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匹兹堡问学录
布兰顿是当代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不仅在英美哲学界,而且也在欧陆哲学界,尤其是德国哲学界,激起很大反响。《使之清晰》是布兰顿最重要的哲学代表作,曾受到哈贝马斯、罗蒂等人的高度赞誉,被前者称为“里程碑式的”杰作,被后者视作近五十年来英美哲学在语言哲学、心灵哲学等方面的终结。在这部巨著中,布兰顿详细考察了语言、行动、真理、逻辑等一系列重要话题,并试图从社会实践角度出发,在推论语义学基础上,将它们统一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学术界公认,这是一部令人惊喜的经典之作,但同时也是一部艰涩冗长的困难之作。
围绕这部著作,本书访谈者与布兰顿进行了为期一年(2009-2010)的系列交谈。交谈内容主要涉及如何理解《使之清晰》,同时也涉及一些与之相关的其他话题。在这些交谈中,布兰顿不仅对《使之清晰》的具体内容做了更加通俗简明的解释,而且也对它的背景、风格、线索等给出了清楚的说明。本书是这些交谈的文字再现,相信它们对于读者更好地把握这部巨著,能起到必要的帮助作用。
-
阿甘本哲学经典(套装共3册)
【一】《论友爱》是由三篇文章组成的一本书:《什么是装置?》《论友爱》《教会与王国》
1.在《什么是装置》中,阿甘本解释了什么是装置这个概念,装置就是权力关系与知识关系的交点
2.《论友爱》中,阿甘本对爱做了解释1. 有一种纯粹的存在感,一种存在的感觉[aisthēsis]。2. 这种存在感本身是甜美的(hēdys)。3. 存在与生活之间,感觉到某人的存在与感觉到某人的生活之间存在某种对等。如此的陈述定是尼采论题的预备:存在——除“生活”外我们没有其他方式来对它进行想象。
3.在《教会与王国》中,加入了神学的思考,讨论了权力关系问题。
【二】《渎神》收录的10篇论文中,阿甘本思考了一系列文学与哲学问题:守护神、自我与各种主体性理论之间的关系;在影像与生活经验中得到阐明的弥赛亚时间的问题;作为文学范式的滑稽模仿;以及魔法在提供伦理准则上的潜能。
本书论及的话题与主题的范围之广,证明了阿甘本的独特思维方式的创造性,和他对见证行为的——有时徒劳、有时丰产的——持续关注。
【三】《裸体》一书由10篇各自独立的论文构成,书名取自其中的第七章,阿甘本在本书中探讨了创造与救赎、当代性、威尼斯幽灵、人格身份、复活的荣耀身体、裸体等一系列问题,但看似零散的篇章结构中贯穿着的是同一个主题,那就是用非功用性概念来探讨各种既有秩序对工作和功用的建构,从而在批判现实和观念的基础上打开各种可能性。这也是作为政治哲学家的阿甘本一直以来的理论努力。
-
Reality Is Not What It Seems
What are time and space made of?
Where does matter come from?
And what exactly is reality?
Theoretical physicist Carlo Rovelli has spent his whole life exploring these questions and pushing the boundaries of what we know. Here he explains how our image of the world has changed over the last few dozen centuries.
In elegant and accessible prose, Rovelli takes us on a wondrous journey from Aristotle to Albert Einstein, from Michael Faraday to the Higgs boson, and from classical physics to his own work in quantum gravity. As he shows us how the idea of reality has evolved over time, Rovelli offers reader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ories he introduced so concisely in Seven Brief Lessons on Physics. His evocative explanations invite us to imagine, beyond our ever-changing idea of reality, a whole new world that has yet to be discovered.
-
第七感
乔舒亚·库珀·雷默,全球知名的思想家、第七感理念的实践者、中国问题专家,首次提出新时代人人必备的感知能力——“第七感”,即对互相连接的世界的感知力。他认为,一旦你拥有了第七感,你会成为思想及认知领域的引领者:你将摒弃人们惯用的、以地理思维为主导的思考方式,转而运用时空思维进行思考;你将能够透过事物表象看到其本质和未来发展;你将能够掌控新时代的权力与力量,透过第七感便能打开新力量的门户。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德国哲学家尼采提出,人类只有具备“第六感”才能在当时看似疯狂的工业革命中生存下来。而在21 世纪,如果不具备“第七感”,你又如何能在巨变的网络连接大时代中生存下来?
-
法哲学原理
《法哲学原理》是黑格尔在1818年任柏林大学教授时写的,于 1821年正式出版,系统地反映了黑格尔的法律观、道德观、伦理观和国家观,也是人们研究黑格尔晚年政治思想的重要依据之一。《法哲学原理》从哲学的角度解析法,用辩证的思维探悉法、道德与伦理之间的奥秘,从而迈向自由的意志。
黑格尔的法哲学属于其哲学体系中的精神哲学部分。在黑格尔看来,无论是自然哲学还是精神哲学,都是对逻辑学的补充与应用。法哲学作为精神哲学中的客观精神同样也是对逻辑学的补充与应用。黑格尔认为,法是自由意志的体现,真正的自由是受客观的、具有普遍性的法的限制的自由。所以,自由在法中才能实现。他把这种法的发展分为抽象法、道德、伦理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构成了《法哲学原理》一书的主要内容。
-
判断力批判
本书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三大批判之第三批判,出版于1790年。这是康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三部著作,他从构思到写就这三部著作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是其批判时期哲学思想的集中表述。从内容上来看,“纯粹理性批判”的任务是要确定人类认识能力的先天要素及其先天要素的若干规定;“实践理性批判”的任务是理性的实践使用的先天原理的可能性、范围和界限:“判断力批判”是要消除前两个批判所造成的自然和自由、现象和本体、知识和道德的分裂与对立。全书除了序言和一个完整的导言外,分为“审美判断力批判”和“目的论判断力批判”两部分。
本书的翻译主要依据《哲学丛书》第39a卷,是卡尔·弗兰德尔编,费利克斯·迈纳出版社于汉堡1924年的第六版,1974年重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