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与神圣性
本书是一本论文集。作者试图通过这些看似无关的论文,将历史的概念批判的引入社会科学,以引起社会科学界对史学的重视。全书共收录15篇文章,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历史,下编为神圣性,这样的区分恰恰与书名相契合,也直接表达了此书的主旨。在历史人类学的习作中,作者希望能够穿透史料的屏障,去看透历史背后不可言说的东西;同时在历史与神圣性两个距离遥远的概念之间建立某些联系,并且依此路径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恢复中国史学体验神圣性的能力。关于神圣性,作者将其应用于人类学研究,对是不是要认真面对神圣性问题进行反思。 -
族谱
本書以作者歷時多年親自收集的香港新界三十種族譜為資料,綜合運用各種方法系統分析了自宋、元、明、清以來,在包括香港新界在內的整個中國華南地區,以漢族為主體的地域社會和地域文化的形成、演變及其特徵;在中國宗教制度史、區域移民史和區域文化史的研究上展示了許多新的觀察角度,提出了許多新的解放,也進一步發現了不少新的問題。 -
命以载史
通过《命以载史:20世纪前期德钦政治的历史民族志》,作者试图说明,在地方与国家相互碰撞的过程中,地方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更多地是包容,并努力地接受随之而来的陌生事物。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努力维系着地方长久以来的势力格局。 这是发生在地处滇、川、藏三省交界的德钦小镇上的两个地方“大人物”的生命史。作者基于实际田野调查,同时利用地方文献、口述资料,以及当地的民间歌谣,勾勒出禾尚忠和海正涛在德钦的活动主线,并通过对二人人生历程的复原,再现了清末民国年间这一边陲地区的风云变幻。 -
逝去的繁荣
本书以历史人类学的方法,考察并阐释了泉州在宋元时代文化多元主义影响下迅速发展,以及明清以来泉州在本土主义意识形态及世界帝国主义势力的双重压力下出现的权力、经济与文化的转型。 -
木材之流动
在贵州省东南部的崇山峻岭间,一江清水静静流过,这就是沅水上游主要支流清水江。构成清水江流淌故事最精彩篇章的,可能是清代以来满江漂流的木材带出的喧嚣与繁华;零星的文献记载和至今仍在流传的一些故事中,展开的也正是一幅围绕木材之流动所形成的区域社会历史图景。本书试图撷取其中主要片断,大致勾勒清代清水江下游地区木材之流动过程。 清水江木材之流动,背后实际上是整个流域不同人群在不同时空中演绎出的不同故事。作为一项区域史的研究,本书希望可以围绕这些故事的渐次展开。将清代清水江下游地区这一特定区域社会置于王朝,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来加以把握,通过对以木材采运活动为中心的区域社会历史基本过程的梳理和描述。探讨依赖和通过一个区域市场网络的发展,传统中国的国家力量与相应区域的地方社会发生了怎样的互动,从而对区域社会变迁之多重因素交互作用,多种关系复合一体的过程,进行地域化的理解和做出历史性的解释。 -
羌在漢藏之間
青藏高原東緣「民族走廊」因其間民族與文化複雜,被認為是解答中國民族歷史之謎的關鍵。本書以民族走廊上一關鍵民族─羌族,來說明漢、藏與西南氐羌系民族「邊緣」的形成過程。本書首先呈現當代羌族在社會、文化各方面居於漢藏之間的駁雜特性,然後說明造成此「羌在漢藏之間」現象的歷史與文化過程。此歷史過程涉及華夏以「羌」為其西方族群邊緣的宏觀歷史變遷過程,以及許多邊緣人群爭論、建構與遺忘「歷史」並改變其歷史心性之微觀過程。此文化過程涉及─民族走廊上諸人群在中國、吐蕃與近代西方殖民帝國之多重政治文化影響下,透過各種文化表徵相互歧視、誇耀與模仿而成為華夏、吐蕃、以色列人後裔,以及「有共同語言文化的羌族」之過程。藉此,本書對羌族以及中國民族之起源與形成,提出一超乎「歷史實體論」與「近代建構論」的新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