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脂肪、鹽
甜滑綿密的冰淇淋是緩解低落情緒的幸福滋味? 奶香濃醇的漢堡起司片是營養豐富的真正乳酪? 酥脆鹹香的洋芋片為何會誘人不禁吃完一整包? 其實,這些美味的加工食品早已經過食品大廠的精密算計, 操控成分組成,目的就是要誘人上癮。 紐約時報年度排行暢銷書,全球18國語言譯本, 普立茲新聞獎得主揭露國際食品大廠如何操控消費者的驚人報導。 糖、脂肪、鹽——這是加工食品產業的三大支柱,也是業者用以誘引消費者上癮的三大詭計。本書報導中詳列數家在加工食品興起的近半世紀以來,大眾耳熟能詳、而且獲利甚豐的企業——卡夫食品、可口可樂、家樂氏、雀巢、奧利歐、嘉吉等大廠的經營實例,以極具爆炸性的真實報導,揭露跨國廠商如何藉由控制產品成分,進而吸引消費者對其產品上癮。這些大廠的產品——從麥片、餅乾、飲料、起司、冰淇淋,都是你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陷阱」。而業者添加在產品中、但化為無形的糖、鹽、脂肪,更是全球嚴重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肥胖問題的潛藏肇因。 普立茲新聞獎得主邁可∙摩斯為求報導真確,大規模實地採訪眾多加工食品產業從業者,進入各大廠實驗室,看大企業如何運用最尖端的科技,計算出甜味飲料的「極樂點」,或是重組脂肪的化學結構,以強化產品「口感」,混淆消費者感官。摩斯發現,這些加工食品業者甚至會刻意避食自家產品。他糾舉出食品大廠如何利用行銷手段,瞄準兒童進行洗腦,誘其上癮;採行學自菸草公司的行銷方式,混淆大眾對加工食品健康風險的顧慮;宣稱產品「低鹽、無脂」,但卻暗中調升其它添加物含量,以及企業如何狡猾操弄營養成分標示單位,降低消費者戒心——這些事實都是你我在超市貨架購物時,從精美包裝上無法得知的真相。 讀過本報導,您對放進購物籃的食品將會有截然不同的理解和警覺;但更重要的,是身為消費者的你我會知道,面對加工食品企業的煙幕和花招時,又該如何注意、如何反擊。 •「所有敏銳消費者的重要必讀之作。」——《華爾街日報》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一部極具威力的震撼之作,書中充滿食品工業的駭人真相、從業者令人詫異的肺腑坦言,以及更重要的、你我該如何擁有更健康、良好的飲食生活。」—— 1995年普立茲新聞獎得主,朗.徐四金(Ron Suskind) •「本報導實為對抗操控食品成分,以求牟利自肥的企業的震撼宣言。堪稱年度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柯克斯書評》 (Kirkus Reviews) •「摩斯生動的報導在具體描繪垃圾食物何以吸引人的同時,也靈活分析食品大廠為求獲利所進行的操弄手法。」——《出版人週刊》 (Publishers Weekly) •「當我們屈從於糖、脂肪、鹽的誘惑,吃下任何食品時,我們不只是「吃」而已,更是在根本上改變了自己的生命以及週遭的世界。邁可.摩斯對此至關重要的事實了解甚深。」——美國名廚、名餐廳Chez Panisse負責人,愛麗絲.華特斯(Alice Walters) -
稻米全書
History.Culture.Recipes 東方料理的靈魂 西方美饌的繆思 大地賜予人類的最傳奇食材 全面了解稻米的唯一聖經 作者出生於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她在稻田中長大,熱愛稻米。進而走訪十幾個 種植水稻的國家,訪談專家、農民,蒐羅稻米的全知識。從稻米的起源、神話傳說、 營養價值、種植的歷史文化以及稻米的未來等無所不談。從閱讀中,跨越了五大洲, 從新認識了全球過半人口賴以為生的主食─稻米。 你知道嗎… ● 從外觀上區分,稻米有長粒米、中粒米、短粒米、巴特那米、玫瑰米、珍珠米、紅米、黑米等不同種類。一般說來,長粒米和中粒米經常與前菜和主菜搭配,而短粒米在西方國家通常是用來做布丁的。而日本產的米多為短粒黏米,適合用來做壽司;有些歐洲產的米也是短粒米,適合用來做類似肉菜飯的風味菜餚。 ● 在亞洲,根據日本科學家1928年的定義和命名,食用水稻主要分為日本稻(japonica)及印度稻(indica)兩個亞種,前者為台灣多數人食用的蓬萊米,後者則為分佈於南亞的再來米,但中國人幾個世紀以來卻稱它們為粳和秈。 ● 在印尼,只有婦女才可以進入穀倉,而且一天只能進去一次。如果家裡恰有客人到訪,那麼女主人會用梯子爬進穀倉,好讓裡面的稻米靈魂察覺不到有人在一天內兩次入侵這塊神聖的領地。 ● 西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把稻米當作一種香料。在米蘭,稻米作為「從亞洲經希臘傳來的香料」,甚至被徵重稅。 ● 如果你去走訪全世界,詢問最好的米飯質感應該是什麼樣的,那麼你會得到不同的答案。兩個極端品種是巴斯馬蒂米和壽司米,前者有光澤,沒什麼水分,粒粒分明,而後者柔軟且有黏性。一般來說,人們喜歡顆粒分明的米飯,軟而不爛,只需輕輕地咀嚼。 更精彩的是本書介紹了來自印尼、美國、義大利、土耳其、芬蘭、日本、牙買加、阿富汗、伊朗和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200多種食譜,主要論及了如何用稻你做主料或配料的多種特色的烹飪方法。這本書出版後深受美食家的青睞,於1993年獲得詹姆斯‧比爾德基金獎、安德列‧西蒙紀念獎。 -
烧好家常菜
本书原名《家常菜》,初版于一九五七年。这是建国以来出版的第一本菜谱,更是第一本家常菜谱。他与许多名为家常菜却仍是属于饭店的烧法不同,完全出于家庭主妇之手……现应读者的要求,由作者作了较多补充和修改以后出版,并改名为《烧好家常菜》。工介绍了蔬菜、豆制品、鸡、鸭、蛋、猪肉、牛肉、羊肉、鱼、虾、蟹、海味、卤味、腌腊、泡菜等十五大类四百多种家常菜的烹制方法,包括各种原料的营养价值和家常处理方法,可以作为家庭主妇和围裙丈夫在烧菜时的良友。 -
雙如談食
-
要省,不如不吃
葉一南,前世是無所事事,每天捧著雀籠,四處勾引女子的南洋大少。今世繼續游手好閒,有書唔讀,走堂去做廚師。有會計師唔做,跑去做餐館佬、魚販、酒商……學藝二十年,掛名CEO,天天飲飽食醉,逍遙快活。 十八年前,受大師和久田哲也一餐飯點化,明白到好的廚師就是要將食材本身的原味,充分發揮。至此葉氏的飲食宗旨是食不厭精,認為「要省,不如不吃」。他堅持無味精、無啤水、無梳打粉、無雪藏,寧願一個法式田園包加法國小牛油,分四餐吃,也不要吃劣質蠔油煮的無味鮑參翅肚。 「他懂得吃,更懂得煮。他曾在朋友家中即席炒蒜茸白菜,嚐過者以「感動」來形容。他的咖喱是我吃過最好的,而且贏所有人一條街。」──蔡東豪 -
安東尼.波登之廚房機密檔案
曝露餐飲世界的黑暗面,寫下震撼世人的廚房祕辛 對我來說,烹飪生涯有如長期戀愛,有莊嚴的時刻,也有荒唐的時刻。可是就像戀愛,回首前塵時,記憶最深的都是快樂的時光,是那些在一開頭時吸引你的事物,那些讓你一再回過頭來需索的事物。 經過28年的放浪形骸之後,身兼大廚和小說家雙重身分的安東尼.波登決定把他的故事和盤托出。從他在法國吉隆特第一次吃牡蠣,到他在美國普羅溫斯敦的一個低級吵雜的餐廳裡當地位低下的洗碗工;從洛克菲勒大廈頂層彩虹會所的廚房,到紐約東村的毒品地;從東京到巴黎,再回到紐約。波登廚房裡的故事既出乎意料又充滿激情,既滑稽可笑又令人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