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平春秋学研究
《廖平春秋学研究》紧扣晚清学术发展的历史脉搏,将廖平的“《春秋》学”放在西学东渐以后中国传统思想学术与西方文化激烈对抗的背景下考察。从学术渊源和时代特征的双向角度,从晚清中国政治、学术的总的背景和廖平个人的学术与政治旨趣两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如此,不但给了廖平以“了解之同情”,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晚清学术思想界的总体流脉。作者从中国学术演进的内在理路以及清代学术的时代特色两个方面分析了廖平经学的特征,指出,清代经学的时代性,主要表现在其与西学对抗和对应现实政治的无奈窘境中,必然走向终结的命运;廖平经学实际上正见证并以独特的方式完成了传统经学的终结。在这一认识框架之下,作者系统地从廖平对《春秋》经的认识、廖平的《毂梁》研究、《公羊》研究、《左传》研究以及廖平《春秋》学的特点和学术地位等五个方面对廖平的《春秋》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论证,是目前为止全面、系统研究廖平《春秋》学的第一本专著。 -
先秦两汉典籍引《尚书》资料汇编
1.本书所列《尚书》经文,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出版的《尚书逐字索引》为底本。《尚书》经文之标点,问或不从《尚书逐字索引》,而参北京大学出版社《十三经注疏》整理本或其它《尚书》注本酌予修订,修改处不逐一加注说明。 2.本书校录先秦两汉典籍所见《尚书》异文,是按《尚书》篇名次序分句或语段罗列,异文所据版本及卷页参见本书“征引书目”。 3.每条经文下所列诸书异文,是按《四库全书总目》所列书序分经、史、子,集依次排列,详见本书“征引典籍次序表”。 4.如某条经文的异文于某书出现超过一次的,相同的异文便按其所在该书的篇章或卷数先后排序。 5.如某条经文的异文前后的内容分别见于某书,则见于该书异文的前后内容,便按其在经文的先后位置排序。 6.某书所录异文,如与经文相同的,则以“同”字表示,不另录异文内容。 7.下列典籍虽成书于两汉以后,惟因所收材料珍贵,破格收录: 《十三经注疏》中汉以后部分;《急就篇》颜师古《注》、王应麟《补注》:《史记》三家注;《汉书》颜师古《注》;《国语》韦昭《注》:《水经注》;《楚辞》洪兴祖《补注》。 -
易学史丛论
《易学史丛论》作者为当代著名易学家。早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教育系,后师从周善培、唐文治、熊十力、马一浮、杨践形、薛学潜等研究中西学术,专心致志于学问数十载,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在海内外有相当的影响。 -
春秋公羊传注疏
由于海峡的阻隔,我们暂时无法一睹《四库全书会要》的真容。但是,吉林出版社集团对于《回要》的影印出版,却在某种程度上稍减我们的遗憾。这也是这部中华文化的珍品首次在大陆印行。它的才出版印行,无论是对于历史文献的研究整理,还是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与思想文化的研究,其积极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同时,由于《四库全书会要》本来就是书中精品,在辅之以现代的印刷技术,这套丛书也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大小图书馆和个人收藏的珍品 -
大戴礼记彙校集注(上下)
大戴礼记与小戴礼记(即礼记)一样,也是阮傣至际叹时期的礼学文献汇编,在宋代曾与「十四经」之称。据隋书经籍及郑玄六云论(礼记正义引)记载,该书原有八十五篇。今传本阙第一至第三十八、第四十三至第四十五、第六十一、第八十二至第八十五共四十六篇,存第三十九至第四十二、第四十六至第六十、第六十二至第八十一(其中第七十三,又误分第六十六篇为二),共三十九篇。三十九篇中,记孔子言语行事者七篇、子言语行语者二篇、记嗜序语及行事者十篇、评论孔门人物者一篇、陈古澧者六篇、通论礼者二篇、记古事者数篇、记上古帝王世系者二篇、其它论文四篇;另有专记时令物候天象的夏小正一篇,相传是夏代遣书。 -
中国经学史讲义
目录 中国经学史研究五十年 上编 导论 第一章 研究经学史的目的与方法 第二章 经学史参考书目举要 第三章 经的定义 第四章 经的范围及领域 第五章 经学的学派 第六章 经学史的分期 中编 经学史诸专题 第一章 孔子与墨子 第二章 孟子与荀子 第三章 董仲舒与刘歆 第四章 东汉经学 第五章 玄学与儒学 第六章 汉学与宋学 第七章 清学 第八章 康有为与章太炎 下编 经典研究 第一章 《易》学 第二章 《书》学与《诗》学 第三章 “三礼”学与《春秋》学 第四章 《论语》学与《孟子》学 第五章 “四书”学 第六章《孝经》学与《尔雅》学 附录 怎样研究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