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晚明
晚明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曾经发生了社会转型的萌动,这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一次从社会经济到思想政治文化的全面变化,传统的专制政治统治松动,社会生活空前繁荣,社会风气也随之而变,出现诸多近代社会现象。但是由于传统政治体制无法从根本上突破,官僚集团的贪腐导致国家权力异化,加之小农经济在商品经济冲击下形成的社会竞奢纵欲思潮与人文精神的缺失,不良社会风气盛行,使中国失去了一次历史机遇,并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作者以宽广的研究视野和辩证的分析方法,引用多种史料,以史解史,揭示了晚明社会转型变化的实质,将一幅生动、清晰的晚明社会和政治图景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对晚明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有了全新的认识。 -
清代田赋刍论
清代田赋刍论1750-1911,ISBN:9787010072739,作者:(美)王业键 著;高风 等译 -
在国家与社会之间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中国王朝时期户籍赋役制度在地方社会实施过程入手,尝试探索一种关于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社会变迁和国家转型的解释路径。作者认为,户籍制度是中国王朝时期国家统治与社会整合最重要的基础之一,明清时期的里甲制由以人丁事产构成的家庭为核心衍变为以田地赋税为核心的户籍系统,建立在一条鞭法下财政白银化和赋税定额化基础上的这一深刻转变,同地方基层社会发生的变迁过程互动,从而确立起一种新的“国家—社会”体制。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与思路 第二节 明清广东社会经济变迁之概观 第二章 里甲赋役制度与明初社会 第一节 “划地为牢”的里甲体制 第二节 里甲体制下的赋役征派 第三节 社会动乱与里甲制的危机 第三章 一条鞭法前的改革 第一节 均徭法与均平法 第二节 赋役折银及其意义 第三节 赋役改革过程的矛盾 第四节 以定额化为中心的改革 第四章 从一条鞭法到摊丁人地 第一节 一条鞭法 第二节 清代前期的里甲差役及改革 第三节 摊丁人地 第五章 清代的图甲制 第一节 图甲制的变质 第二节 图甲制中“户”的性质 第三节 “总户”、“子户”与赋税征收 .附录一 地域社会与文化的结构过程——珠江三角洲研究的历史学与人类学对话 附录二 历史叙述与社会事实——珠江三角洲族谱的历史解读 附录三 边缘的中心——“沙田—民田”格局下的沙湾社区 初版后记 再版跋 媒体评论 一些学者力图从旧有的社会史命题中翻出新意,在新的方法论框架里对其加以解释。例如刘志伟就通过重新审视明清广东里甲赋役制度在基层的功能及其演变,突破原有经济史研究过于实证主义式的制度史分析架构,而把它置于“国家—社会”支配行为的互动状态中予以考察。……这种从经济史的训练出发而达致的对社会基层的认识,无疑为地方自治及其权力结构运行的研究提供了重新设问的基础,特别是对清初大一统皇权控制登峰造极的政治史假说予以了有力的修正。 ——杨念群,《中层理论》,2001 (刘志伟指出,)在明清珠江三角洲地区,“户”的登记内容由人变为田产数额,由社会实体变为纳税客体,这种变化意味着社会成员的身份地位建立在对土地财产、民间社会的从属之上而非对国家的人身隶属之上,从而使民间社会与国家之间中介的作用更为重要,从而给赋役制度史的研究赋予了新的意义。 ——钞晓鸿、郑振满,《历史研究》,2003(3) -
明清帝國及其近現代轉型
何炳棣先生是中央研究院1966年的人文組院士,也是美國亞洲學會成立三十幾年後的首位華裔會長。他原本研究明清帝國的社會經濟史,因為選題為世界史所關注,而又屢屢提出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被國際學界公認為史學泰斗。 一九七〇年代以來,何院士傾全力為中國文化尋根,力闢風行學界的外來說,強調本土根源。 一九九〇年代,美國亞洲學會的第一位日裔會長Evelyn Rawski(羅友枝)發表就職演說,意圖以「新清史」取代何院士關於滿族華化的「舊清史」。何院士接受挑戰,雄辯滔滔,證明「新清史」雖有新資料和新方法以為憑藉,但其「舊清史」的解釋觀點仍然屹立不搖,而其學術地位也仍然穩如泰山,難以超越。 本書只是幾位從事明清以來中國歷史研究的歷史學同仁,以何院士早年關懷的明清帝國和向現代中國的轉型為題,彙文成帙,聊表對何院士的感謝與敬意。 -
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
《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不仅在捐纳制度史方面,而且在科举制度史、官僚铨选史研究方面,均有重大的突破和推进。《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创意和创新突出,一是视角新颖。清晰揭示了捐纳对于社会流动的重要作用,将捐纳对社会流动的功用论述明晰,从本质上把握了捐纳的制度与运作。二是左右兼顾。翔实阐明了捐纳与科举制度的关系,将捐纳结合科举制度考察,再比较捐纳制度与科举制度的特性,从而形象地再现了捐纳制度和科举制度在中国社会的功用。三是一以贯之。深入探讨了捐纳制度与官僚铨选的关系,通过学理的分析,展示了捐纳候补官缺的丰富内容和候补官的“就职难”的实态。四是拾遗补阙。较大程度地丰富和深化了明清捐纳制度的基本内容,如报捐、印结、赈捐、明代捐纳,以及商人在捐纳实施中的角色等,既有研究不够或不足的部分,均有推进。 作者伍跃积十数年研究之力,搜集和征引了大量一手材料。全书除了引用大量大陆和台湾之已刊未刊档案,引用政书近50部,捐纳资料2 7种,登科录、缙绅录、职官录22种,尤其是缙绅录、职官录多达19种,奏议、日记、年谱、文集、笔记、官箴书70余种,不少是中国、日本各公藏机构的稀见珍本。 -
明代粮长制度
《明代粮长制度》中所讲的粮长制度是明代田赋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明代的里甲制度有密切联系。《明代粮长制度》系统论述了这个制度的产生、演变和破坏过程,并分析了粮长的职务、特权和经济掠夺方式,阐明了粮长制度和里甲制度的关系及对人民的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