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献学
《中国文献学》内容简介:我们必须阅读,才能更好地进行校书。但是,一个人的聪明才力究竟是有限的、渺小的。长于此或短于彼,不可能具备各方面的知识。摆在我们面前汗牛充栋的书籍,内容是丰富的、繁杂的。如果说一个人竭尽精力,便可校理天下群书,那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我国历史上几次范围较广的校书工作,都是在大规模组织人力、各用所长、分工合作、集体劳动的条件之下,取得成功的。当汉成帝河平年间,中国历史上出现第一次大规模集体校书的时候,便是采取各委专才的原则进行的。其中只有刘向是一位博涉多通的学者,所以能总校经传、诸子、诗赋三大类书籍。其中还有他的儿子刘歆,和杜参、班游等协助他,可知那三大类书籍,也不是刘向一人独力校订的。至于兵书、术数、方技等类书籍,则分配给精通这些专业知识的人去校订,发挥他们的特长。这在人事安排上,体现了重视集体力量的精神。其次,当北宋全盛的时期,开崇文院校理群书。程俱《麟台故事》说:“国初循前代之制,以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为三馆,通名之日崇文院。”当时名流学者,都被罗致参加了工作。像沈括、苏颂这般人,学问博洽,举凡天文、地理、音律、算法、医方、本草,都有比较精湛的研究。每校一书,都有《叙录》。仿佛和刘向校书时,有些相同。《麟台故事》卷三有云:嘉祐二年,置校正医书局于编修院,以苏颂、陈检等并为校正医书官。这又说明了当时也是委任专门人才去校订专门书籍的。不过宋代统治者,还是拘于常格,除对四部之书作一番校订外,便没有注意到方外之书的整理。 -
古书版本学概论
该书论述了古书版本学的起源、发展,以及鉴定古书版本的方法和基本知识。作者在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多角度多层次地加以阐发,较同类著述更具有深度和广度,富 有新意。本书所附书影,均为北京图书馆珍贵藏品,其中一部分是世人难得一见的珍品。 -
增订书目答问补正
张之洞编纂、范希曾补正、孙文泱增订的《增订书目答问补正(精)》在社会影响面、读者认可度、学术可靠性和学术规范的示范引导性等这些方面达成了较为完美的统一。从学术史和教育史的意义上说,本书是中国古典学术史上影响最为深远广大的导读书目之一。 -
四库提要精读
目录学为读书、治学之匙钥。四库提要为目录学的重要著作,本书选择其中四十八篇作详细解读。选目尽量兼顾经史子集四部的主要类目,力求最大限度地展示传统学术的宏大格局和各部类的特点。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并进而泛览四库提要,除了有助于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加深对基本典籍的认识,还可藉此了解古代典籍的构成和分类,掌握古代文史研究的基本途径;了解传统学者治学读书的格局和方法,掌握阅读利用古代典籍的基本原则;了解传统学术批评的基本立场和方法,弘扬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目 录 导言 凡例 经部 一、 毛诗正义 二、 春秋左传正义 三、 方言 四、 重修玉篇 史部 五、 史记 六、 新唐书 七、 资治通鉴 八、 通鉴纪事本末 九、 东观汉记 一O、 吴越春秋 一一、 元和郡县志 一二、 嘉泰会稽志 一三、 大唐西域记 一四、 通典 一五、 崇文总目 一六、 郡斋读书志 一七、 金石录 一八、 史通 子部 一九、 荀子 二2、 孙子 二一、 洗冤录 二二、 齐民要术 二三、 巢氏诸病源候论 二四、 葬书 二五、 法书要录 二六、 淮南子 二七、 梦溪笔谈 二八、 云麓漫钞 二九、 艺文类聚 三O、 蒙求集注 三一、 世说新语 三二、 云溪友议 三三、 搜神记 三四、 太平广记 三五、 广弘明集 三六、 列子 三七、 神仙传 集部 三八、 楚辞补注 三九、 陶渊明集 四O、 白氏长庆集 四一、〔欧阳〕文忠集 四二、 文选注 四三、 文苑英华 四四、 文心雕龙 四五、 〔二十四〕诗品 四六、 六一诗话 四七、 乐章集 四八、 花间集 附录 一、 古籍分类演变简表 二、 古典文献学基本知识 参考文献 后记 -
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
《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以重要的古文献学家及其著作为纲,以古文献学的成果,方法和理论为目,经纬分明、史论兼备。论及重要专题三十余个,有代表性的古文献学家上百人。占有资料宏富,立论公允,难易合度,分量适中,宜作教材。 -
中西古典语文论衡
本书大致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近几年在译介西方语文学专业文献过程中的一些管窥蠡测;第二部分主要是作者研读中国传世典籍、出土文献过程中的一些思考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