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猎兔
★乌拉圭盛产怪人,马里奥·莱夫雷罗是其中翘楚
★生前保持低调,在乌拉圭拥有一小批热情的读者
★去世后,作为老派“邪典”作家,被大型出版集团重新发现
★被视为二十世纪下半叶拉美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影响了塞萨尔·艾拉、亚历杭德罗·桑布拉、鲁道夫·福格威尔等一众西语作家
★更日常的卡夫卡,更幽默的加缪,波拉尼奥的“反面”
★短篇《猎兔》出版于1973年,融入了作者在讽刺杂志上尽情挥洒的幽默,模糊了创作边界
★图文版《猎兔》出版于2012年,由西班牙国家插画奖得主索尼娅·普利多绘制插图
★莱夫雷罗认为:对于写作,甚至对于真正地生活来说,消遣都是至关重要的。
-----
《猎兔》写的是一群人在森林里猎兔的故事。作者在第LXVII章里做出如下冗长的概括:
“人说这本《猎兔》里呈现的文字其实是个精妙的隐喻,一步一步,描述的是取得贤者之石的艰难的过程;如果用另一种方式排列它们,就会得到一部浪漫主义小说,剧情是线性的,内容也没什么新奇;它是一份教学材料,其唯一的目的就是潜移默化地培养起孩子对罗马数字的兴趣;它不是别的,仅仅是把各个时代的作家写的关于兔子的东西杂乱无章地汇编到了一起;(……)这部书中的人名是一个秘密教派成员的姓名拆拼重组后的生成品;书中的各个片段如果经过合适的排列,每段的头一个音节会拼成一句品味存疑的句子,是献给教士阶层的;要是把它大声念出来,录到带子上,把带子倒放,就会得到原版的《圣经》;把它翻译成梵语,它的音韵显然和维瓦尔第的一部四重奏是重合的;把它的纸页塞到绞肉机里,会得到一种极细的粉末,就像蝴蝶翅膀上的那种;它是一份秘密说明书,可以教你叠出兔子形的纸鹤;这一整本书只是个巨大的文字陷阱,是抓兔子用的;这一整本书只是个巨大的文字陷阱,兔子想用它一举抓住所有人类;等等。”
-
行到水穷处
【编辑推荐】
“马尔克斯的伯乐”——萨拉梅亚的小说首次译成中文出版
拉丁美洲首部乔伊斯风格之作
在旅行中,丰富感官的体验,安放孤独的灵魂
【评论】
萨拉梅亚的目标只有一个:时不我待地推动哥伦比亚的文学和艺术与世界接轨……他常说,好的对立面不是坏,而是平庸;换言之,判断 一个作者是不是勇敢,是要看他敢于打破什么,而不是发表什么。——加西亚·马尔克斯
身体、感觉和眼界是现代哲学永恒的话题,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早在1932年,萨拉梅亚便在这部自传体的瓜希拉之旅中赋予了主人公这样的高度……直到今天,它依然是哥伦比亚文学中独一无二、无法归类的存在。——爱德华多•门多萨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家的自传体小说。十七岁的少年“我”,出于对现代都市生活的厌倦,决定离开繁华的波哥大,沿着哥伦比亚的海岸线,乘船“逃往”瓜希拉。在四年的时间里,“我”见到了美丽、神秘又极具野性的风景,遇到了不同肤色、不同职业、性格各异的男男女女,通过敏感的触觉、味觉、视觉、听觉和嗅觉,一刻不停地丰富着对身体和生命的体验,思索生与死、爱与恨、善与恶的真谛。
-
人子
老者马卡里奥的回忆,牵扯出一段段错综复杂的往事。雕刻基督像的麻风病琴师,萨普开的神秘外国医生和掘墓人之女,不堪压榨逃离茶园的新婚夫妇,命运相互纠缠的犯人和叛徒……不论是在战乱年代还是在和平时节,他们的苦难似无终结,他们的反抗鲜有回响……
奥古斯托·罗亚·巴斯托斯是巴拉圭国宝级作家,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代表人物之一。《人子》是巴斯托斯最早出版且获奖的长篇小说,乌拉圭桂冠诗人马里奥·贝内德蒂称《人子》为与《百年孤独》《跳房子》《绿房子》等同样水准的作品,《人子》通过对集体记忆的重构诠释了历史本真的一面,蕴含着深沉而普遍的人道主义,淬炼出永恒经典的文学价值。
-
阿伽门农的女儿
《阿伽门农的女儿》一书包含三个中篇小说,分别是《长城》《致盲敕令》及《阿伽门农的女儿》。本书讨论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政治统治。
《长城》围绕对峙在长城两侧的一位明朝官员和一个蒙古士兵展开,最终征服了奥斯曼帝国的帖木儿却无法突破明朝的薄弱防线,文中以长城为分水岭,记录了不同地区之间关于文明与野蛮的交流,长城也成为见证死亡的碑铭。
《致盲敕令》的背景是19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改革,描述了一个阿尔巴尼亚家族在帝国政治下的悲哀命运,详细写出了专制政体的运作模式。
《阿伽门农的女儿》再现了20世纪80年代真实的阿尔巴尼亚,借助两则希腊神话,展现现实生活中主人公和一位高官女儿的爱情的失落和国家机器的残忍,讨论了西方文化传统的根基。
全书情节循环往复,有如迷宫般精巧别致,是一部充满荒诞与隐喻的黑色寓言。
-
利马之梦
一个身陷志业危机的政治学学子,面对学术和生活的困惑,偶然得到机会前往秘鲁,进入一支总统候选人的竞选团队,亲身地实践何为“做政治”。在这个过程中,秘鲁乃至拉美的历史碎片不断闪现,作者的文本知识与现实经验不断碰撞,由此,他重新思考有关政治实践、学术意义和真实生活的问题。这本书不仅是作者个人的一段实践记录、旅行笔记,也是一个青年人对自身与世界、知识与行动的关系的真诚反思。在一场恍然的利马之梦里,潜藏着更多思考和行动的可能。
-
七座空屋
诺奖作家巴尔加斯—略萨、J. M. 库切盛赞的小说家,科塔萨尔的接力者,《格兰塔》最佳西语青年作家,胡安·鲁尔福小说奖得主
幻想小说大师萨曼塔·施维伯林最新短篇集
七段被遮蔽的梦境:当事物找不到它的位置时,故事就会发生
*
【内容简介】
女孩跟随母亲踏上了侵占陌生人空间的旅程;男人向警察隐瞒了父母和孩子赤身裸体藏在花园中的事实;女人帮助邻居不断收集他死去的独子的衣物;逐渐失忆的老妇人通过制订清单召唤死亡;婆婆给儿媳讲述了一桩旧事,或许只是为了让它再次发生;小姑娘生日当天在医院邂逅了神秘的陌生男子;女子穿着浴袍走出家门,坐上了一个管道工的车……
《七座空屋》中的七个故事来自卡夫卡、科塔萨尔和卡佛的文学传统,从幻想的奇异暗面抵达真实的世界。充满戏谑精神的荒诞情节,悬疑不决的气氛,游离徘徊的人物和越轨行为,孤独者迷失其中的疏离空间……施维伯林总是从日光下最熟悉的地方开始,然后魔术般将我们送至梦魇的深处。在她笔下不存在平庸乏味的日常:人生总在那些不可预见的瞬间亮出底牌,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
【评论推荐】
★ 萨曼塔·施维伯林的黑色幽默故事仿佛格林兄弟和弗朗茨·卡夫卡造访了阿根廷,人们从裂缝中滑落,跌入洞中,进入了不同的现实。——J. M. 库切
★ 萨曼塔·施维伯林是西语文学最有希望的新生力量之一。——巴尔加斯—略萨
★ 施维伯林在明显对立的文学立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边是“肮脏现实主义”之父,另一边是与奇幻、恐怖和神秘文学有关的作家……她采用卡夫卡那种叙事者的声音,以完全自然的方式讲述肮脏、可怕,或者纯然悲伤的事情;她钦佩布拉德伯里的想象力和不可抑制的乐观主义;与科塔萨尔一样,她在不断寻找新的叙事方式。——《今日拉美文学》
★ 施维伯林的感染力是基于她对事件和情境的选择。这种选择的核心是一种巨大的能力,即以一种既写实又富于想象力的方式来分析司空见惯的事物,对环境进行透视……故事氛围如梦似幻,真实呈现于荒诞的那一面;有时会刺痛人,有时则会给人以慰藉。——西班牙《国家报》(EL PAÍ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