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负伤的知识人
本书是历史学者陈远历年来历史随笔选集。延续其研究知识分子的理路,内容涉及民国历史上的一些知名文化人物。作者在考察这些知识分子命运时,力求在有新材料的支撑下推陈出新、独出机杼。另外附有作者与李泽厚、余英时、许倬云、唐德刚等四位在世界华语范围内大师级前辈的对话,读来启人深思。 -
百年风华:杨绛传
《百年风华:杨绛传》内容简介:杨绛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文学翻译家,她的名字已如星光闪耀。她富有“老派”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在历经风风雨雨后,她仍然温柔敦厚、哀而不伤,夏衍先生有言:“你们捧钱钟书,我捧杨绛”,这不啻是对杨绛先生的莫大肯定。《百年风华:杨绛传》是第一部有关杨绛的人物传记,有不少内容直接引用了杨绛先生著作中的记载,以大量真实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为背景,加上作者本人的诸多资料收集,让我们了解了一位杰出女性的传奇人生。这本传记,是回应夏衍先生赞誉的抛砖引玉之作。 -
中国现代知识份子的困境
目錄 1949-1976年間中國知識份子及其它階層的自殺問題 思想改造運動的起源及對中國知識份子的影響 延安知識份子在新意識形態建立中的角色 一九五七年中國民間知識份子的言論活動 中國自由知識份子的內心世界 胡適思想批判與《胡適思想批判參考資料》 家國情感與事實判斷 1949年後知識精英與國家的關係 1957年反右運動史料的收集與評價 關於沈崇事件的一些歷史材料 後記 -
五四新文化的源流
这里要附带一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和意义的重要,不应太侧重于衡量当时知识分子所提出革新方案的成效性,而应正视他们能无所回避、勇于揭露要中国摆脱厄运、走向现代化所必须面对的全盘问题。只有到此地步,中国人对自己的困境才算有彻底的认识。他们这一代所揭示的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无庸讳言到今日尚未达成,因而五四时期所标示的改革课题仍具有生命力。可以断言,在此后的中国,只要知识分子仍旧被视为或自视为是推动历史的先驱力量,相信五四运动于知识界仍然有历久常新的魅力。不过笔者却认为,在推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知识界能发挥了主导和主体作用的,只能是二十世纪初头的三十年间,这期间也正是由传统士大夫向近代型知识分子转化成功的第一代的形成和成长的时期。 其次,除了近代中国革新运动愈步趋深入,以至到五四时期而有一新文化运动的勃兴的历史进程外,我们不能忽略与这个历史进程相凑泊的第一代近代型知识分子的形成的历史条件。拙稿下面则试图从新文化运动溯源作条理去展示第一代近代型知识分子的形成之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关系。 -
知识分子应该干什么
对知识分子的辞源进行考证,笔者力不能逮,但仅从个人阅读经验上推断,这一概念的出现当在五四之后,甚至更晚的二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发表于一九二七年的《关于知识阶级》一文,仅见“知识阶级”称谓,大体可见“知识分子”提法在当时尚未流行。知识分子是一个引入的概念,是门开放的结果,不同于传统的“士”,但又同“士”有着千丝万缕的亲缘关系。这就决定着中国知识分子身上所独具的与他国知识分子所不同的特质,也注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精神困惑和坎坷命运。 这显然不是一部学术专著,而只是一本论文集。大家各说各话,彼此间不可能有完整的逻辑体系,为阅读方便,只按论及议题大致分辑,矛盾与交锋是免不了的。惟有提供多元视角,这部书才有意义。一切仅仅是探索,所有的问题都没能最终解答。也许,仅在道德——学术的二维空间内逡巡,我们永远也超越不了传统的认知模式,好在一个多维的认知时代已经到来,未来也将为知识提供无数的可能。今日所有的这些探索,都将如路标,兀立于历史的地图上。或许终有一天,我们蓦然回首,发现终极真理,早已隐藏在昨日的足迹中。 -
文坛五十年
《文坛五十年》系我国现代已故著名记者和作家曹聚仁先生的一部回忆录性质的著述。此书最初于50年代中期由香港新文化出版社出版。由于当时的印数和发行范围有限,大陆广大读者很少有人读悉。此事距今已有40余年。今征得作者长女曹雷同意,并授权首次在大陆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曹聚仁先生写与20世纪中国文坛的许多著名学者都有这交往,本书真实而生动记述当代文坛的一些重要的人和事,这些文坛轶事无疑是研究现代中国文学史一价珍贵的资料。这也是我们今天重新出版此书的一个缘由。 整理这部著述时,我们发现原书存在不少疏漏,这次出版,我们作了认真的校勘,但有些地方,为保持原书面貌,只加注以示正误。此外,原书分“正”、“续”两集,为方便读者阅读,此次出版,将两集合并为一。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