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香港
所收文章除《童年雜憶》一輯發表於八十年代外,其餘都是较近期的作品,共近八十篇。內容分成五輯,各以其中一篇文章名字作標題。 劉紹銘对《舊時香港》一篇情有獨鍾。文中所記,都是五十年代香江舊事。當時香港沒有廉政公署、沒有公屋、沒有義務教育、沒有綜援、沒有生果金、沒有平等機會委員會。他童年時代的香港,滿眼舊社會品建殘餘。英國人是香港人的主子。那麼,舊時香港何足癬?作者也無法說清楚。「古道、西風、瘦馬」,充滿詩情畫意,但若親臨其境,恐怕不是味道。別的不說,以瘦馬代步,難免誤歸期。 -
再读张爱玲
张爱玲的人生和作品都是一种耐人寻味的传奇,吸引了大批的读者,拥有了众多的张迷。特别是近年来。张爱玲越来越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进入消费领域。她的作品,传记一直畅销不衰,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作品进行了研究,其作品被拍成电影、电视推向更广大的受众,一时间,张学成了显学,这种种现象的产生、“张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张爱玲在现代中文文学中的地位等问题,在这本汇集“张学”发起人、海内外“张学”研究的顶尖级人物及“张派”传人等的作品的集子中都得到了全面而准确的诠释。 -
渾家‧拙荊‧夫人
劉紹銘教授於嶺南大學榮休後,除了偶爾兼課,仍是日日看書寫作,作品常見於兩岸三地報章雜誌,文章亦屢獲教師當為教材,助學生拓寬視野,提升文字境界。本書乃散文結集,以評論為主,又以文學和文化評論為主,談白先勇、毛尖、董橋、張大春、林行止、巴金、吳魯芹……新舊無拘,男女無別,在劉教授筆下,這些名家各有特色趣意,讀他們的作品,絕對是一種益智享受。劉紹銘教授的評論文章本身就是好文學,看好作家談好作家,雙重收穫,恭喜「天地」,又出版了一本好書。 -
到底是张爱玲
张爱玲的人生和作品都是一种耐人寻味的传奇,吸引了大批的读者,拥有了众多的张迷。本书是享有声誉的张爱玲研究专家刘绍铭先生继《再读张爱玲》之后推出的又一部研究张爱玲的新作,收入了《张爱玲的散文》、《另类张爱玲》、《张爱玲教英文》、《兀自燃烧的句子》和《到底是中国人》等十二篇文章,对张爱玲及其小说、散文在现代中文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披露了张爱玲在香港及后来在美国的真实状况,在作者如椽的笔下,这位张派作家的“祖师奶奶”的形象栩栩如生,读者不由地会借用张爱玲的《到底是上海人》一文,与作者一同发出“到底是张爱玲”的感叹了。书中还收入了两篇作者从张爱玲作品中英互译比较的角度,结合自己翻译作品的经验对张爱玲做了分析的文章。 -
文字不是东西
本书是作者的散文集,分为“旧时香港”、“写作这回事”、“文字岂是东西”、“文化瘾”、“寂寞翻译事”五辑。文章大率以文人、文学作品或自身文学经历为引抒发评论、阐述情怀,包括对旧时香港的追忆,对今夕文坛逸事的调侃,对文人琐事趣事的叙述,对文字“颜色”的点评,对文学翻译的独特体验,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综而观之,从字里行间可以读出作者对文学的投入,对社会的关怀。 -
烟雨平生
本书是香港岭南大学荣休教授、著名华文散文名家刘绍铭先生的自选集,时间跨度三十多载。作者行文不拘一格,所闻所想均信手拈来,加以学识广博,不时穿插古今中外文学典故,幽默风趣、见解独特,令人折服。作者在《万象》杂志行文既久且多,很受欢迎。 《烟雨平生》是作者1944年回港后出版的第三本文集。本书收了作者三个阶段的文章。第一阶段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散见于台湾报纸副刊,后来分别在台湾结集成书的作品。第二阶段是作者1944年至1995年间每周在《信报》发表的专栏文字,后来结集而成《香港因缘》。第三阶段就是近两年见于《信报》和《万象》的新作。书为三辑,编排以文字性质分类,不以年序为依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