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经
《茶经》的问世,对把茶文化提升为独立的学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者陆羽因为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做出的卓越贡献,被誉为“茶圣”、奉为 “茶仙”、祀为“茶神”。[宋]陈师道: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宋]梅尧臣: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
茶经
本书是有“茶圣”之称的陆羽所著《茶经》与有“茶仙”之称的陆廷灿所著《续茶经》的精编,文白对照,图文并茂,是每一位善饮茶者必备之宝典也。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不断提高,茶文化也在中华大地重新兴起,成为人们啬生活情趣、提高生活品位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编译出版了这部《茶经》,一方面是帮助人们了解我国茶文化的缘起和丰硕成果,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加现代人,特别是迷恋于咖啡文化的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以使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世代承袭,发扬光大。 -
吃茶养生记
从名古屋乘新干线西行两个小时,就到了冈山市。冈山古代属吉备国,公元1141年4月,《吃茶养生记》的作者、日本茶道史上被尊为茶祖的荣西禅师就诞生在今冈山市郊的吉备津。荣西(1141—1215),又号千光、明庵,俗姓贺阳氏,幼名千寿丸。其父贺阳秀重是吉备津宫(今吉备津神社)的神官。荣西幼年的时候,跟从父亲诵读佛教的俱舍颂,到了十四岁(1154年)便在比睿山(今京都市东北)延历寺出家,号为荣西。延历寺是日本天台宗的总本山,创始人最澄大师(767—822)曾在中国留学,学习天台宗、密教、禅宗等佛教思想和戒律。最澄之后的慈觉大师(园仁,794—864)、智证大师(园珍,814—891)等也都曾在中国留学。他们回国以后带来了新的学风以及活跃的学术空气。但是唐朝末年,日本停止向中国派遣遣唐使,中日文化交流陷于中断状态。所以到了荣西在延历寺出家的时候,日本佛教的发展也因为没有新的思想传人而处于停滞状态,教学僵化,徒具形式。目睹这种状况,荣西从21岁起便决心到中国去留学。经过数年准备,1168年4月,28岁的荣西从博多(今福冈市)乘商船出发,踏上留学之路。一星期后,抵达中国的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此时中国已进入南宋时代。荣西先后访问了广慧寺、天台山、万年寺、阿育王寺,于9月回国,携回了《天台新章疏》60卷。 -
中日茶文化交流史
《中日茶文化交流史》论述中国文化在日本茶道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针对“日本茶原生说”论述了唐以前的中日文化交流;介绍了隋唐、晚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中日茶文化交流;中国径山茶礼对日本的影响;中国文物对日本茶道的影响;日本足利将军府的中国文物收藏及书院茶道的兴衰;中国功夫茶对日本的影响。 -
茶禅一味
作为文化的茶道,其综合性极强,涉及到宗教、哲学、美学、美术、书法、历史、建筑、工艺、中日交流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所谓茶道文化,在日本也是缺乏整理的,本书是一个比较全面以图文为主的文化性读物。 靳飞,别署两京盛世闲人,北京出身,少年开始写作,十年前举家移住东家,幸得未抛旧业。著有散文随笔集《风月无边》、《樱雪盛世》、《北京记忆》、《煮酒烧红叶》等,论者以为是“一个严格的传统意义上的文人”。扶桑客 -
寻味·红茶
对红茶拥有狂热喜爱的叶怡兰,走遍世界知名城市的红茶专卖店,搜集了红茶相关的无数茶具茶样,集十数年饮茶所得,费时4年专心钻研书写。在《寻味·红茶》一书中,以一贯优雅纤细的笔触,以及走遍世界各地精心拍摄的图片,引领读者走入博大精深的迷人红茶世界。 除了获得红茶的专业知识,也能在阅读中,嗅得属于“怡兰式”红茶独有的悠然芬芳。 这是一本典型的旅行态度的书,鲜明的主题,时尚、精致,充满诱惑力。目前市场上关于酒、咖啡等饮品的主题书籍比较多,但对于红茶,还少有涉及。特别是红茶之旅,更是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