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ina
This deeply informed and beautifully written book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nd comprehensible history of China from prehistory to the present. Focusing on the interaction of humans and their environment, Robert B. Marks traces changes in the physical and cultural world that is home to a quarter of humankind. Through both word and image, this work illuminates the chaos and paradox inherent in China’s environmental narrative, demonstrating how historically sustainable practices can, in fact, be profoundly ecologically unsound. The author also reevaluates China’s traditional “heroic” storyline, highlighting the marginalization of nature that followed the spread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while examin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distinctly Chinese way of relating to and altering the environment. Unmatched in his ability to synthesize a complex subject clearly and cogently, Marks has written an accessible yet nuanced history for any reader interested in China, past or present. Indeed he argues successfully that all of humanity has a stake in China’s environmental future. -
近代中国的渔业战争和环境变化
减轻因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而造成的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是我们所面临的环境挑战,本书提出,为解决当今的挑战,我们需要更好地认识历史上人们是如何引起、理解和应对环境发生的改变的,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全书探索了中国最重要的海洋渔场——舟山海洋区域内社会与环境间的互动,时间从19世纪间这些岛屿出现移民潮开始,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区域中商业价值最高的鱼类濒临灭绝为止。 这部舟山渔场史阐述了一个长期的环境系统的演变过程,交叉分析了地区、区域、跨国界的生态化趋势。 -
自然的经济体系
本书是第一部比较系统地探讨生态学的渊源和变迁的著作。作为一门在20世纪60年代勃然兴起的年轻学科,生态学以其迷人的魅力吸引了本书作者。从科学思想史的角度看,本书可谓开风气之先。作者认为,任何科学思想都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产物。因此,他摆脱了科学史中仅就人物的思想和概念论思想的惯例,在说明生态学历史的每一个阶段时,都只选取有代表性的人物,并把他们置于特定的历史画面之中。但是,作者并不因此而否认一种科学思想的连续性;相反,他尤其强调科学思想的传统对一门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生态学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科学。而长期以来,两种对立的自然观影响着这门新兴学科。一个是以生命为中心,一个是以人类为中心。尊重自然或利用自然,根本分野正在于此。 -
环境史
该书主要收录自《学术研究》近年来陆续刊发的环境史论文28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环境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第二部分,环境史视野下的中华文明;第三部分,环境史视野下的世界历史。这三部分中,既有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也有国外环境史学最新理论和成果的翻译。 -
近世浙西的环境、水利与社会
本书考察的内容是近世浙西地方的环境、民生与社会变迁。如果要深入地解析这里的生活日常及其在整个历史变革进程中的表现,勾勒出其中传统江南中的许多重要生活侧面,水利社会史层面的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无论古今,浙西地区的水利问题,或者是水环境的利用与改造问题,仍然是这里社会民生的核心内容。因此,本书着眼于环境社会史的角度,对浙西地方的环境、水利、城乡地方民生等方面,予以比较充分的解读,视野更多地转至城市以外的乡村社会。这是考察传统中国地方民生与社会实际的重要取径。 -
人竹共生的环境与文明
《人竹共生的环境与文明》中大部分篇幅只是罗列资料和描述史实,恐有堆砌和零散、琐屑之弊。因此,即便它被读者宽容地接受为史学著述,至多亦只能算作“另类”的历史,并不奢望登大雅之堂,人高人法眼。不过,其中抄录的史料或许可给天下爱竹之士提供一些文献线索,有些故事亦或许能给读者们带来点滴新鲜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