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巴托罗缪大屠杀
1572年8月18日,巴黎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婚礼,玛格丽特•德•瓦卢瓦和亨利•德•纳瓦尔结为连理。这场婚礼本应是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和解的象征。然而,就在婚礼后的第六天,法国国王的御前会议一声令下,胡格诺派的首领被当即处决。随后,天主教徒又对新教徒展开大屠杀,亡者成千上万,男女老少皆成为刀下亡魂…… 从一场象征着和解的婚礼到一场极端暴力的屠戮,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对胡格诺派数位领袖的“预防性处决”如何演变升级为一场波及全法的大屠杀?法国国王、太后、吉斯家族、西班牙国王究竟扮演了何种角色?对于这些由来已久的谜团,阿莱特•茹阿纳提出了一种新的解读。 圣巴托罗缪大屠杀既不是卡特琳娜•美第奇的诡计,也不是西班牙策划的阴谋,更非出于法国国王清剿新教徒的意愿。查理九世当时认为王权受到极大威胁,在这种特殊的局势下,他决定采用特别的司法程序。而在他被迫使用这种极端解决方案的同时,他实际上确立了国家理性的逻辑——尽管这种逻辑彼时尚未形成理论。 大屠杀的悲剧在法国造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断裂,引发了人们对王权的根基与界限、以及不服从的合法性的思考,同时也令人深思宗教分裂对王国传统造成的弊害。但是,从政治上恢复王国传统的愿望却遭遇到反击,对国王的过度神圣化打开了波旁王朝通向绝对主义的大门。 本书荣获法国第八届基佐奖、美国历史学会颁发的2014年度J.拉塞尔•梅杰奖(J. Russell Major Prize)。” -
欧洲文化史(上下)
本书破除了历来这类书的“欧洲中心论”框架,把欧洲文化的发展放到欧洲和其他地区文化的相互关系中去考察。着力把握了欧洲文化历史中“―”和“多”的关系。欧洲历史在古希腊、罗马、神圣罗马帝国之后,就再没有一个中心王朝或民族,比中国要复杂得多。而在这种复杂多样性中,又有同一性,也就是拼音文字书写体系和基督教会。本书把大众文化如社会各阶层的不同生活方式,怎样支配闲暇时间等也囊括进来,体现了作者对文化的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理解。作者从文学、雕塑、绘画、音乐及科技等各个角度来审视欧洲文化,以突出历史的互动性…… -
希腊史研究入门
本书是古希腊史的入门书,作者从古希腊史的概况、研究史、经典著作、基本史料、研究方法等各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这一专门领域的基础知识,适合作为研究生教材使用。 -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第2版)》是英国著名史学家彼得。伯克的经典之作。《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第2版)》从各种角度追溯了历史学和社会科学许多领域的兴起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在近十年中的相互交融,重新梳理了历史学与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分析具有深远的启迪作用,扩大了社会理论的概念。作者论述了当代史学领域与社会学理论的研究新成果、新方法、新术语与新概念(包括社会学家研究使用的术语与概念),评述了史学界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大师们的富有开创性的观点与理论,对中外史学界与社会学界均有重要影响。 -
治史三书
严耕望先生是当代史学名家,治学一丝不苟,规模宏大且考证精密,被誉为“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本书汇集了严耕望先生的三本小书《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和《钱穆宾四先生与我》,系著者总结数十年从师问学的历程与研治国史的实际经验,现身说法,指示后人以治史门径。著者不矜其能,不放言高论,举凡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规律、论题选择、论著标准、论文体式、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论文撰写及改订,以及努力途径与生活修养等诸多问题,皆以质朴流畅的语言娓娓道来,原原本本,条分缕析,诚挚亲切,务求实用,可谓金针度人,功在学林。 -
中世纪的知识分子
中世纪的知识分子问题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历史学研究的一个中心。《中世纪的知识分子》这本书在这方面具有开拓之功,1950年代出版后曾在西欧引起强烈反响,从而引发了史学界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热潮。这里所说的“知识分子”,是一个特定概念,主要指中世纪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从事精神劳动、以教学为职业的教士。全书考察了这一特殊类型的“手工劳动者”的产生、演变、分化及最后从历史舞台上消失,结合有关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尤其是大学的发展情况,叙述脉络清晰,文笔要而不繁,被公认为西方当代优秀的史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