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往事

周简段

文学

戏曲 梨园 文化 随笔 掌故 散文随笔

2008

新星出版社

目录
总序一 梁漱溟总序二 冰心序 钱世明名伶旧事 程长庚“大老板” “单刀叫天”谭鑫培 “老乡亲”孙菊仙 知县名伶汪笑侬 “关戏泰斗”李洪春 “德艺双馨”盖叫天 名丑萧长华的念白 “活曹操”侯喜瑞 “戏篓子”赵松樵 “猴王”李万春 程砚秋三请俞振飞 花脸宗师郝寿臣 老旦首座李多奎 当代名丑马富禄 北昆老艺人侯玉山 “四大须牛”之一奚啸伯 杨宝森别名“杨失伍” 一代名旦荀慧生 四大名旦中的尚小云 须生泰斗马连良 著名武旦宋德珠 “铁嗓青衣”王玉蓉 “金霸王”的癖好 梅派青衣陆素娟 吴素秋早年二三事 童芷苓和她的弟弟妹妹 “舞台飞人”张德俊 李世芳青岛罹难前后 梅派高足魏莲芳 拜“梅”唱“程”新艳秋 艺苑双菊名坤伶 评剧名伶喜彩莲 白玉霜与小白玉霜 魏喜奎名噪京华 豫剧名伶常香玉 豫剧泰斗陈素真 越剧开山者姚水娟梨园趣闻 同光名伶十三绝 梅巧玲生死见交情 谭鑫培随机应变 梨园世家说叶氏 京剧文人齐如山 梅兰芳与卓别林的交往 名伶争演三国戏 四大须生说“谭派” 盖叫天拒唱堂会 名净金少山说隐情 汪笑侬、李洪春联袂演出 四大名旦的竞争 “四小名旦”与“四白蛇传” 琐忆京剧女武生 名家救戏佳话 裘盛戎误场赏肉记 京剧男旦艺术的兴衰 京剧名伶“四大怪” 有趣的“对台戏” 用京剧唱外国戏 京城何处“戏子坟” 梨园名流助学义举 一柄锣槌传三代 戏曲演出中的“忌讳” “鬼戏”面面观 《大劈棺》和《纺棉花》 名伶关德咸之死 成兆才与《杨三姐告状》戏迷逸事 北京的戏迷 张伯驹与余叔岩 痴迷戏曲的张大干 慈禧太后看京剧 大清国的戏迷王爷 名人客串京剧 粉墨登场老报人 谭派名票韩慎先 近云馆主女名票 “票界之王”王庾生 天津老票友王君直 票友票房探源生肖入戏 十二生肖入戏文 “鼠戏”中多有案情 文武兼演说“牛戏” “虎戏”撷趣 从《嫦娥奔月》说到“兔戏” 历史悠久的“龙戏” 惩恶扬善说“蛇戏” 有趣的“马戏” 慈禧忌“羊戏” 久演不衰的“猴戏” 不多见的“鸡戏” 别出心裁的真狗上台 乙亥年谈“猪戏”戏事杂陈 京剧科班富连成 中华戏校和“四块玉” 天津稽古社子弟班 旧时戏班话“班规” 旧京老戏园子 京都会馆三戏楼 老街深处古戏楼 哈尔飞戏院话沧桑 天津大舞台戏园 漫话昔日堂会戏 马派琴师李慕良 京胡大师杨宝忠 制琴高手史善朋 急管繁弦忆偶虹 京剧的脸谱 梅兰芳的第一部彩色戏曲片 石挥的生死情结 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 黄宗江在南开和燕京 孙道临从艺前后 白杨拍《十字街头》 “电影皇帝”金焰 王莹饰演赛金花 一代影星阮玲玉 出于书香门第的梅熹与梅阡 话剧、电影和小说《秋海棠》 《唐伯虎点秋香》五上银幕 “杨乃武冤案”入戏来曲艺内外 漫话相声《关公战秦琼》 金喉歌王小彩舞 相声世家常连安、常宝坤 鼓界大王刘宝全 评书大家连阔如 双簧艺人孙宝才 云里飞与大金牙 天桥艺人“穷不怕” 相声艺人“老万人迷” 曹宝禄和他的单弦 王毓宝与“天津时调” 白派京韵忆云鹏 滑稽大鼓艺人富少舫 扬州评话说《水浒》 评书名家陈士和 说书人钟晓帆后记 从“京华感旧录”到“神州轶闻录 冯大彪
【展开】
内容简介
梨园往事几多精彩,伶人命运令人感慨!北京是戏剧的丛薮,京剧生于此,昆曲、评戏、评书、话剧也莫不活跃于此。数十年前的北京,戏园茶馆遍布四九城,此景象,今不多见矣!本书回忆当年梨园往事和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娓娓到来,令人追怀。 +++++++++++++++++++++++++++++++++ 涉笔成趣,理路天成,于琐碎中见精神,于细微处见全面,让人读后,如食橄榄,回味无穷!——季羡林 此书诸篇择精要而述之,篇幅虽小,却汇集成丛,篇篇写得生动。细细翻阅,叫人油然生发感怀昔日之幽情!——钱世明 周简段早年常住北京,后来来往与北京和香港之间,交游广阔,亲身经历过不少重要的往事,如今追忆往事之际,备感亲切翔实。读者每阅其中一篇,仿佛与周氏把臂京畿,细说从前,令人低回不已!——香港《大公报》 +++++++++++++++++++++++++++++++++++ 一代名旦荀慧生 荀慧生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号留香,河北省东光县人,一九零零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因生活所迫,八岁被送进“义顺和”这个“梆子、二黄两下锅”的科班,学的是“梆子花旦”。十三岁即用“白牡丹”艺名,登上了戏曲舞台,活跃在京、津一带。 出科后,拜吴菱仙学京剧“青衣”戏,拜路三宝学京剧“花旦”戏,同时又向陈德霖请教,最后正式拜王瑶卿为师。并经杨小楼、余叔岩等指点,功底深厚,吸收梆子唱腔唱法和表演艺术,对京剧传统技法有所发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在京剧界影响很大。以扮演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角色见长。表演上敢于突破程式的限制,善于掌握人物身份、性格、气度。能戏颇多,代表作有《全部玉堂春》、《大英杰烈》、《钗头凤》、《红楼二尤》、《红娘》、《金玉奴》、《荀灌娘》、《霍小玉》、《杜十娘》等。 荀慧生喜读书,好绘画,文学修养颇深。他做任何事情皆有韧性,从不浅尝辄止。他从一九二五年开始写艺术日记以来,不论酷暑严寒,不论在京、外出,每天必写,坚持四十余年从未间断,十年浩劫中被迫告一段落。 “荀派”艺术形成后,弟子遍天下,大有十“旦”九“荀”之势。荀慧生教学一视同仁,对童芷苓怎样教,对李玉茹也是同样传授,没有亲疏厚薄之分。教学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对登门求艺者,皆尽心指点,倾囊相授。一九五九年,荀剧团重排《荀灌娘》,准备向国庆十周年献礼。荀慧生借排戏之便,将此戏传授给他的弟子孙毓敏。某日,在宣武门外山西街荀家大院里,荀慧生正向孙毓敏传艺,有记者来访,此时正排练荀灌娘改扮男装“趟马”一场,荀慧生满头大汗地在给孙毓敏当马童,记者目睹荀慧生课徒严谨之精神,非常钦佩,提出要求,要给荀灌娘勒马的姿势拍一张照片。荀灌娘勒马亮相,要把左脚蹬在马童的右腿上,才能塑造出一个“美”的形态。孙毓敏有点踌躇,荀慧生察觉后,一拍自己的右腿,和颜悦色地说:“来吧,孩子!假戏要真做,我汗都出了,蹬一下腿有什么呀!”此情此景,非常感人! 一九四九年以后,荀慧生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艺委会副主任、北京市戏曲研究所所长、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院长。论著编为《荀慧生舞台艺术》、《荀慧生演剧散论》等。 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三日,荀慧生被强行押到了“孔庙”,“红卫兵”将他几十箱珍贵的戏装点燃后,勒令荀慧生跪在烈火旁。这位鬓发斑白的老艺术家被火烤烟熏得汗如雨下,背后还时有皮鞭的抽打,衣服破碎,血肉模糊,继而被押送到昌平县沙河镇劳动改造。 年近古稀的荀慧生,精神受尽凌辱,肉体受尽摧残,致使患了严重的心脏病,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下旬病逝。 四大名旦中的尚小云 在京剧四大名旦中,尚小云的享名是早于程、荀的。 尚小云(1899——1976)字绮霞,河北冀州人,三乐班坐科,原习武生,后改习青衣,曾问号称“老夫子”的青衣名角陈德霖学艺,专攻青衣,如《三娘教子》,《祭塔》,《彩楼配》,《二度梅》等等,都是他的拿手戏,而且始终保留传统唱法。由于他嗓子好,有真工夫,在四大名旦中属他的“本钱”最足。 尚小云初露头角时曾搭杨小楼的班,标排演全部《楚汉相争》中的《霸王别姬》一折,最早扮演虞姬的就是尚小云。后来他自己组织“重庆社”,积极排演新戏,早期演出的有《秦良玉》,《五龙祚》。还有一出大胆改革、以穿时装上场而风靡一时的新戏《摩登伽女》。那时尚小云班里的配角也很整齐,有老生王又宸,小生朱素云,武生茹富兰,小丑云富远、慈瑞泉等,都是杰出的演员。其中很长一段时间尚小云还约小翠花(于连泉)合作,排演了一些整本的传统剧目,如《乾坤福寿镜》、《八本梅玉配》、《全部得意缘》,一个演青衣,一个演花旦,相得益彰,颇受观众欢迎。 在四大名旦中,尚小云的武工底子最厚,有一段时间他就专演巾帼英雄、女中豪杰这一类着重武功的戏。如《梁红玉》就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 “七七事变”后,尚小云在北平创办了“荣春社”科戏班,虽然只有几年工夫,也培养了一些人才,如杨荣环,孙荣蕙,徐荣奎,景荣庆等,都是荣春社出来的。当今著名旦角男演员张君秋也曾是荣春社的学生。尚小云的长子尚长春,7岁就进了富连成科班学武生,是“元”字辈的学生,在科时叫尚元荪;后来他父亲自己办了“荣春社”科班,他又由富连成转入荣春社;出科前,又拜了武生前辈尚和玉为师,所以他的武生戏很有造诣,更擅长演武生开脸的戏,出科后就和他父亲同台演出。“功夫不亏人”,尚长春现在已届老年,演起武生戏还是生龙活虎般,非常精彩。 尚长麟是老二,荣春社科班二科毕业,学的是旦角,从小就得到他父亲的熏陶,是尚派艺术的继承人。 尚长荣是尚小云的小儿子,他原从赵荣鹏(荣春社毕业生)学铜锤花脸,后来又拜老艺人侯喜瑞为师学架子花脸,现在已是一位净角全才。 尚小云晚年住在西安,文革期间惨遭迫害,含冤而死,享年七十七岁,是四大名旦中寿命最长的一人。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紫狼KO的评论
    抛掷了往事缤纷的戏台,将自己从梨园的梦境隔开。自此后慵懒是我的姿态,优雅是我的情怀。说什么孽缘情债,唱什么相思成灾,戏里戏外,谁又将谁主宰。洗去了胭脂粉黛,卸下了浓妆艳彩,客往客来,谁又将谁倦怠。谁说戏子注定悲哀,看我将清凉的过往深埋,独倚在禅寂的长榻上,等一场梨花的寂寞,重来。
  • 丽水学院民族学院青志的评论
    时光易逝永不悔,往事只能回味。——《往事只能回味》金志文#晚安梨园#
  • __东交民巷的评论
    这两年想找个枫红杏黄的季节回到慕田峪长城上。走了祖国这么多地方,与大气磅礴的帝都气场似乎最贴近了,南池子喝酸奶,琉璃厂买文房四宝,溜胡同寻老北平梨园往事,前门煤市街吃街边烤红薯,冬天大水法看堆雪,九州清晏迷路了,昆明湖的日落那么美... 趁着什刹海的景色还在,登钟鼓楼看北京中轴线吧。
  • 读坐幽篁的评论
    也许是年关将近,归家心切,再也打不起精神读计划中要读的书。也好,那就什么读的下去读什么吧。翻开《伶人往事》,听章老师讲梨园故事,也是她的家国之痛。
  • TJTV-宋冬的评论
    珍藏经典·走近大师,听77岁高龄京剧名家尚明珠讲她的学艺经历,四代梨园世家,舞台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多少往事令后辈叹服,一切都源于对京剧的那份感情……
  • 黑骏马朱洋熠的评论
    《伶人往事》一本好书。梨园春秋,几多沉浮。不因人废书,才是文明气度。@章诒和
  • 桃核MM的评论
    笑点低的夜晚欢乐多, 京韵京味十足的夜晚,在传统的相声艺术中,品茶感受曾经的梨园往事…… 北京·丰台科技园
  • 小陶舟的评论
    《绝密往事》 20150404 最美“梨园冬皇”孟小冬与青帮老大的爱 视频
  • 小黄的倦勤斋的评论
    201551,徐慕云《梨园秘史》,看一半不到就不看了,所谓秘史多不可信,徐为旧时报人,所文多哗众取宠,不可信。写京剧大家,目前最好的是章诒和的《伶人往事》。旧时的京剧名角,多吸鸦片,也大多因此败家,看来毒品在演艺界,由来已久。
  • 万面楼主人的评论
    2015,12,22晚,北京大观园戏楼@王珮瑜 老板“清音会”,当京剧遇上吉他...@梨园往事 我再次湿了眼眶...[心]@瑜音社 预祝2016.1.8南京的演出圆满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