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书疑义举例五种
《古书疑义举例五种(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夫周、秦、两汉,至於今还矣。執今人尋行数墨之文法,而以读周、秦、两汉之书,譬犹執山野之夫,而舆言甘泉、建章之巨鹿也。夫自大小篆而隸书,而真书。自竹简而缣素,而纸,其为變屡矣。執今日傅刻之书,而以为是古人之真本,譬犹闻人言筍可食,歸而煮其簀也。嗟夫,此古书疑義所以日滋也欤!采不自揆,刺取九经诸子,为古书疑義举例七卷,使童蒙之子,皆知其例,有所據依,或亦读书之一助乎?若夫大雅君子,固无取乎此。俞樾记。 -
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
本书是作者研究中国出土古文献有关专论文章的结集。作者致力于用出土古文献及其他古文字资料和传世古文献相互比勘印证,并指出我们既不能轻率疑古,又要很好地继承包括古书辨伪在内的有关学术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中国古典学和第二次重建工作。 -
史部要籍概述
《史部要籍概述》内容简介: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这些文献典籍不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起来的巨大精神财富和重要文化遣产,也成为人们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传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依据之一。此后历代王朝几乎都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国家典藏图书的整理和书目的编制,广大知识分子也不断分散进行着对文献典籍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形成了优良的传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古文献学的理论、体系和内容、方法,形成了以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化史等为中心的知识体系,而这些古文献学基础知识也就成为人们阅读、理解古代典籍与研究探索古代学术文化所必备的知识基础。 《史部要籍概述》主要介绍了纪传史;编年史;纪事本末;杂史;载记;传记;诏令、奏议;政书;地理;碑刻;书目;史评等有关史籍的知识。 -
中国文献学
《中国文献学》内容简介:我们必须阅读,才能更好地进行校书。但是,一个人的聪明才力究竟是有限的、渺小的。长于此或短于彼,不可能具备各方面的知识。摆在我们面前汗牛充栋的书籍,内容是丰富的、繁杂的。如果说一个人竭尽精力,便可校理天下群书,那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我国历史上几次范围较广的校书工作,都是在大规模组织人力、各用所长、分工合作、集体劳动的条件之下,取得成功的。当汉成帝河平年间,中国历史上出现第一次大规模集体校书的时候,便是采取各委专才的原则进行的。其中只有刘向是一位博涉多通的学者,所以能总校经传、诸子、诗赋三大类书籍。其中还有他的儿子刘歆,和杜参、班游等协助他,可知那三大类书籍,也不是刘向一人独力校订的。至于兵书、术数、方技等类书籍,则分配给精通这些专业知识的人去校订,发挥他们的特长。这在人事安排上,体现了重视集体力量的精神。其次,当北宋全盛的时期,开崇文院校理群书。程俱《麟台故事》说:“国初循前代之制,以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为三馆,通名之日崇文院。”当时名流学者,都被罗致参加了工作。像沈括、苏颂这般人,学问博洽,举凡天文、地理、音律、算法、医方、本草,都有比较精湛的研究。每校一书,都有《叙录》。仿佛和刘向校书时,有些相同。《麟台故事》卷三有云:嘉祐二年,置校正医书局于编修院,以苏颂、陈检等并为校正医书官。这又说明了当时也是委任专门人才去校订专门书籍的。不过宋代统治者,还是拘于常格,除对四部之书作一番校订外,便没有注意到方外之书的整理。 -
古史新证
内容简介 《古史新证》系王国维先生在清华国学院任导师期间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 这本讲义代表了一代大师学术生涯的终点。书中所提出的[一一重证据法“是中国 近代史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影响至为深远。讲义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发表过, 已发表过的部分也与其它版本有所不同。书中辑录的几篇国学院学生的听课笔 记,对进一步研究王国维后期的学术与思想也有参考价值。著名古文字学家裘 锡圭教授应邀为本书写了长序。讲义的收藏者和提供者季镇谁教授写了“跋”。 -
书林清话
本书对读者提供了关于古代雕板书籍的各项专门知识,著者根据丰富的资料,用笔记体裁说明书籍和版片的各种名你,历代刻书的规格、材料,以及工料价值的比较,印刷、装订、鉴别、保存等方法,并叙述了古代活板印刷、彩色套印的创始和传播,各时代特出的著名刻本,刻书、钞书、卖书、藏书的许多掌故。 叶德辉(1864-1927),字奂彬(也作焕彬),号直山,一号郋园,湖南湘潭县人。是近代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大半生从事版本目录学工作,撰有不少影响深远的版本目录学著作,有《藏书十约》、《书林清话》、《书林余话》、《观古堂藏书目》、《郋园读书志》等等。其弟子杨树达(1885-1956)评其版本目录学说他“淹通目录,识别版藏。凡雕刻源流,传本真膺,莫不骈列在胸,指数如画。”谢国桢(1901-1982)亦赞誉他“精于目录之学,能于正经正史之外,独具别裁,旁取史料,开后人治学之门径。”说明其版本目录学的造诣颇为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