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国,1130—1194
西西里的诺曼王朝第二部
展现西西里的诺曼王朝六十余载的历程及其遗产
◎ 编辑推荐
☆从1130到1194年,奥特维尔家族在西西里岛开创的这个诺曼王朝只存续了短短六十余载,但毕竟在强敌环伺的地中海中心地带生存了下来,躲过了数次试图毁灭这个王朝的军事行动,甚至还能对外用兵。此外,他们为西西里岛带来了西欧、拜占庭、伊斯兰文化的融合。
☆切法卢主教座堂,蒙雷阿莱主教座堂,巴勒莫王宫,马尔托拉纳教堂……今日,人们仍能从这座岛屿上的纪念性建筑中,看到诺曼西西里文化的遗产。
◎ 内容简介
西西里王国建立之后一度是地中海区域的强国,深刻影响了意大利的政局,甚至派兵去海外征战。王国内则在宽容的氛围下一片繁荣。但是诺曼人的王朝前后仅延续了约60年,最后在悲惨的境况中宣告灭亡。本书讲述了诺曼王朝从建立到灭亡的历史,生动地描述了它与德意志、教宗国、拜占庭、十字军等势力的互动过程,展现了一个繁荣的中世纪王国如何在内忧外患之中逐渐走向灭亡。作者以通俗风趣而略显怜惜的笔调写作,能让读者既感受到诺曼王朝的辉煌成就,又体会到衰落过程中的辛酸和无奈。
◎ 媒体&名人推荐
诺威奇勋爵作为历史学家,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事情;而作为作家,他对美感有良好的品味,对语言怀有热爱,还拥有能带来生气的智慧。——休·特雷弗-罗珀,牛津大学教授
诺威奇勋爵拥有透视历史事件的天赋,同时也不缺乏清晰度和智慧。很少有人能像他这样擅于讲故事。——《观察家报》
-
中世纪的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是一个现代词,其内涵丰富而复杂。本书所说的“知识分子”,指的是中世纪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出现的以思考和教授他们的思想为职业的人。该阶层出现于中世纪早期,在12世纪的城市学校中得到发展,从13世纪开始在大学中兴盛。勒高夫从社会、政治、宗教、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考察了这些“贩卖词语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本书建构了“一门中世纪知识分子的人类学”,一部“西方知识分子的历史社会学导论”。
-
骑士团九百年
18世纪以来第一部骑士团通史,十余支骑士团的发展历程
九百年战争胜败的曲折传奇
◎ 编辑推荐
☆骑士团是欧洲历史爱好者、军事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每个骑士团都有不同的标志和装束,有不同的传奇故事。
☆本书范围广,记述了大大小小的骑士团十余个;时间长,从12世纪到2000年,涵盖九百年的骑士团历史。无论是圣殿骑士团圣地战斗、条顿骑士团转战普鲁士、医院骑士团在罗得岛和马耳他两次抗击土耳其人,还是圣地亚哥骑士团等投身再征服运动,都有精彩讲述。
☆近代以来,一些骑士团并未消亡,它们面临困境,也努力转变为救助慈善组织,这段转型的新历史同样不容错过。
◎ 内容简介
军事修会(骑士团)出现在十字军战争期间,他们是罗马时代以来第一支训练有素的西方军队。本书是18世纪以来第一部关于骑士团的通史,展现了从12世纪骑士团创生到近现代骑士团转型的漫长历程,其中可见医院骑士团与圣殿骑士团在圣地兴起,条顿骑士团从圣地转战波罗的海地区、开拓普鲁士,西班牙各大骑士团参与再征服运动,圣殿骑士团瓦解,医院骑士团退守罗得岛和马耳他,近代骑士团的困境和转变,现代时期欧美各地的圣约翰骑士团组织。
在英雄传奇之中,作者介绍了各大骑士团的组织结构和标志,阐明了骑士团修道和战斗的双重特征,不同的骑士团力量对近东、波罗的海、伊比利亚半岛、东地中海历史的参与和影响,近代骑士团军事角色的衰微以及骑士团向修道和慈善角色的转型。
◎ 媒体推荐
无可否认,这部著作的作者知晓且采纳了史学史的标准……但他也将历史看作一部史诗,或多彩的展演。——戴维·诺尔斯,《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作者本人是马耳他骑士,但也生动地描绘了敌对双方犯下的可怕暴行。这本书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关于勇气、奉献、暴力、生存、荣耀、胜利、失败和腐败的传奇,它填补了几乎所有读者在历史和政治教育上的巨大真空。——吉列尔莫·迈内斯,书评人
他的书十分精彩,稳固地基于第一手资料,他对这些资料有非凡的理解和掌握。——《新社会》杂志
读来令人着迷,写作引人入胜,始终能勾起人们的兴趣。——《天主教先驱报》
-
大学的历史
13 世纪初,大学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在意大利、法国和英国诞生的? 从 16 世纪开始,欧洲的这种教育模式如何传播到整个世界? 自 18 世纪始,大学经历了哪些主要变革? 1945 年以来大学的普及化为“知识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 又涌现出哪些新的困境? 《大学的历史》一书从文化、宗教、社会和政治的角度分析了全球各国的高等教育在各个时期发生的变革,展现了数百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和知识传播模式的演进,为 反思当下大学教育提供了一个具备历史纵深的谱系。
-
花衣魔笛手
传说的出现,往往会掩饰一些不能宣之于口的真相,既然说不出口,唯一的表达方式,就是把传说变成故事,隐晦地流传下去。
※ 日本“西方社会史”研究第一人阿部谨也代表作品
※ 层层推理,步步逼近,揭示传说背后的残酷真相,呈现中世纪庶民的狂欢与哀愁
※以东方视角观西方社会,以理解之同情深入人类的共有经验,带来不同的智识体验
※ 好看好读,五十余幅图片直观感受遥远的中世纪
“花衣魔笛手”的故事在欧洲流传甚广,可谓家喻户晓。
故事发生在德国小镇哈默尔恩。据说这个地方鼠患严重,一天,一个衣着华丽的男子来到这里,说自己可以解决鼠患,村人许诺若解决后就酬以重金。男子便吹起笛子,这个城镇的老鼠都跟着,一个个走到海里淹死了。村人看到老鼠已经死了,就耍赖不给钱。男子无奈地走了。第二年,男子又来,在城外吹起笛子,城镇的小孩便都跟着出来,和他一起走到一座山洞,随后山洞消失,小孩和男子都消失了。
阿部谨也以这个神奇的传说为切入点,如侦探一般,追踪文献与史料,层层推理,步步逼近,揭示传说背后的残酷真相,呈现中世纪庶民的狂欢与哀愁。
不管1284年发生的这件事情究竟是什么,哈默尔恩庶民的悲伤与痛苦都跨越了时空,直抵我们的内心。当接近产生这种悲伤、痛苦的庶民生活时,我们就超越了单纯解密似的兴趣或好奇心,直接触摸到欧洲社会史的一角。 ——阿部谨也
-
中世纪之美
本书是艾柯论述中世纪美学理论、审美体验和艺术实践的作品。中世纪之美在艾柯笔下呈现出自成一体的活力,它继承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传统,在教条的思想环境中悄然演变,直到发展出成熟且具有批判性的观念体系,对现代所继承的传统做出了基于中世纪视野的修正。
艾柯的论述从中世纪文本中汲取 了神学、诗学、神秘主义、柏拉图主义的思潮,他探讨的艺术作品涵盖了教堂、雕塑、珠宝、绘画、音乐和古抄本。经过艾柯的解读和阐释后,中世纪的美学思想和艺术作品流溢出一种原始和独特的美感,它的缜密性和普适性直至今天都能够在我们身上激发出新鲜的见解。
——————————————————————————————————
中世纪是大教堂的世纪,上帝之树,千枝凌空,万叶纷披;中世纪是大城堡的世纪,断壁巨石铭刻着隐约在岁月深处的琱戈玉钺;中世纪是手抄本的世纪,神秘的文字寂寂地轩昂在灿烂的羊皮纸上。艾柯徘徊在教堂和城堡,翻开尘封的书页,写出中世纪的艺术,把读者引入圣域一瞥艺术的神性之光。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范景中
艾柯的《中世纪之美》带领读者走出两个常见的误区:一、中世纪不存在美学;二、即便存在,那也是以智性美代替了世俗意义上的审美感性。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艺术史和美学学者 沈语冰
博学如艾柯,也有他的起点,那就是中世纪美学。他反对将中世纪视为“蒙昧时期”,而将其视为欧洲近代文明的坩埚。毕达哥拉斯主义的数字之美,加洛林文艺复兴的人文之美,爱留根纳的秩序之美,直到托马斯•阿奎那,确立了中世纪经院美学的庞大系统。这是著作等身的艾柯在博士论文后的第二本书,他自嘲说:“我以年轻学者的笨拙方式讲述了一个故事,但时至今日,我依然相信这个故事。”——时至今日,我们依然相信艾柯。
——复旦大学教授,书评人,豆瓣网艾柯小组组长 马 凌
这部轻松易读的作品直到今天都与我们息息相关,艾柯显然对中世纪艺术充满了热爱。
——《波士顿环球报》书评专栏作者 罗伯特•泰勒
如果你是一位想了解中世纪美学的读者,你会发现市面上没有哪本书比艾柯的这部作品更审慎、更优美、更精妙、更予人以启发。
——《艺术月刊》书评作者 A. C. 巴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