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性书
《治性书:儒学新用》从做人的健全心性和行为养成置论,多有涉及社会层面的话题。由此书可以显示出:在中医看来,肉体的疾病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存在。作者王正龙从儒学精神本质的立场出发,探讨了人之所当“立”之道。故《治性书:儒学新用》亦可视为一种对素质教育的传统思考。 -
熊十力全集
-
儒家之道
本书收集了美国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倪德卫先生数十年来研究中国哲学的主要论文,集中体现了作者在道德哲学研究、孟学研究及明清哲学研究等方面的丰硕成果。德是中国道德哲学的核心概念,作者在研究这个概念的最原始意义上所下的功夫之深,令人们肃然起敬。他从目前看到的最古老汉字(甲骨文)入手来探讨这种意义。他发现德是神灵能够看到并且喜欢的国王身上的一种品质或心灵能量;德最早包涵慷慨、自我牺牲、责任、谦卑和礼貌等意义。儒家都一致关注道德修养,而大部分西方哲学家并不如此,这体现了中西哲学家的一大不同。作者在孟子研究方面以精深和细致见长。本书中的许多文章都显示了他在释孟方面的功力,特别是对不同版本《孟子》的译本比较与评论,让人们开阔了眼界。他批评了孟子的唯意志论,而赞许他的自然主义。孟子与告子的论争,人所共知,但似乎还很难见到像作者那样在书中对这个论争的内容和实质做如此详细的讨论。本书对儒家 的研究是从清儒开始的,作者把章学诚与两千多年前的荀子联系起来,以章作为荀的理性主义的后继者在明清哲学的研究中,作者对王阳明下了大量的功夫,认为在王写的和讲他的哲学过程中,他同时也在实践和教导一种宗教。但是,这种宗教不是一种献身和拯救的有神论,而是一种自我转化论。他的这种分析值得我们注意。 -
近思录
近思录(上下),ISBN:9787806941683,作者:(宋)朱熹、吕祖谦 -
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
《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从董仲舒到陆象山》讲述秦不仅是一朝之名,而是代表了一种生存文化和哲理形态。秦的特点已经由韩非、李斯、始皇、二世、赵高充分显示了。就是刻削寡情、暗算一时、急法尚同、出生入死。秦韩做绝。所以刘汉通吃。汉有四百年的江山,有深远的文化历史影响,没有其他原因,就是反秦兴汉。董仲舒使儒家在汉代发皇盛大,成为求王者之师。大约在两汉之际。佛教已经传入中国。佛家主宰中华哲学思想的论坛数百年,无以匹敌,领时代之风骚。它不但成为当日寸世界范围内佛教的创新前沿。同时深化和丰富了华夏的哲理,激发出宋明儒学,造成长久的和多方位的文化影响。佛教入华不只是一个历史事件,一次偶然邂逅的思想遭遇,而是这样一种哲理间的爱情事件,纵使让双方再寻找挑选一百次、上千次。还是会属意于对方。往前生、后世延续多少代,此情不渝、此爱不悔。这种结合都会像神话般优美。 -
《中庸》洞见
《中庸·洞见》(中英文对照)便是当代著名新儒家代表杜维明先生的一部诠释国学元典《中庸》深层义理的著作,其紧紧围绕文本的三个核心概念,即“君子”、“政”和“诚”,对蕴含在《中庸》中的种种洞见作了高屋建瓴、鞭辟入里的解析和阐释,既可以看做是作者对《中庸》的“洞见”,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中庸》“洞见”的“洞见”;其思想之深邃、视野之开阔、气势之恢宏,在当代儒学研究中,是很少有能望其项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