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的辉格解释
此书是巴特菲尔德史学立场两面性的集中体现,书中的内容也是贯穿巴特菲尔德史学生涯的核心问题。他认为,历史进程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片迷宫,每个历史参与者的愿望和行动都卷入其中,往往会产生事与愿违的后果。换言之,历史转变的发生是特定历史条件和人与人之间互动的结果。关于史家技艺和道德判断,巴特菲尔德一方面赞扬了自吉本以来的“为过去而研究过去” 的研究态度,并揭示了历史概说的难处,另一方面则批判了历史学家急于对历史人物定罪的心态。 -
罗马国史大纲
“人类历史所能记得的一切几乎并不会比初创时的罗马城更为狭小,也不会比已拓展至整个世界的罗马帝国更为广袤……” 罗马皇帝瓦伦斯的机要秘书、史学家尤特罗庇乌斯以这句话开篇,将上起罗慕路斯建城、下至皇帝卓维安驾崩的一千余年历史,浓缩进一部六万余字的简明史撰中,这就是自公元4世纪流传至今的《罗马国史大纲》。 这部作品行文洗练朴素,笔法“不怒不苦”,忠实记载了历代罗马先贤和君王的赫赫战功及生平秉性,体现出古罗马人鲜明而传统的道德观:暴君弄权则国运衰微,贤君的美德和伟业则代代为人传颂。 -
历史学:政治还是文化
兰克(Leopold von Ranke, 1795-1886)和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 1818-1897)是公认19世纪最伟大的两位历史学家。他们常常被视为一种对照:兰克是政治史的代言人,布克哈特是文化史研究领域的权威。但是这种简单归纳不足以凸显二者的史学旨趣与研究路径,也忽视了他们在学术上的复杂关联。 本书将兰克和布克哈特的史学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与其生活的政治和知识语境结合起来,展现了他们在学术上的互相影响与共同纽带,从而揭示出这两位史学巨匠真正的创造与贡献之所在。 -
战后东北接收交涉纪实
东北问题在战后中国时局的发展演变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共苏美三国四方围绕东北问题,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纵横捭阖之大戏,而国共两党对东北之争夺,不仅决定了东北,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之命运。其间反映出战后初期东北问题的鲜明特色,即国共美苏三国四方博弈,外交关系与内政问题相交织,最终又归结为国共两党之争夺。本书以《张嘉璈日记》为中心,对此展开深入耙梳,相信会为学界研究此一问题提供一精致的文本。 -
历史学是什么
历史究竟是什么?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说,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而对于历史的专门性研究,就是历史学,简称为史学,也可以称之为历史科学,它不仅包括历史本身,还应该包括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论。 -
秩序的沦陷
《秩序的沦陷》为著名汉学家卜正民教授近著,关注的是抗战初期的社会与人。作者选取江南五城(嘉定、镇江、南京、上海、崇明)为例,描述了日军残暴占领城市、试图重建基层机构的过程,并分析地方头面人物与日伪政府的关系交织。“这里有通敌,有抵抗,但两者之外的其他行为要多得多。”借助对这种模糊行为的分析,作者考察了战争时期城市秩序的维持,以及生活其间的个人的心态、处境与选择,以求揭示一个复杂的战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