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台湾 我正青春
《亚洲周刊》2012年度十大好书 张铁志 倾情作序 方文山 音乐创作人 平路 作家 杨照 作家 廖咸浩 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 刘永平 联合在线(udn.com)总经理 共同推荐 2011年机缘巧合之下,我来到台湾求学,就读于淡江大学,暂时拥有了四年岛民的身份。因为一篇在网 上发表日志《我在台湾,我正青春》而被出版社发现,并开始有计划地写书。出版社并没有给我明确的题目要去完成,我亦不愿意写命题作文,所以本书所有文章都是我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其间,大量的收集资料、采访和走访,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台湾,了解台湾人。在写作中,我更偏向记录自己的视角,更偏重自己和被采访者之间互动的感受,想通过自己的眼睛让读者看到和我眼里一样的风景。这本书成书于我大一一年,其中部分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改变或更加深入,如果有所偏颇请不吝指出,如果有所感想,欢迎与我交流。 新浪微博:@蔡博艺_咸鱼翻翻 -
一个8:可以不可以
编辑推荐: 1. 湖南卫视《天天向上》隆重推荐,韩寒首次登天献礼:致青春路上犹豫不决的你。 这一生好漫长 有些人错过了,让我们明白 爱和拥有是两件事 适不适合比喜欢不喜欢更重要。 张皓宸:可以不可以,不只是普通朋友? 你一定要有一点儿钱 用来让不爱你的人滚蛋 用来让你和难缠的老板说再见 用来让你喜欢的人不受委屈 张晓晗:可以不可以,敢吃敢睡敢荒废,不穷不累不遭罪? 为什么要学着宽容, 为什么要处事不惊, 为什么要做安稳一生的人, 大人们的世界总是那么千篇一律。 但我还是想酷,想不屑世界,想封闭心扉。 姬霄:可以不可以,在世界末日之前,过一个躺着数钱的快乐人生? 一些人喜欢聊梦想 而我只是坚持初心 一些人努力让人生看起来无比励志 而我只想让自己的人生看起来自然而然 程璧:可以不可以,让人生像河流一样,自然而逝? 2.或许这本书不能改变你什么,但它能使你悄悄成为自己 发声 者:你有多久没向自己发问了? ——你条件那么好为什么还单身? ——为什么曾经相知相熟的朋友会逐渐远离? 说书人:我从遥远的地方来,要说很多很多故事给你听。 ——张皓宸-不想我们只是朋友 ——刘同-如何面对许久未见的朋友给你“你变了”的评价? 觉察者:我听过很多道理,走过很多弯路,想把此生过得稍微正确一点点。 ——初入社会需要知道的为人处世经验 祝你从此幸福,枯萎不渡 3. 人生的十字路口,充满选择,而每一次选择都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结局,或花枝满桠或荆棘遍布。 无论哪种,生命里某些当时充满怨怼的曲折,到最后都会成为一种能量和养分。 若非这些曲折,好像就不会在人生的岔路上遇见别人可能求之亦然不得见的人与事。 内容简介: ONE精选集第八本,韩寒监制、一个工作室主编,由张皓宸、张晓晗、张佳玮、程璧、达达令、宋小君、姬霄、花大钱、刘同、大将军郭等畅销书作家联袂书写。 每个人的内心都像一座博物馆,收藏了有关年轻的种种,或是爱情或是梦想或是生活本身。但鲜少有人问自己: 为什么无法恋爱? 为什么无法很好地融入群体? 为什么当下的生活与想象的相差甚远? 很多时候,我们假装问题不存在,而其实它们无比真实地存在着。 或许书里的问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有多久没想过这些问题了; 也或许书里的答案并不能指导我们什么,但开始思考就已经有所不同了。 -
鬼话连篇
1. 文人说鬼,趣味横生。中国的鬼文化源远流长,虽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 述而》),中国的士大夫,向来号称以读书明理为旨归,自然也要禀承经典的训诲。但事实上,对于鬼怪神仙世界,他们并没有减少兴趣。当年苏东坡先生强人说鬼,也是对鬼故事中溢出的奇意妙趣情有独钟。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2. 漫谈口耳相传的民间传奇,于鬼趣中见世道人心。我们喜欢知道鬼的情状与生活,从文献、从风俗上各方面搜求,为的是可以了解一点平常不易知道的人情。换句话说,就是为了鬼里边的人,反过来说,则人间的鬼怪伎俩也值得注意,为的可以认识人里边的鬼。 3. 闲雅的笔调,自然流畅的文风,休闲阅读佳品。作者语言亲切生动,娓娓道来,揭开鬼趣横生的世界,既有学术性又有趣味性。 -
思想录
《思想录》是十七世纪法国数理科学家、思想家帕斯卡尔的重要理论著作。全书集中反映了帕斯卡尔的神学和哲学思想。作家继承和发展了理性主义传统,对人的本性、世界、人生、社会、历史、哲学、宗教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西方思想史上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
食经(上下)
本书首先在于讲菜式,更讲做菜的道理。作者曾言,不是讲放几匙油几匙盐,而是讲为什么放油放盐。他熟悉广州的四大名厨,更了解食界的行规与掌故,著名的家厨秘方,以至民间食谱,都有本事探来。今再次推出《食经》,许久已失传的东西,读者可以重寻。 -
梨园往事
梨园往事几多精彩,伶人命运令人感慨!北京是戏剧的丛薮,京剧生于此,昆曲、评戏、评书、话剧也莫不活跃于此。数十年前的北京,戏园茶馆遍布四九城,此景象,今不多见矣!本书回忆当年梨园往事和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娓娓到来,令人追怀。 +++++++++++++++++++++++++++++++++ 涉笔成趣,理路天成,于琐碎中见精神,于细微处见全面,让人读后,如食橄榄,回味无穷!——季羡林 此书诸篇择精要而述之,篇幅虽小,却汇集成丛,篇篇写得生动。细细翻阅,叫人油然生发感怀昔日之幽情!——钱世明 周简段早年常住北京,后来来往与北京和香港之间,交游广阔,亲身经历过不少重要的往事,如今追忆往事之际,备感亲切翔实。读者每阅其中一篇,仿佛与周氏把臂京畿,细说从前,令人低回不已!——香港《大公报》 +++++++++++++++++++++++++++++++++++ 一代名旦荀慧生 荀慧生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号留香,河北省东光县人,一九零零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因生活所迫,八岁被送进“义顺和”这个“梆子、二黄两下锅”的科班,学的是“梆子花旦”。十三岁即用“白牡丹”艺名,登上了戏曲舞台,活跃在京、津一带。 出科后,拜吴菱仙学京剧“青衣”戏,拜路三宝学京剧“花旦”戏,同时又向陈德霖请教,最后正式拜王瑶卿为师。并经杨小楼、余叔岩等指点,功底深厚,吸收梆子唱腔唱法和表演艺术,对京剧传统技法有所发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在京剧界影响很大。以扮演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角色见长。表演上敢于突破程式的限制,善于掌握人物身份、性格、气度。能戏颇多,代表作有《全部玉堂春》、《大英杰烈》、《钗头凤》、《红楼二尤》、《红娘》、《金玉奴》、《荀灌娘》、《霍小玉》、《杜十娘》等。 荀慧生喜读书,好绘画,文学修养颇深。他做任何事情皆有韧性,从不浅尝辄止。他从一九二五年开始写艺术日记以来,不论酷暑严寒,不论在京、外出,每天必写,坚持四十余年从未间断,十年浩劫中被迫告一段落。 “荀派”艺术形成后,弟子遍天下,大有十“旦”九“荀”之势。荀慧生教学一视同仁,对童芷苓怎样教,对李玉茹也是同样传授,没有亲疏厚薄之分。教学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对登门求艺者,皆尽心指点,倾囊相授。一九五九年,荀剧团重排《荀灌娘》,准备向国庆十周年献礼。荀慧生借排戏之便,将此戏传授给他的弟子孙毓敏。某日,在宣武门外山西街荀家大院里,荀慧生正向孙毓敏传艺,有记者来访,此时正排练荀灌娘改扮男装“趟马”一场,荀慧生满头大汗地在给孙毓敏当马童,记者目睹荀慧生课徒严谨之精神,非常钦佩,提出要求,要给荀灌娘勒马的姿势拍一张照片。荀灌娘勒马亮相,要把左脚蹬在马童的右腿上,才能塑造出一个“美”的形态。孙毓敏有点踌躇,荀慧生察觉后,一拍自己的右腿,和颜悦色地说:“来吧,孩子!假戏要真做,我汗都出了,蹬一下腿有什么呀!”此情此景,非常感人! 一九四九年以后,荀慧生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艺委会副主任、北京市戏曲研究所所长、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院长。论著编为《荀慧生舞台艺术》、《荀慧生演剧散论》等。 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三日,荀慧生被强行押到了“孔庙”,“红卫兵”将他几十箱珍贵的戏装点燃后,勒令荀慧生跪在烈火旁。这位鬓发斑白的老艺术家被火烤烟熏得汗如雨下,背后还时有皮鞭的抽打,衣服破碎,血肉模糊,继而被押送到昌平县沙河镇劳动改造。 年近古稀的荀慧生,精神受尽凌辱,肉体受尽摧残,致使患了严重的心脏病,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下旬病逝。 四大名旦中的尚小云 在京剧四大名旦中,尚小云的享名是早于程、荀的。 尚小云(1899——1976)字绮霞,河北冀州人,三乐班坐科,原习武生,后改习青衣,曾问号称“老夫子”的青衣名角陈德霖学艺,专攻青衣,如《三娘教子》,《祭塔》,《彩楼配》,《二度梅》等等,都是他的拿手戏,而且始终保留传统唱法。由于他嗓子好,有真工夫,在四大名旦中属他的“本钱”最足。 尚小云初露头角时曾搭杨小楼的班,标排演全部《楚汉相争》中的《霸王别姬》一折,最早扮演虞姬的就是尚小云。后来他自己组织“重庆社”,积极排演新戏,早期演出的有《秦良玉》,《五龙祚》。还有一出大胆改革、以穿时装上场而风靡一时的新戏《摩登伽女》。那时尚小云班里的配角也很整齐,有老生王又宸,小生朱素云,武生茹富兰,小丑云富远、慈瑞泉等,都是杰出的演员。其中很长一段时间尚小云还约小翠花(于连泉)合作,排演了一些整本的传统剧目,如《乾坤福寿镜》、《八本梅玉配》、《全部得意缘》,一个演青衣,一个演花旦,相得益彰,颇受观众欢迎。 在四大名旦中,尚小云的武工底子最厚,有一段时间他就专演巾帼英雄、女中豪杰这一类着重武功的戏。如《梁红玉》就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 “七七事变”后,尚小云在北平创办了“荣春社”科戏班,虽然只有几年工夫,也培养了一些人才,如杨荣环,孙荣蕙,徐荣奎,景荣庆等,都是荣春社出来的。当今著名旦角男演员张君秋也曾是荣春社的学生。尚小云的长子尚长春,7岁就进了富连成科班学武生,是“元”字辈的学生,在科时叫尚元荪;后来他父亲自己办了“荣春社”科班,他又由富连成转入荣春社;出科前,又拜了武生前辈尚和玉为师,所以他的武生戏很有造诣,更擅长演武生开脸的戏,出科后就和他父亲同台演出。“功夫不亏人”,尚长春现在已届老年,演起武生戏还是生龙活虎般,非常精彩。 尚长麟是老二,荣春社科班二科毕业,学的是旦角,从小就得到他父亲的熏陶,是尚派艺术的继承人。 尚长荣是尚小云的小儿子,他原从赵荣鹏(荣春社毕业生)学铜锤花脸,后来又拜老艺人侯喜瑞为师学架子花脸,现在已是一位净角全才。 尚小云晚年住在西安,文革期间惨遭迫害,含冤而死,享年七十七岁,是四大名旦中寿命最长的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