hua的十年创业细节,从白手起家到小有成就,从大学时代到而立之年,从国外到国内,有令人羡慕的超越其年龄的成功,亦有异想天开后的惨痛失败。书中每个生动而真实的故事都刻着鲜明的“华式”思维烙印。阅读时,你可以感受到他发掘商机的敏锐嗅觉,差异化产品设计的先进理念,不停开创新型商业模式的强大执行力,同时,你也可以看到他深陷股市的迷醉,以及理性回归的坚定。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若干增值内容:(1)针对实际场景适时穿插手绘漫画;(2)附录中收录了他针对股市与跨境电商的独特、犀利的点评;(3)“再回首”模块,多年后再点评当年情事,更多理性思考与智慧结晶。 -
边干边学做老板
《博瑞森中小企业管理丛书•边干边学做老板:一个小公司老板的日常管理》是创业及小公司经营管理经验的总结,作者黄中强以自身经历为基础,介绍了中小公司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及解决方案,《博瑞森中小企业管理丛书•边干边学做老板:一个小公司老板的日常管理》通过86个典型案例,总结了创立公司、管人用人、销售管理、日常管理、老板自律与成长等方面的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