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n the road* 在途上
與其獨寫獨彈獨唱,倒不如集思廣益眾樂樂? 以"on the road - memories, love and things that matters"這題目出發,邀請不同專業不同年紀的作者借題發揮,以自己選擇的形式寫出自己「在途上」的一些反思、一些體驗、一些熱愛,結集成為另類「集體回憶」,戀人戀物戀地戀回憶...... -
尋找失落的菠蘿油
這本不是一本講飲講食的書,它將我對食的文化,尤其是術頭平民食制,展示出另一層的面貌。我也嘗試將飲食和管理的哲學理出異曲同工的齊源。這是三年我在《都市日報》三十篇專欄文章的結集,我透過文字結識了很多朋友,各位也可以從文字中,自己尋找平素飲食生活中常被忽視的情懷,或者捉回稍縱即,美味以外的感覺,令生活更多色彩。 -
中國化的魚眼睛
陶傑散文向以情文並茂,見解精闢著稱。他筆下的香港政情、國際大事、生活百景,都別具風貌。希望拓闊眼界的你,豈可不讀。 -
630電車之旅
-
香港家書
一九九七年七月初,我私心許下諾言,要寫一封長信給你們,大概有點總結報告的意思……怎料,一場臨門大雨,沖得我心情歷亂。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號,我做了一件極笨的事,搭巴士由中環去堅尼地城,由堅尼地城去中環轉車去跑馬地,再由跑馬地轉車去筲箕灣,也就是說香港北岸主要幹道上,由西到東遊了一次車河。 一九九七年七月二十五號,我到中環海傍政府大樓去拿「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在那小公務員面前,流著淚,感動而興奮,然後一邊走一邊流淚。回到家,拿著深藍色封面熨金字的小冊子,傻里傻氣笑著拍了一張照片:「立 此存照」。一個從沒拿過BNO,每次出外旅遊,在外國海關入境紙條上十分委屈填上「British Subject by Birth」〔英籍(香港)〕幾個字的香港人,這幾滴淚,一個笑容,盡在不言中了。 二○○二年七月一號晚上,朋友安排下,我會在灣仔會展中心看煙花。自那年煙花特別多之後,對海上發放的璀璨,又一下子復歸沉寂的場景,我已經感到膩了。 每一次我們通長途電話,你們總會問:「幾點呀,香港?」在多倫多,電視上天天都可看到香港新聞,香港怎樣?你們問的是我的感覺多於實情現況。我的答案往往是:「好熱囉」、「好濕呀」、「係銅鑼灣過馬路要捂住個鼻」……長途電話費便宜得叫人愈來愈不寫信,再沒紙短情長這回事,無聊話講多了不心痛。 這本《香港家書》,作者說:盡說些不相干的事,卻不是憑空製造出來的,雖沒有總結報告的重量,但算並不多摻水份。 -
南方绛雪
蔡襄《荔枝谱》中言道:“剥之凝如水晶,食之消如绛雪”。一如仙果般灵透曼妙的奇女子蔡珠儿,在本书中以其发达的知性治名物之学,出入历史,勾勒花草禽鱼的身世,为它们找回时间脉络里的痕迹、记忆与身份;加之浑然天成的幽默感与同情心,交揉出知感交融的独特文体。此外,诸多篇章更添加了人间烟火,美食佳肴出自她口,每每简短数语,便能召唤其香魂,具现其形色,招人垂涎,成就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