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代外交体制研究(全两册)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验收结果为优秀。本书所谓“交聘”包括各个国家、民族或其它政治实体之间的交往三个层次,即中国中央王朝与外国、边族或其它政治实体的和平友好交往,与其对立面——战争共同构成国家对外部关系的两手。汉代形成并确立起一整套“交聘”体制,成为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日后诸王朝所取法,这种体制在其后的帝制时代延续演变,直至清末民初,社会变革之际方为传入之近代欧美政治制度所取代。“交聘”为中国历史不断从分裂走向统一,为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为东亚和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乃至为东亚和世界诸国的发展与国际体系形成起了积极作用。“交聘”作为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的重要一环,其丰富深刻的历史内涵,对于今天仍有一定的影响和借鉴意义。而迄今为止尚无一部全面、系统论述汉代交聘体制的著作,本书弥补了这一不足。本书在学术界首次构建了汉代“交聘”体制研究框架,而这与历史上汉代的相关制度又相契合,是理论与实际的统一,通过全面、系统的论述,对汉代的交聘情形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或突破。 -
兩漢社会生活概述
以汉画像石刻等形象史料,具体而微地展示了汉朝人如何生活,是研究古代民俗和秦汉史的必读书。 -
新五德理论与两汉政治
“尧后火德”是流行于两汉时期的一个复合政治文化命题。它包含两个原本各自独立的命题:一个是“汉家尧后”,意思是汉朝天子是古圣王尧的后裔;另一个是“汉为火德”,意思是汉朝在五德运序中的属德是火。这个命题对两汉的政治、文化、学术、文化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颇具研究价值。 《新五德终始说与两汉的政治文化》是学术性很强的研究专著,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未有以“尧后火德说”为专门对象的研究专著或论文发表,但自清末和民国以来,曾有一些著名学者,如康有为、顾颉刚、钱穆、杨向奎等人,直接或间接地触及过这个问题。本书即是在充分借鉴、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辨是非,将前人的研究推进了一步。本书出版前,曾被安作璋、姜伯勤、蔡鸿生等著名学者审阅,获得了较高评价,被认为有“很强的创新意义”、“发前人所未发”、“取得了突破性创新”、“具有正本溯源的意义”,且达到了此一问题研究的前沿水平。 -
漢唐史論集
汉唐史论集,ISBN:9789570813821,作者:傅乐成著 -
秦汉简牍文书分类辑解
《秦汉简牍文书分类辑解》起源甚早,历经漫长的发展过程,使用过不同的载体。以竹木简牍为载体的文书形式即《秦汉简牍文书分类辑解》所谓“简牍文书”。迄今已出土的近三十万枚简牍,大致可分为简牍典籍与简牍文书两大类,而后者所占比例更大。简牍文书历经由简而繁及删繁就简的过程,秦汉时期达其巅峰,至纸张大量普及后,简牍文书的形式趋向衰落,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简牍文书服务于当时人们的社会活动,尤其对行政行为有指导作用,故有“文书行政”的说法。由于简牍文书在不同的行政行为乃至不同的行政过程中的作用不同,故其形式亦有区别,因此我们便可依据其不同的形式特征将之分成若干大类,每一大类中又分成若干小类,以便于人们驾驭掌握,发挥其应有的史料价值。 《秦汉简牍文书分类辑解》乃以秦汉简牍为研究对象,归纳其分类规律:初步将迄今所见秦汉简牍分为书檄、律令、簿籍、录课、符券、检楬六大类。每一大类下又按二至三个层次划分小类。每一文种的命名乃以其自身已见称谓为主,未见称谓者才根据其性质及特点另起名。每一类文书皆挑选尽可能多的完整或较完整的简文为例,以揭示其基本格式及规律。每一段落前或后都有必要的说明或考证,对于事关某一大类基本规律的论述则附于其后,如书檄类所附“书檄类的体式特征”、簿籍类所附“簿籍与题示、合计、钩校”、“簿籍与会计”。 -
天下一家
《天下一家:皇帝、官僚与社会》简介:秦汉以皇帝为核心的官僚体制如何出现?又如何运作?和世界其它古代文明相较,这套体制以及背后的价值观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政治和文化经验中的一大特色。过往学者每每从春秋战国这“天地间一大变局”的角度出发,强调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思想各方面的剧变。注意变化,有时不免会忽略了其中的不变,或变化不是那么剧烈的部分。这些部分有的反而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中更根本的“底色”。《天下一家》和《治国安邦》两本著作主要关注的就是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社会特质和统治体制之间?关系、官僚人才的来源与训练、官僚体制运作的特色和官僚士人的价值观。 过去一个世纪,中国史学研究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以时代、课题,或以材料区分,有所谓的断代史、专史,又有出土文献学、简帛学、敦煌学等等;中国史和外国史更是楚河汉界,互不相通的两大营垒。这样的专业分工造成研究上“囿于一隅”的现象,课题和视野都为之割裂、窄化和浅化。作者在长期对秦汉史进行研究的同时,也致力学习秦汉的简帛和图像资料,除了步武前辈,也试图探究新的课题,利用新的方法或工具,摸索新的可能。《地不爱宝》和《画为心声》?要收录的就是这两方面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