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考察日记
《西北考察日记》收录了北草地旅行记,游陇丛记,河西见闻录,西北考察日记四部作品。《西北考察日记》由顾颉刚编写。顾颉刚(1893-1980),江苏吴县人。原名诵坤,字铭坚,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解放前,日本学者,特别是名牌大学如东京、京都、帝大教授,都看不起中国学者,惟对于顾颉刚先生和陈垣先生,则推崇备至。” -
湘军集团与西北回民大起义之善后研究
本书是在赵维玺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记述了以左宗棠为首的湘军集团镇压西北回民起义后,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风化等方面,对当地的战后恢复与重建。作者花费几年时间于历史档案和私人文集、日记、年谱、函牍中搜集材料,并对当年的战场和回民移居地考察,不发空论。书中详细阐述了湘军集团在甘宁青地区实施的移民政策,如调控汉回等民族矛盾和伊斯兰新老教关系,析置和重组地方政权,修建道路交通和军事防御设施,陕甘分闱和修复书院祠庙,清丈田亩和推广桑棉,振兴盐茶和兴修水利,《救荒六十策》与恤婺、保节、禁烟等善后举措,全方位长时段展现了其善后全貌,并探究其成败得失,对了解湘军集团在西北的政治活动及其社会作用和历史意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对民族与宗教问题的处理过程的探析,为处理当代西北民族宗教问题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1910,莫理循中国西北行(全二册)
《1910,莫理循中国西北行(套装全2册)》从莫理循自西安出发,穿越河西走廊,至新疆乌鲁木齐。莫理循拍摄了大量路上所见自然景象、人物、遗址、建筑的照片。他尤其对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景物着迷,有时会从不同角度对同一景观拍多幅照片,如嘉峪关的照片即极具代表性,他总计拍摄了近20幅,而且在报道中详加叙述,对于其历史、现状一一道来。读者对着照片,辅以报道,即可对当时嘉峪关的状况产生深刻印象。莫理循通过照片逐日详尽地记录了从星星峡至乌鲁木齐沿途所见北疆的山野、客栈、当地居民、差人、废墟或某地区同时存在的新旧两城。值得注意的是,他在乌鲁木齐拍摄了主张“新政”改革的巡抚王树根等官员的照片,也留下了被流放此地的维新人士彭翼仲、保守势力代表之一载澜等人的身影,并且保留了一些载澜本人拍摄的照片,《1910,莫理循中国西北行(套装全2册)》选人。1898年戊戌政变后被流放新疆的张荫桓同样引起莫理循极大的关注。早在l898年当年,莫理循就曾为营救张而煞费苦心,但为张荫桓所婉拒。来到乌鲁木齐后,他一路打听张荫桓的下落。原来,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慈禧太后下令将张处死。莫理循拍下了张被行刑的地点。这张照片以及前述图片,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均弥足珍贵。 -
西北的剖面
本书作者杨钟健先生不仅是古生物学专家,还是一位有着浓浓人文情怀的知识分子,每次外出做重大考察后,必有一册游记出版。 《西北的剖面》写作于1 9 2 9 - 1 9 3 1 年间,涉及四次大规模的旅行考察,合计路程两万里,足迹所至,占中国北方的大部,而大半又是边荒偏僻的地方。书中所记不仅具有专业视野,而且细致生动地记录了那个时代中国西北偏远地区的风土人情,作者本人浓浓的人文情怀亦渗透于字里行间。 -
狼祸
-
西北偏北男人带刀
他带着一丝近乎零度的口吻,述写了以兰州为中心的我国西北偏北地域之下的风物、方言、饮食、民谣、历史、地理与流变。他以一种解构和夸饰的表情,记录了周遭的人物、闪逝的脸孔、河流两岸的气象、风尚的转移和思想的变迁。甚至,他用了一种嘲弄和仿写的手法,将目力所及的一些典籍与文本,一一撕毁,重新仿写并装帧,令人愕然。他精明且简单,又游刃有余地放肆,颠覆文本,向秩序开刀,时时骇人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