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都事略》与《宋史》比较研究
《与《宋史》比较研究》主要采取比较的方法,对《东都事略》和《宋史》的编纂体例、记载的内容、编纂者的思想进行比较,对其内容辨别异同,进行简要的考订,以期对宋史的研究尽一点绵薄之力。因为《东都事略》成书于南宋,只有纪传,而《宋史》成书于元末,包纳两宋,纪表志传俱全,所以对二书的比较只能大致以《东都事略》所记载到的内容作为基本范围。考虑到《东都事略》的附录涉及辽、金历史,故也将相应部分与《辽史》、《金史》作一简单比较。因为《宋史》以中华书局标点和《东都事略》的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较为通行,故以标本《宋史》和文海本《东都事略》参校,同时参考了文渊阁本《东都事略》。 -
宋史艺文志考证
本书分三篇,第一篇是“宋史艺文志考证”,包括考证例言、目录、称引书名简称表、正文四部分;第二篇是“宋史艺文志误例”,包括误例说明、目录、正文三部分;第三篇是“宋史艺文志研究札记”,包括研究札记目录和正文两部分。 -
北宋转运使考述
本专著是对北宋时期转运使一职的产生、职司、功能等方面所作的较系统而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宋代转运使上承唐代的巡院,下启元代以降的省级建置,是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区划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前辈史家对北宋转运使问题均有浓厚兴趣而未及。本书的完成可视作填补空白的一个努力。作者上编内容对自南宋迄今所流传的有关转运使的错误或片面认识作了有力可靠的驳正,下编的《北宋转运使年表》则以细密严谨的搜罗和考证为相关深入研究提供了可信的 系统资料。 前言 上编 第一章 关于北宋转运使制度研究的历史回顾 一、北宋转运使:唐宋史研究中一个令人关注的亮点 二、与转运使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历史 三、关于北宋政治制度及转运使研究的几点思考 四、本书的基本结构与主要的几个研究步骤 第二章 北宋以前的转运使 一、唐代转运使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水陆运使与转运使 三、“安史之乱”后的唐代漕运改革 四、盐铁转运使与巡院制度 五、五代时期的转运使 第三章 北宋初期的随军转运使 一、有关随军转运使的两种误读 二、宋初随军转运使人物考 三、关于随军转运使的职责 四、随军转运使与转运使的关系 五、北宋随军转运使的军事使命 第四章 太祖太宗朝转运使制度设置考 一、诸家对于《玉海》所引文献的理解 二、辨《玉海》卷一八二“沈伦任京西转运使“之误 三、几条有关淮南转运使文献记载的史料意义 四、北宋初四种不同形式的转运使 五、北宋初期的主要政治任务 六、宋太祖“断其臂指之势”的步骤 七、进与退:节镇之罢与转运使之设置 八、结论 第五章 北宋转运使司之设置及治所考 一、漕司与帅司 二、淳化十道之置 三、关于转运使路治所的考辨 第六章 关于北宋转运使的职司 一、转运使的日常巡历 二、转运使与安抚使 第七章 转运使的监察之职 一、监察考课之命 (一)转运使监察考课的基本使命 (二)通过监察遏制地方势力的膨胀 (三)通过监察化解下层社会的矛盾 (四)通过监察来实行对执法的监管 二、对于转运使的监察与问责之制 (一)对转运使的监察与考课 (二)与转运使监察考课之任相关的问责制度 下编 凡例 京东路 京西路 河北路 河东路 陕西路 两渐路 淮南路 江南东路 江南西路 荆湖南路 荆湖北路 福建路 成都府路(含西川路) 梓州路 利州路 夔州路 广南东路 广南西路 参考文献 -
宋代社会政治论稿
本书是“人文社科新著丛书”之一。本书的出版,可说是对断代史《宋史》和《中国通史》第七卷的补充。全书从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对宋史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宋初行政机构和权限的调整》、《宋代江宁(健康)的社会经济》、《轿子的产生与发展》、《方腊起义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等。 -
北宋经抚年表南宋制抚年表/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
《北宋经抚年表南宋制抚年表》为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系列丛书之一,内容共分五卷,详细全面。 -
宋金交聘制度研究
《南宋及南宋都城临安研究系列丛书:宋金交聘制度研究(1127-1234)》探讨了宋辽关系对宋金关系的影响;深入研究了南宋聘使制度,重视了不同时期聘使制度的变更现象;考察了南宋国信使的任用情况,可以了解不同时期宋金交聘之特点;考察了金国的聘使制度;对涉及宋金交聘的部分史料进行了专题研究。《宋金交聘制度研究》以《南宋国信使表》、《金国国信使表》作为附录。此二表中,两国国信使、副姓名,出使时间、官衔、任务一一展现,并核实宋金不同之记载,为进一步研究宋金关系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