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摩流浪者
1957年,《在路上》出版,让“垮掉的一代”登上文学版图,并让凯鲁亚克跻身畅销作家之列。仅一年后,《达摩流浪者》出版。相比前作,这部小说具有同样的开阔、幽默和对生活的感人热情,故事则更有凝聚力,讲述了两个年轻人对佛法或真理的激情探寻。他们的冒险集中在对禅的追求,这最终引导他们攀上内华达山脉,去体悟孤独之道。
作为凯鲁亚克最优秀、最受欢迎的自传体小说之一,《达摩流浪者》基于他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真实经历,当时他对佛教的精神理解模式产生了兴趣。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贾菲·赖德的原型即著名诗人加里·斯奈德。
-
吉拉德的幻象
“我迄今为止最为严肃、悲伤、真诚的作品。”——杰克•凯鲁亚克 孩子的问题,你能给他满意的答案吗? - 为什么人生来就要吃苦,又凶狠卑鄙地对待他人? - 人为什么要发明抓小老鼠的夹子呢? - 小鸟为什么不靠近点?它们难道不知道,我是不会伤害它们的? - 上帝为什么让我们又病又冷?为什么不把我们留在天堂? …… 《吉拉德的幻象》是凯鲁亚克的半自传体小说,展现了他在“垮掉派之王”标签下不为人知的温情一面。书中讲述了他年幼夭折的哥哥吉拉德生前身后的往事。之所以题做“幻象”,是因为作者把对童年场景的回忆与想象融合在一起,刻画了一个圣洁而敏锐的吉拉德形象:他短暂的生命中虽然承受着疾病带来的巨大苦痛,但他的智慧和品德却始终感染着身边的人。这一形象对凯鲁亚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引发他对生存意义的深刻反思。 -
大海 是我的兄弟
这本书的写作时间早于《镇与城》7年,标志凯鲁亚克写作生涯正式开始,在这本书里,凯鲁亚克为他先锋的写作方法和独特的写作风格打下了基础。这是《在路上》和《达摩流浪者》的初级版本,凯鲁亚克所有经典的重要雏形:在一个物质世界中寻求精神意义,将自发的旅行当作通向自由之路,深夜酒吧和公寓里的深度交谈,不顾一切逃离社会的冲动,以及孤独奇异而可怕的美。 1943年春天,在一艘商船上,21岁的水手杰克•凯鲁亚克决定写自己的第一部小说。他白天努力工作,晚上手写作品,他为作品起的标题是《大海是我的兄弟》。现在,70年后,这本书终于出版,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位美国文坛巨匠早年生活和成长的诸多奇妙细节。 —————————— 戴上“垮掉的一代”禅宗大师的面具之前,杰克•凯鲁亚克作为一个人和作家究竟是谁?这本有趣的书提供了很好的答案。 ——《华尔街日报》 这本书显示出凯鲁亚克将来会写出怎样的作品。 ——《纽约邮报》 浪漫,充满力量。《在路上》的前奏。 ——《芝加哥新城市报》 -
杜洛兹的虚荣
我做的一切,我写的一切,都基于某种信仰的改变……个人的信仰由他自己决定。 ——凯鲁亚克 《杜洛兹的虚荣》有一种强烈的、“浮夸”的生动感。 ——《新政治家》 《杜洛兹的虚荣》为杰克·凯鲁亚克生前的最后一部半自传体小说,记录了1935年到1946年间年轻的凯鲁亚克(杜洛兹)在洛厄尔和纽约的生活,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商船、海军基地、监狱等地的冒险经历,并体现了出身贫寒家庭的凯鲁亚克在青年时期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以及他不向世俗妥协、向往自由的桀骜个性。 作者在书中强调的一点是:无论在任何一个时期,他都没有放弃想要成为一名优秀作家的梦想。他在赛场和社会所遭受的不公和挫折反而激励他刻苦读书、努力创作。他的经历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和写作素材,在书中生动地展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社会的大环境以及各类人(尤其是底层人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也从另一方面解释了“垮掉派”形成的背景和起因。 -
On the Road
"On the Road" chronicles Jack Kerouac's years traveling the North American continent with his friend Neal Cassady, "a sideburned hero of the snowy West." As "Sal Paradise" and "Dean Moriarty," the two roam the country in a quest for self-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Kerouac's love of America, his compassion for humanity, and his sense of language as jazz combine to make "On the Road" an inspirational work of lasting importance. Chronicles Jack Kerouac's years traveling the North American continent with his friend Neal Cassady, "a sideburned hero of the snowy West." On the Road, Jack Kerouac's whirling, swirling celebration of the generation we call Beat, was first published in 1957, by The Viking Press in the States, and André Deutsch in the UK. To celebrate its fiftieth birthday, we're publishing the unexpurgated scroll for the first time, in a beautiful hardback edition that is absolutely exquisite. Legend has it that Kerouac wrote the novel in a fury of movement: fuelled by caffeine and cigarettes, he typed this magisterial work on a series of pieces of paper, taped together to make a rudimentary `scroll', flowing down the page, unstoppable, rather like the energetic road trip he and his friend, Neal Cassady, took across America, and that he documents in the novel. For the first time, you can finally read exactly what Kerouac wrote - the edition we all know and love was strongly edited, to excise the more racy bits that were deemed to be too strong meat for the `50s crowd. References to sex and drugs - though not entirely expunged - were toned down and tempered. The text was chopped up into neat paragraphs, to be easy on the eye. But now you can read the full, out-of-breath paean to the heady joys of living with the wind in your hair and only a dollar in your pocket. In the New York Times, Luc Sante writes that `The novel that "On the Road" became was inarguably the book that young people needed in 1957, but the sparse and unassuming scroll is the living version for our time.' Too right. If you haven't read the scroll yet, I envy you hugely. -
垮掉的行路者
本书有关一个人,他是文学实用主义的受害者。在人们的记忆中,杰克·克鲁亚克是“垮掉的一代”的典范。但是,“垮掉的一代”根本不是一代人。这个标签是作为回答记者提问的一篇自我解释性文章而发明出来的,但它被按照其表面价值加以接受了。克鲁亚克在《在路上》一书的第一批样本付印之前就已使用过该短语在《垮掉派的爵士乐》(1995)一文中,而他的朋友约翰·霍尔姆斯也在其小说《GO》中描绘了一个同样的世界,他为《<纽约时报>杂志》和《绅士》提供了一篇有关这新一代的时事评论,这篇评论是以一种这些刊物的读者所希望的风格撰写的。 克鲁亚克是一位作家,他那姗姗来迟的成功有赖于一种新的散文手法,他把这种手法运用于一个坚实的古老类型故事上,即一个年轻人五花八门的冒险经历。克鲁亚克的不幸就在于,他的名声-与其文学地位无关,这本身就是一件有待确定的事-更多地归功于他所描绘的人物和事件本身,而非他描绘的手法。 本书旨在为对克鲁亚克初步解读提供一个框架,他成功地给了我们一本煌煌巨著,但却是以市场所要求的单行本的形式。本书两位作者出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或战后不久,他们是通过阅读克鲁亚克的著作才找到写这本书的主旨的。在克鲁亚克的著作中,他们尽力寻找对克鲁亚克的一生进行探索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