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ath Ritual in Late Imperial and Modern China
-
中国民间宗教教派研究
本书纵观了从汉代到本世纪上半叶民间宗教教派的历史以及与佛教各宗、道教、儒教、秘密结社、农民战争的关系、印度教的历史等。全书共20余万字。该书系美籍加拿大学者欧大年的学术代表作,1976年由哈佛大学出版,得到了西方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全书共分9章。 -
Chinese Religiosities
The long twentieth century in China and Taiwan has seen both a dramatic process of state-driven secular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and a vigorous revival of contemporary religious life. "Chinese Religiosities" explores the often vex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dern Chinese state and religious practice. The essays in this comprehensive, multidisciplinary collection cover a wide range of traditions, including Buddhism, Daoism, Islam, Confucianism, Protestantism, Falungong, popular religion, and redemptive societies. Contributors include: Jose Cabezon, Prasenjit Duara, Ryan Dunch, Dru C. Gladney, Vincent Goossaert, Ji Zhe, Ya-pei Kuo, Richard Madsen, Rebecca Nedostup, David Palmer, Benjamin Penny, and Mayfair Mei-hui Yang. -
神‧鬼‧祖先
村落械鬥與聯盟 圓滿平安熱鬧的文化概念 乩童與社區意志的型塑 地方層次的改運與驅邪 冥婚、超自然範疇內的流動 英美世界第一次有學者對台灣鄉村民間信仰 進行全面而系統性的田野民族誌分析 本書主要內容來自焦大衛(David K. Jordan)1966-1968年間在台南縣西港鄉保安村(化名)所做的民族誌。這是英美世界第一次有學者對台灣鄉村民間信仰進行了全面而系統性的田野民族誌分析。本書由移民過程談到家庭與村落的信仰組織,由村民的宇宙觀談到村民與各類超自然範疇間的互動,焦大衛並提出了能有助於理解台灣漢人村落如何來面對自然生態與社會變遷的調適模型。書中觸及的許多主題(村落械鬥與聯盟、圓滿平安熱鬧等文化概念、乩童與社區意志的型塑、地方層次的改運與驅邪、冥婚、超自然範疇內的流動等),在經驗與理論層次都具有開創性,對相關研究領域影響深遠。本書附錄文章(1994)刊出焦大衛1990年代對當時台灣宗教與社會變遷所提出的後續觀察,該論文將時間向度納入考量,也有助於能更凸顯出焦大衛認為台灣民間信仰歷經社會變遷而仍能自行調整的觀點。 -
宗教禁忌
本书借鉴国外宗教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对中国各民族历史上的以及今天仍然存在的种种禁忌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并与世界各民族的宗教禁忌作了横向比较,探讨种种禁忌在人类生活、文明进步中所起的作用和意义,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学术专著。 -
日常生活中的當代宗教
人類社會中個人的自我認同,是透過人與人之間密切的互動而建立。但是現代社會的發展加速了生活的步調,快速流動的日常生活無形中產生個人內在的矛盾,並造成片段化的人際關係與心理的焦慮不安。 為了重建人際關係、找到自我的認同與救贖,陸續出現了各種既無教主與教義、更欠缺正式儀式與組織之新形式的世俗性宗教。而此時宗教的主要關懷,轉向個人如何在社會中找到定位的問題,並為其日常生活提供意義的框架。 本書將由實際的個案研究,說明個人如何透過當代的宗教實踐建立人際關係,同時找到自身存在的意義。個人化的宗教實踐豐富多樣,包括與神直接溝通而超越中介的層面,或是在既有宗教儀式中的某些活動,也可以是創新性的附屬活動,更可以是個人在傳統儀式、教義、與實踐的創新。這些滿足個體自我存在的認定都存在當代的日常生活之中,成為個人的救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