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
《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从董仲舒到陆象山》讲述秦不仅是一朝之名,而是代表了一种生存文化和哲理形态。秦的特点已经由韩非、李斯、始皇、二世、赵高充分显示了。就是刻削寡情、暗算一时、急法尚同、出生入死。秦韩做绝。所以刘汉通吃。汉有四百年的江山,有深远的文化历史影响,没有其他原因,就是反秦兴汉。董仲舒使儒家在汉代发皇盛大,成为求王者之师。大约在两汉之际。佛教已经传入中国。佛家主宰中华哲学思想的论坛数百年,无以匹敌,领时代之风骚。它不但成为当日寸世界范围内佛教的创新前沿。同时深化和丰富了华夏的哲理,激发出宋明儒学,造成长久的和多方位的文化影响。佛教入华不只是一个历史事件,一次偶然邂逅的思想遭遇,而是这样一种哲理间的爱情事件,纵使让双方再寻找挑选一百次、上千次。还是会属意于对方。往前生、后世延续多少代,此情不渝、此爱不悔。这种结合都会像神话般优美。 -
从现象学到孔夫子
这本集子收入了作者十几年来的一些论文,绝大部分是1992年回国后写的。除了五篇还在等待出版之外,大多已发表过,散见于各种书刊之中。它主要探讨这样两个问题:第一,相比于古典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发生了什么样的重大变化;尤其是,这种变化提供了什么样的新的方法论视野?第二,这种新的视野对于我们重新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有什么关系?如果这种关系不能只从概念上说明白的话,就要给出语境中的阐释例子或对话例子。本书是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
思想避难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今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不可回避的严峻挑战。中医、易学、传统节日……这些流传千年的宝贵遗产怎样才能抵御西方文化的压迫,以成功地“避难”?本书正记录了作者对面临严峻挑战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审视与思索,见解深刻,发人深省。 作者将这一主题分成五个问题进行论述。包括“全球化中的中国文化危机”、“中国人的精神”“中华古学经典新解”、“中国古代哲理与教化的特质”与“西学及比较”等。 -
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
本书是在21世纪中西文化会通碰撞之际,中国学者对华夏传统充满温情和敬意的深入思考与全新开拓。 作者追随着孔子的道说,运用新的哲学方法(现象学的、结构主义的)来探讨儒家哲理的生动特性,特别注重中国传统视野中的人的实际生活经验(孔子的人生经验)和艺术经验(儒家所谓“艺”)对于理解儒家思想传统的关键意义。 作者揭示出中国文化、儒家思想全然异于西方文化和基督教的时间性与身体性,探发了这种时间性与身体性的根本源头:亲子之爱,并对此作了极为新颖独到的阐发。在这个基础上,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文明和儒家传统未来发展的新的可能和远景。 -
精神的婚恋
J.V.吕斯布鲁克市基督教神秘体验论传统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他的首要著作就是《精神的婚恋》,早已经被移译为多种文字,而眼下这本书是它的首个中文译本。 在十二和十三世纪的欧洲,一种神秘体验之爱的时尚和文化十分盛行。在这样的文化的熏陶下,本书作者基于他本人的神秘体验,在本书中生动地描述了神人之爱的神秘体验历程。此书与众不同之处有以下几点:第一,不用第一人称而用第三人称的方式来叙述,且组织得相当完整,就像是一本指导神秘体验追求者的灵修手册。第二,他对于这种体验的低级阶段与高级阶段的关系,有较之不少神秘体验者而言更为动态平衡或相互回旋的描写和理解。第三,他批评当时的神秘体验潮流中的异端,而他本人又如此忠实于这种超出个人、体制的经验,以至于他对于最高神秘体验境界的描述,被人指责为异端言论。 -
先秦儒家哲学九讲
本书探讨了孔子晚年及其身后的儒家思想和命运,从孔子“作《春秋》”及其历史传承展开论述,梳理了从曾子、子思、孟子到荀子的先秦儒家在中国历史中的思想谱系,以生动平实的语言讲解了先哲思想之间的传承和争论;引导学生深入儒家有关诗、礼、乐、心、性、情等思想的文本,发掘出其丰富、原发和独特的哲理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