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腔调
这本书,写巴黎的咖啡馆和酒吧,以及在这里发生的文艺圈、影视圈、政界的名人名媛的情事和轶事。写文艺、爱、命运、人性、浮生……波希米亚的巴黎、萨特的巴黎、杜拉斯的巴黎、《天使艾米莉》的巴黎、《午夜巴黎》的巴黎。本书配有大量摄影作品,文末有著名景点的路线及开放时间,书后附有人物列表。这是关于浪漫巴黎的文艺白皮书。 -
我快要碎掉了
“中间代新女性”先锋特质最突出的作品与作家。 《我快要碎掉了》试图以我们大多数人外化的存在状态:寻与不寻,猎手与猎物,探寻与之或对立或模糊或平行的内心世界。 坏坏和走走相遇,一个寻者,一个等待者。他们相恋,交流,写作,倾诉,分手。“这种悲伤是他们两个人的:无法得到爱的悲伤,无法释放爱的悲伤。她就像个溺水的人,双手挥舞,试图抓住任何可以抓住的东西。每一段感情其实都是生命的一次充满希 望的挣扎,只有这种挣扎才能证明,她还活着。” 与中国传统的小说写法大相径庭,走走的写作属先锋式写作,具有浓厚的西方现代小说气质,擅于心灵叙事,它的语言诗意化色彩极浓。她对人物内心的幽微与诉求的展示异常细腻与丰富。她笔下——从文坛现状到社会议题,从个人的成长、家庭、婚姻直到写小说本身,对于当代中国、当下的城市生活以及写作者自身处境的指涉既尖锐又隐晦。 就像一些梦境、一些对话、偶发事件、读过的诗歌、看过的小说、一次旅行、某次不起眼的悸动……,会触动我们深藏的真实。《我快要碎掉了》它不只是在讲一个故事,它需要你放下防备、放下束缚、放下犹疑、放下立场,梳理被遗忘或正被遗忘的片段,走进自己,才能走进它的世界。 -
托尔斯泰与紫绒椅
“文字是活生生的,而文学是一种逃脱。不是逃离生活,而是逃入生活。”如今在这阅读年的末尾,妮娜发现作家康诺利许下的诺言应验了。 妮娜·桑科维奇自小就热爱阅读。还是孩子时,她就发现能和两个姐姐结伴去镇上的流动图书馆要比去嘉年华更让她兴奋。书将这个移民家庭的成员紧密结合在一起。当妮娜的长姐不幸在46岁早逝时,妮娜决心从自己46岁生日那一天起,开始为期一年的阅读计划:她要求自己每天读完一本书,这是为了逃离、慰藉,也是为了自省。 坐在心爱的紫绒椅里,妮娜重新领悟了童妮·莫里森、霍桑、伊恩·麦克尤恩、伊迪斯·华顿,当然,一定还有托尔斯泰等名家著作的神奇魅力。与书,与作者,有时甚至是与其他读者之间的联系,让妮娜的日常生活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巨大转变,阅读成了她平复悲痛的疗方。 回忆与现实交织,书里书外的故事相映成趣,正如人们可以从书中感知各式各样的人生阅历,体会各种各样的人生情感,在妮娜的书中,几乎所有人都可以从中找到可以引起自己深深共鸣的经历与情感:和和睦睦、充满活力的家庭,青涩的爱情,残酷但又不乏温情的战争,小心翼翼、妙趣横生的育儿经......加之作者出色的文笔,所有的经历与情感仿佛都染上了鲜明澄澈的色彩,阅读他人的回忆从未如此身临其境。 正如媒体评论,这本与书为伴的书似乎能“让我们时光旅行到短信和微博还未曾到来的年代”,让我们想起阅读这件简单、质朴、有益的事情。我们崇尚速度的文化一直鼓励我们去追寻更多、更大、更好的东西,妮娜这一年充满勇气的阅读旅程向我们展现了我们可以如何提高我们每一天的生活质量——只要我们能抽出时间。 睿智,深刻,动人,极为出色的星级好书。 ——《柯克斯书评》 一部优美、流畅、明敏、发人深省的回忆录,它把感人的家族往事与一个专业读者的“证词”——书籍让我们看见“人生体验的复杂与广博”——优雅地糅合起来。桑科维奇这份无所不包的阅读清单可谓一流。 ——《书单》 这本书深刻地描述出读者与作者之间那种几近神秘的联系,那是一种惊人的感觉,因为你与一个素昧平生的人相知相惜……一本扣人心弦又引人深思的好书。 ——《康涅狄格邮报》 -
孤独要趁好时光Ⅱ香港的前后时光
(读者拿到书的时候,可以顺着打孔线,自己撕出一本毛边书,撕下的部分可作为书签。) 香港是为那些来来去去的人而存在的。 尖沙咀的魔幻星光,铜锣湾的夜晚美食,从旺角到太子唱出怎样旋律? 张国荣的岁月绝唱,陈奕迅的流行癫狂,从林夕到林奕华蔓延何种情绪? 2005年的“型男索女”,2011年的“古着欧陆”,从香港到巴黎跨越多少故事? 甘国亮的“当下思想”,黎 坚惠的“20年时装”,从陈宁到马家辉叙写何样现实? 王家卫的《重庆森林》,杜琪峰的《孤男寡女》,从《甜蜜蜜》到《无间道》展示几多个性? 香港的魅力,在于始终有一些有灵魂的人物让这座城市摇曳生姿。 城市心跳间隙,是热闹背后略带忧伤的,是有序背后略带紊乱的,是温情背后略带血腥的,是美丽背后略带虚荣的,是看似平静却枪林弹雨的。 在香港,可逃离日常伦理,寻一场热恋,赌一场圆满。七年与一座城市的恋爱 《孤独要趁好时光Ⅱ香港的前后时光》是对香港这种魅力的具现。张朴笔下的香港旅行,不浮躁,不跟风,不走马观花,而是深入城市中心,体察城市文化,融入当地生活,对照自己的精神世界,品味实际的烟火时光。于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香港,前所未有的立体,它带着这个城市的文化和城中人的表情,以及走过的旅人的心路历程。跟着张朴走这一遭,哪管今后城市心事都改写,撩人岁月也终不会灭。读完这本书再去香港,不再是漫无目的地shopping了,而是可以跟着张朴去香港有目的地走一走。 旅行的最后,地理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的内心…… 这本书是青年作家张朴游历多遍香港土地,研究多年香港文化,访问多位香港名人,终绘成的一幅香港城市心跳图。它不是一本旅行攻略,它是一个富有个性的文化观察者和城市旅行家关于香港这座城市的记忆和经历的结晶。它不仅将香港的地理建筑、历史文化、潮流时尚、人文风俗、日常生活一网打尽,更是展现了与之相关的人事的色彩和温度。同时,书中还放入了对香港文化名人甘国亮、马家辉、林奕华、陈宁的访谈实录,图文并茂,让你看到香港的千面,品味认识一个城市的美好时光。 -
翻手苍凉 覆手繁华
张爱玲,“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一生中充满传奇色彩的天才女子。她有着贵族的血统,是李鸿章的曾外孙女,却选择远离家族的光环,按照内心的选择追随生命的自由。她才华横溢,早年创作了令世人惊叹的《金锁记》、《倾城之恋》等小说,转战电影界也收获颇丰。几十年后,她的作品仍在风行,由小说改编的戏剧、电影都在寻找她,也在寻找她所创造的上海。 这一本书,是逆着苍凉与繁华的时光之河,循着张爱玲的足迹写就的随笔。以时间为脉络,作者以手中沙、光中影、水中月、风中音、海潮声、梦中梦六种意象,从不同角度追溯张爱玲的一生,有关爱情,有关作品,有关记忆,有关怀念。作者在虔诚的书写中,也在时刻提醒我们:寻找张爱玲的路上,总能遇到似曾相识的自己。 -
愛在黎明破曉時+愛在日落巴黎時
全球影迷愛戴、文青傳誦的影史最佳愛情經典, 【中英對照版】二部曲劇作,電影上映18年後首度在台正式發行! 1995年,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 2004年,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set); 2013年,愛在午夜希臘時(Before Midnight)。 今夏,看第三集前,先重溫傑西和席琳的浪漫邂逅和動人重逢! ◆獨家取得全球唯一中英對照版權!閱讀中文的同時,也細細玩味英文機鋒。 ◆全新完整中譯本,非電影版字幕! ◆首創男譯者翻譯傑西,女譯者翻譯席琳,精準掌握角色性格,再現經典銀幕情侶雋永對白! ◆附精緻書盒&透明書袋,值得自己典藏或當禮物送給情人。 ◆全彩精印數幀男女主角精美劇照! 當代最佳浪漫愛情經典。電影與真實情感交織調和,令人心跳加速,思緒飛揚。──《芝加哥論壇報》 傑西:我想繼續跟妳聊天。我是說,我不知道妳是怎麼想的,但我覺得和妳有一種……心靈相通。 席琳:對,我也是。 傑西:所以,妳看怎麼樣,對,嗯…我希望妳跟我一起在維也納下車。我們可以在城裡逛逛。 席琳:老實說,你本來就以為我今天會來嗎? 傑西:我不是開玩笑—我覺得我寫書就是為了找到妳。 席琳:我知道那不是真的,可是這樣說很貼心。 傑西:我覺得是真的,不然妳想我們重逢的機率有多高? 1995年,在從布達佩斯開往維也納的火車上,美國青年傑西邂逅了法國女生席琳。傑西剛結束一段戀情,歐遊之旅也接近尾聲,和席琳一見如故。這場巧遇讓他們更改了之後的行程:傑西邀請席琳在維也納下車與他同遊維也納。即使知道這可能是彼此唯一也是最後一次相見的機會,他們仍決定一起共度幾個小時,並約定半年後再見。 2004年,成為作家的傑西帶著以這段邂逅寫成的書來巴黎宣傳,而在發表會那天,席琳出現了。日落之後就要趕搭飛機回美國的傑西,利用待在巴黎的最後幾個鐘頭,拉著席琳漫步巴黎街頭,述說彼此這九年來的境遇,很快重拾當年初次邂逅時的親密連結,並感嘆人生的變化。 《愛在黎明破曉時》和《愛在日落巴黎時》打破傳統愛情電影公式,描述兩名陌生人因為偶然的邂逅而產生交集,進而徹底改變生命的故事。男女主角從生活瑣事、感情、抱負到人生況味和處世觀點,無所不談,讓人有如置身在他倆的真實世界,隨他們經歷這九年所經歷的人生歷練。兩部劇作浪漫動人、含蓄深刻,對白字字珠璣,機鋒處處,一問世即成經典!想要細細回味雋永對白和脫俗故事的影迷讀者,千萬不可錯過! ●第三集《愛在午夜希臘時》(Before Midnight)將於今夏7月19日正式在台上映 ●先睹為快!隨書贈送【愛在午夜希臘時】「早場票價」優惠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