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今之争中的核心问题
《古今之争中的核心问题(施米特的学说与施特劳斯的论题)》是作者两本著作的合刊——《施米特的学说》和《施特劳斯的论题》,主题都围绕“施米特与施特劳斯”而写。 -
沃格林革命
《沃格林革命-传记性引论(第二版)》,本书是通观沃格林全部著作并以思想传记形式作出的仅有尝试。本书第一版出版于1981年,2000年第二版。至今在沃格林研究界被公认为进入沃格林思想的权威著作。书名中的革命是指知识革命。这种革命涉及研究政治以及从中产生的科学的转型,即从以外部世界的数学化科学为基础,转向以哲学科学为基础,这里的哲学科学是指古代希腊哲人首先建立并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达到顶峰的那种科学。本书就是论证这样一个范式转移。 -
从神创到虚拟
人类的大脑是封闭的,里面的思想充满神秘。而人类之所以成其为人类,只因我们有智慧。语言和发达的大脑,我们会思考。不同时代里人们的不同思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是有力的工具,它的历史需要澄澈地思考。本书以时间为线索,从史前遗迹到赛博空间,讲述了从古至今人类思想发展变化的历史,涉及哲学、宗教、伦理学和精神领域,用一种世界性的、互动的、整体的眼光重新看待每一个历史阶段人们的精神特征。 -
尼采眼中的苏格拉底
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尼采眼中的苏格拉底》将尼采对苏格拉底的关注视为尼采的“核心关切”——尼采曾认为,柏拉图在精神上的竞赛对手是荷马,《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尼采眼中的苏格拉底》作者则认为,尼采在精神上的竞赛对手是苏格拉底。由于苏格拉底气柏拉图无法分开,尼采的竞赛对手也可以说是柏拉图。《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尼采眼中的苏格拉底》按照尼采著作的先后顺序,逐一细究尼采对苏格拉底的关注,以此展开对尼采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精神竞赛的考察。施特劳斯曾说,在苏格拉底身上,哲人的疯狂和节制结合得完美无比——这也等于是对柏拉图的赞美。《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尼采眼中的苏格拉底》作者的结论是,在尼采身上,哲人的疯狂有余而节制不足。就哲学写作而言,尼采不及柏拉图的地方也在于此,尽管尼采在写作时用的面具比柏拉图还多。 -
哲学与治术:1572—1651
17世纪,动荡、变幻莫测的欧洲政治生活和混战促进了思想的碰撞,对宪政主义的攻击被现代政治所取代。16世纪中叶围绕欧洲主要国家的宪政结构发生了一系列争论,17世纪的政治理论灵感来自16世纪晚期的国家理性思想,后向自然法理论转向。 本书考察了16世纪中晚期至17世纪中期的欧洲政治哲学思想,通过分析当时代表性理论家作品中对政治必然性和国家理性等概念的论证,展现了独特的现代政治词汇的形成过程。塔克重点关注了蒙田、格劳秀斯、霍布斯和英国革命理论家们的思想,重新审视了他们人文主义思想中概念词汇的起源,特别是怀疑主义和斯多亚主义,以及这些词汇在荷兰和法国革命期间的发展和使用。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考察了英国政治思想和欧洲大陆政治思想之间的关系,将政治理论置于道德哲学历史的语境之下,为我们理解政治思想提供了新的视角。 -
礼物
本书着重介绍了当今西学新潮“法国现象学的神学转折”运动集大成者马里翁的“礼物现象学”,它被称做是“20世纪现象学第三次浪潮”最重要的成就。探究马里翁哲学的问题意识的起源与推进问题的路数,就要从尼采和海德格尔一直讲到列维纳斯和德里达,因此,尼采、海德格尔、列维纳斯、德里达这四大哲学家也和马里翁一起成为本书的主角。此外,本书也讨论了莫斯、列维—斯特劳斯、葛兰言、巴塔耶等法国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相关研究,全面勾勒了“礼物研究”在当代法国思想中的那段思想谱系,展示了“礼物”话语模式在当今人文科学中的范式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