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瓢箪鲶闲话
-
阿Q的长凳
本书主要谈中日之间的文化渊源、文化比较。以《日本与日出》开篇,以《落日》作结,富起承转合之美,有渐入佳境之趣。从谈中日比较绕不开的“宏大主题”:万世一系、改朝换代、遣唐使、革命考,到更具文化专论性质的题目:汉字、假名、相扑、艺妓;到以人物统领的诸篇:诸葛亮、朱舜水、蜀山人、黄遵宪,再到以问设答的“为何无宦官”、“谁救了京都”、“临行喝妈什么酒”,到戏语惊人的“算算友谊账”、“作践武二郎”、“不做贼也心虚”等等,谈文化渊源则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谈文化比较则别出新裁、发人所未发。至于篇末收入一辑谈汉诗、俳句、川柳的文章,更是兼具诗家面目的作者独擅之长。 -
日本风物
《蔡澜谈日本·日本风物》内容简介:大雪中的京都,这个到处都是寺庙的古城,被一片白色笼罩着庙顶和大地,又是另有一种感觉。南禅寺离开市中心不远。大门有三重,庄严,宽大,院中有“枯山水”庭园设计。它并不像一般寺庙那么有香火气,平平静静,朝拜者不多。 我和朋友三人,一块儿到访,主要不是去参禅,而是去尝这问寺里出名的“奥丹”汤豆腐。 和尚招呼我们到一个小亭中,除了四根柱子没有任何东西挡风,大雪纷飞,我们扫开小椅上的积雪坐下。接着和尚拿了四瓶烫热的清酒给我们,各人连饮数杯,敬回和尚,他也是海量。 和尚也可以吃酒吗?他答道,美好的东西,佛也应该尝之。 看他在寒冷中只穿一件单衣,脸不喝醉已通红,身体异常健壮,似有武功,对白幽默,有如武侠小说中的人物。 汤豆腐装在一个大砂锅中,下面生炭火,热烘烘地上桌。往锅中一看,锅底铺着一大块日本人叫昆布的海带。整锅汤的味道就是出自这片海带,上面滚着雪白的豆腐,单单这两样,其他什么作料也没有。 -
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为李渔重要著作之一,又名《笠翁偶集》,从内容的具体分类来看,包括词典、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共二百三十四个小题,论及戏剧创作和表演、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家具古玩、饮食烹调、养花种树、医疗养生等许多方面,内容十分丰富,影响极为深远。 《闲情偶寄》给了今人一个从过去的生活审美中寻求现代快乐生活的机会,对那些因日常的工作或学习而筋疲力尽的人来说,正是一个值得忙里偷闲仔细拜读的好作品;对那些有闲情逸致的人来说,也是通古辨今、提高生活审美情趣的好时机。 -
莫小米自选集之你是谁
《莫小米自选集之你是谁》直观而真实地记录了莫小米从童年、少年、青年到中年的人生历程。一直以来莫小米的文章给人的感觉都是如水般简约轻松,这是一种无声无息的、不易察觉的流动,生活中的小事情、小人物都娓娓道来,到最后总是给读者一个深刻的启发,很像中国版的《心灵鸡汤》。 但是很明显,这本《我是谁》有别于小米以往写他人故事阐述人生道理的文章,当然跟她这套文集中的另外两本《你是谁》《他是谁》也是不同的。《我是谁》讲述的是她自己。 -
我喜歡閱遊,和我自己
閱遊 以旅遊的心情,重新面對閱讀 A New Idea of Reading. A New Style of Traveling. 閱讀新主張,現在就出發 循著先哲足跡,穿越古今東西;追隨智者步履,窮究宇宙道理 品味路線隨意,行程由你決定;深度廣度不拘,預算盡性為止 在一趟趟的閱遊旅程中,遇見更美好的自己…… 20位名人分享精采的閱讀經驗 蘇偉貞 李遠哲 張元茜 殷允芃 蔣 勳 楊 照 羅智成 郝明義 劉 墉 游乾桂 徐仁修 黃聲遠 林洲民 夏鑄九 賀陳旦 賴東明 曾志朗 黑幼龍 洪 蘭 辜懷群 每個人都喜歡旅行,希望一生中能有許多精采豐富的旅行,也願意花很多時間、金錢在旅行上;西方國家的年輕人,大都會在18、19歲的時候為自己安排一趟壯遊(grand tour),做為成年禮。對一個成熟完整的個體來說,閱讀對生命的意義與影響,不下於旅行。 「行千里路勝讀萬卷書」、「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都是將閱讀與旅行做類比對照。將閱讀與旅行的概念連結,讓閱讀也可以像旅行一樣地令人感到愉快、有趣,並且獲益良多。把閱讀當成人生中的旅行來看待:蒐集資料、擬訂計劃、安排路線行程、記錄見聞……。透過這樣的轉換,希望以新概念、新角度引導年輕人重以新的心情面對「閱讀」這件看似嚴肅、沉重的事,而更樂於接近知識、走進書的世界。 「閱遊」:將閱讀想像成另一種形式的旅遊,可以「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穿越古今,橫貫東西」、「以自我為中心,深度廣度不拘,預算盡性為止,一人即可成行」。由此發展出閱遊者、閱遊族、閱遊計劃、閱遊運動、閱遊行程、閱遊地圖、閱遊護照、閱遊背包……。 主冊:閱遊guidebook,20位社會精英談閱讀對自己的影響,並推薦3~5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附冊:閱遊passport,內有推薦好書以及可供記錄的留白 明信片1張、書籤吊卡1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