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周礼器制度研究
礼制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但因相关文献古奥费解,难以研究著称。本书综合古文献、古文字与田野考古资料,系统地研究了先秦时代(主要是西周和东周)礼器制度产生、形成与演变的过程,并对这一制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与思想文化背景做了全面的分析与论证,科学地揭示出两周礼器制度的内在本质和外在表现规律。作者认为礼器源于新石器时代的通神与权力象征物,指出了礼器制度与政治、宗教、宗法三大因素的密切关系,论述深刻,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青銅器與宋代文化史
王國維曾說:「漢代孔子壁中書出,而有古文經之學;宋代古器物出,而有金石學」, 但為何象徵中國古史三代的青銅器物,會在一千多年後的宋代大放異彩,並衍生出影響後世深遠的「金石學」? 北宋中葉,儒學者一改漢唐以來經學家注疏為主的禮制研究傳統,透過實際出土器物,追求「觀其器,誦其言,形容髣髴,以追三代遺風」的復古運動。在劉敞、歐陽修、蘇軾、呂大臨等人的參與下,士大夫之間出現了收藏、研究鼎彞之器的風氣,並在徽宗朝「隆禮作樂」的推動下,形成官、民之間仿製古器的風潮。古式禮器出現的場域,也從國家祭典擴及到地方孔廟釋奠,更深入文人書齋與佛道教之中。宋室南渡後,透過朱熹的倡導,仿古器物與道學相結合,將三代意象轉化為朱子學的符號及工具,奠定了往後元、明、清三代的社會文化基礎。影響遠及海外的李氏朝鮮,乃至於清代臺灣孔廟中的祭器形制。 本書爬梳大量文獻、文物資料,並揀選再生「三代銅器意象」的代表性器群,清楚呈現出宋代從考古、博古、仿古到玩古的變化過程,並以圖像結合文獻,探索此一變革背後的動力,及其對後世文化史、器物藝術史的影響。 -
商周彝器通考 全二册
商周彝器通考(全二册),ISBN:9787101080506,作者:周振鹤 -
白金汉藏中国青铜器图录
★ 陈梦家先生在中国青铜器研究方面的经典著作,20世纪中期中国青铜器研究的代表作。 ★ 本书英文版于1946年在美国出版,近70年来首次出版中文译本。 ★ 美国第三大博物馆收藏的经典中国艺术珍品,权威专家经典解读。 ★ 内文汉英对照。 ★ 图文并茂,突出展示细节,读者可以更清晰地领略流失海外的馆藏中国青铜杰作的魅力。 英文版于1946年出版,全书收录了42件流失海外的中国商、周、汉代青铜器精品,它们现藏于美国芝加哥美术馆。本书前半部分由芝加哥艺术学院博物馆东方部主任查尔斯•法本斯•凯莱撰写,主要阐述42件器物的器型特征、铭文、保存情况等,并配有各器物多角度照片及细节纹饰。后半部分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陈梦家撰写的概述和考释,对中国青铜器分期和器身铭文做了专题分析。配有120余幅图片,包括器物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以及细节纹饰等,以助读者研究学习之用。 -
殷墟青铜器研究
对于殷墟出土的青铜器的研究,李济先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收入本书的六篇报告,即是作者依据殷墟青铜器在地下的原在情形与所在地层及其他地层的相对位置,与同时同一地层或墓葬出土的其他器物的关系,以及这些青铜器物的质料、作法、形制、文饰等田野考古记录和层位学、类型学等考古理论及化学分析、金相测定等科学手段和方法进行的研究。李济先生的研究,彻底划清了现代考古学理论指导下的古器物学研究与传统古器物学研究的界限,为中国上古史的探索提供了有力的地下证据。可以说,他的研究,不仅对我国现代考古学具有奠基意义,而且为我国殷商文化的研究开了先河。 本书内容丰富,论述精深,从严谨的论证中可以体会到一代考古学大师在学术研究领域深厚的专业学养、睿智的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 -
周野鹿鸣
2012年,在陕西宝鸡石鼓山发现了我国西周时期的贵族墓葬,发掘整理出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其数量之多、器物之精美为世人瞩目,今上海博物馆与陕西省诸家考古单位合作,并特地向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及天津博物馆借调部分青铜器,举办“周野鹿鸣--宝鸡石鼓山西周贵族墓地出土青铜器”展览,规格极高。今与本社合作出版相应展览图录《周野鹿鸣(宝鸡石鼓山西周贵族墓出土青铜器)》,以饕广大历史文物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