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是植物图鉴
◆ “变成相机的男人”:《Provoke 挑衅》创刊人、森山大道“最爱的宿敌”,摄影的思想者与实干家如何用人生回应摄影的意义。
◆ “阅后即焚”:是什么,让中平卓马宣布与摄影决裂,将自己的所有摄影作品烧光?为什么,是植物图鉴?推翻自己的激进宣言,风格秀异的摄影写作。
----------------------------------
【内容简介】
《为什么,是植物图鉴》是日本传奇摄影师中平卓马的摄影评论集,共35篇。书中,作者提出的问题是一个摄影创作者都必须面对的困境——我们如何透过照片逼近真实?同时,作者也通过书名逼迫摄影与自我表现的关系,照片如果不是传达作者的意旨,那照片是什么?按下快门,一切因此结束。
-
万物的尺度:看得见的单位
用照片和图画让“单位”看得见,让近80种单位带来具体的感受。
单位是如何定义和命名的,节、马赫、加仑、桶、磅这些单位有什么方便?
理解似懂非懂的单位,提高对数理化的兴趣。
◎ 编辑推荐
☆ 用照片和图画,让抽象的物理单位带来具体的感受,让数理化更加亲切
1厘米有多长——成人中指指甲盖的宽度;1千克有多重——4个苹果或者165个一元硬币的重量;1勒克斯有多亮——1只萤火虫发光的亮度;1摩尔有多少——能组成30座富士山的沙粒的数量……用大量照片和图画来解释,让抽象的单位与实物产生联系,一下子就有了具体的感受,数理化课程中的抽象数据不再遥远。
☆ 介绍单位用来表示什么,也解释它是怎么制定的,有什么样的历史
单位“米”是长度的单位,起初法国人将它确定为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1000万分之1,后来又有改成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内行进的距离。“马力”是因为詹姆斯·瓦特为了展示蒸汽机相对于马匹的出色能力,而设定的功率单位,后世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又使用“瓦特”来做功率单位。更多单位的故事等你发现。
☆ 清晰的条理和版式,分类详细介绍36种单位,并介绍约40种相关单位
分类介绍长度、面积、体积和容积、质量、时间、速度、与光有关的、与电有关的、功率、能量、压强、声音强度、频率、温度、分辨率、数据等单位,以及用于表述巨大数字和微小数字的词头。分多个板块来建立立体的知识网络:单位用来表示什么量、用什么符号,名字被作为单位的科学家,拓展知识,趣味小知识……
◎ 内容简介
数字+单位,是我们度量世界的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米、亩、秒、升、千克、吨等单位,还会接触到桶、牛顿、安培、伏特、马力、瓦特、焦耳、赫兹、dpi甚至风级和震级等单位,但你真正知道这些单位是怎么确定的,有多长、多大、多重、多快、多强吗?这本书用图鉴的方式帮助你理解近80种单位,让抽象的单位也能带来具体的感受,让你能够更深入理解世界。
本书特点在于用十分形象的图画和照片向读者展示多种抽象单位的量,既可以作为课堂知识的补充,也可以作为趣味的课外延伸读物,有利于培养科学头脑。
◎ 媒体推荐
日本人凭直觉就能理解4.5张榻榻米和1升的瓶子的大小。但那些非公制的单位就难以理解,如桶、加仑等。这本书是一部图文并茂的精彩之作,对单位可视化进行了划时代的尝试。我小时候从电视剧《草原上的小房子》中知道了一亩是足球场的一半大小,两张榻榻米面积约1坪。最近,家电卖场的灯泡亮度从“瓦”改成了“流明”,这让我很困惑。我也搞不懂贝可勒尔和希沃特。但从这本书里都弄明白了。
——日本读者评论
一些大到难以想象或者很抽象的单位,虽然我们理论上知道,但在这本书中只用看一下图片就能明白了。也许正因为如此,书中大部分单位都用照片和图画展示,而且有通俗易懂的解释(起源、含义、用法等)。
在学习单位的时候,最好已经能做简单的乘除法,但我觉得单位基本上是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可以超出对应年级的理解范围,所以我觉得这本书适合作为小学生入学的礼物。不过,这本书内容非常多样,从熟悉的“米”到你也许从没听过的“开尔文”,而且讲得比较透彻……
我真的很推荐这本书,因为这是一本划时代的图鉴,它能让你直观地理解成年人都看似明白却只能模糊想象的单位。……我见过各种类型的绘本,这是我见过的最先进的绘本之一,所以想买给自己的孩子。
——日亚读者评论
-
花神的女儿
◎荣获美国历史学会女性史琼·凯利(Joan Kelly)纪念奖
开创了关于女性与自然、科学和知识的历史研究范式
安·希黛儿以其作品的经典性影响了大批相关领域的学者
◎从古罗马司花女神到欧洲女性植物学家
18、19世纪的启蒙运动为女性打开了植物学大门
却又用“女性”标签压制她们在科学领域的更多探索
女性为植物学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莫大贡献
但在男性拥有绝对话语权的专家文化下
她们却难以独立署名
【内容简介】
《花神的女儿——英国植物学文化中的科学与性别(1760—1860)》是书写1760—1860年英国博物学文化中的科学与女性的经典著作,出版后影响了大批相关领域的学者。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和详实的史料聚焦了博物学史、科学史上重要却被忽略的边缘人群,再现了女性植物学家在性别意识形态严重束缚个体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兼顾学术理想并平衡家庭生活。本书的引进出版,对中国读者认识植物学文化以及女性植物学家的生活与学术深有裨益。
【专家推荐】
这是一部开创性的著作,探讨了植物学为何在林奈时代的英国被推崇为适合女性的科学,成为女性重要的文雅活动。希黛儿也剖析了19世纪科学职业化和专家文化影响下女性植物学实践遭受排斥的过程。本书为我们理解植物学、理解女性打开了新的视野,提醒我们唯有了解女性的植物学实践,才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当时的植物学文化。
——伯纳德·莱特曼 加拿大约克大学科学史教授、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希黛儿用翔实的证据展示了女性为植物学、博物学文化贡献良多,让人们重新正视人类与植物交互的多样性,也启发我们拨乱反正,反思科学世界图景,以实际行动丰富我们的生活世界。
——刘华杰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物学文化倡导者
-
鸟鸣时节
自然爱好者的宅家观鸟指南,247种鸟类的故事,274帧精美插图,扫码可听鸟鸣
.....................
▼编辑推荐▼
◆ 宅家观鸟指南,自然文学典范
《鸟鸣时节》按月份排序,用优美、灵动的文笔依次介绍了一年当中有代表性的247种鸟类,其中200种在中国也有分布。它鼓励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聆听四季之歌,重建与自然的联系。
◆ 秉承英国深厚的博物学传统
作者布雷特·韦斯特伍德(Brett Westwood)、斯蒂芬·莫斯(Stephen Moss)是英国知名博物作家、BBC自然史节目制作人和资深观鸟爱好者,他们用优美而通俗的科学语言描述鸟类的外形与生活史,以饱含诗意的文字记录生态环境的变迁,每个篇章都是凝练而优美的散文。
◆ 提供发人深省的保育案例
《鸟鸣时节》通过游隼、燕隼、赤鸢、红背伯劳、反嘴鹬等鸟类的经典保育案例,指出气候变化、栖息地消失和盗猎对鸟类生存造成的深刻影响,从而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人与土地的关系。
◆ 含274帧精美版画插图
英国知名画家、版画家卡里·阿克罗伊德(Carry Akroyd)为《鸟鸣时节》特制258幅黑白鸟类插图和16幅表现生境的彩色插图,形态准确,风格复古,意境悠远。
◆ 扫码可听鸟鸣
译林版《鸟鸣时节》配有赏心悦目的视听资料,每个章节开头附有一个二维码,扫码可查看当月鸟类的学名和特写照片,聆听有代表性的鸟类鸣声及相关音乐作品。
◆ 知名鸟类学家力荐
英国生物学家、《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作者马敬能(John MacKinnon)作序,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教授、《中国鸟类观察手册》主编刘阳倾情推荐。
◆轻盈柔软,便于携带
内文和彩插分别选用65克、75克进口北欧蒙肯纸印制。全书色彩柔和,质地轻软,方便在户外或旅途中随手翻阅。
.....................
▼内容简介▼
鸟类看似毫不起眼,却总能唤起人类深刻的情感共鸣。我们在杜鹃的叫声里听到夏日临近的脚步,从家燕的剪影中看到乡愁。
《鸟鸣时节》以BBC同名精品广播节目为蓝本,选出247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鸟类,用优雅而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它们的外形、鸣声和生活史。书中穿插民间传说、诗歌、艺术,呈现出鸟类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它还介绍了英国鸟类保育的经典案例,为我们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本书含有274帧精美插图,扫码可欣赏鸟类的照片与鸣声。
.....................
▼名家推荐▼
《鸟鸣时节》是一本妙趣横生的书……本书所描述的247种鸟类几乎也都分布在中国,或是与中国的鸟类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马敬能(英国生物学家、《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作者)
《鸟鸣时节》用通俗而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鸟类是地球演化出来的独特动物类群,更是连接人类与自然的重要情感纽带,因此需要我们不遗余力的研究和保护。
——刘阳(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教授、中国鸟类学会理事)
这本美丽的书令人不忍释卷,优美的行文与卡里·阿克罗伊德的插图使它成为难得的珍品。
——《BBC乡村档案》
我喜爱这些非同凡响、包罗万象的诗意描述。阅读这本书,让我想要踏出家门,亲眼看看那些鸟儿,亲耳聆听它们的鸣声。
——米兰达·克列斯托夫尼科夫(BBC自然史节目主持人)
对于200多种鸟类的简短描述,组成了这本美妙的书……你随时都能翻阅书卷,在匆匆一瞥中将鸟儿和它们的歌唱带进你的生活。然而一旦你拿起它,你将发现自己会忍不住一篇接一篇地读下去。
——马克·埃弗里(鸟类学家、博物学家)
-
形式的起源
自然造物和人类造物的设计法则
万物的形式遵循着怎样的设计法则?
一起探究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形式“是什么样”和“为何这样”
☆ 大量案例的新颖解读,探讨设计的本质
☆ 各个领域的理论相互关联,示范如何跨学科思考
☆ 海量精美插图,兼具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 内容简介
作为一名设计理论学者,作者以独特的思考角度向我们展现了观察世界的另一种方式,以专业的理论知识向我们解释了周遭环境中的事物为什么是如今的形式以及如何发展为现在的形式,也即“形式的起源”。本书旨在鼓励读者关注并理解自然界和人造环境的复杂构成。书中的附注和实例涉及了广泛的领域,包括了机械、结构和材料领城的知识,也有地质学、生物学、人类学、古生物学、形态学等学科的内容。对于那些渴望了解这个世界的人来说,这些内容会让他们恍然大悟,并惊叹大千世界如此有趣。
-
朱鹮的遗言
一个物种在日本灭绝,
“对生命的慈爱”如何从现代日本消失?
获日本大宅壮一非虚构文学奖
——————————
这是一部通过濒临灭绝的鸟类朱鹮,向人们展现人类对自然所犯的罪,以及想要偿还罪行的人类如何苦战、挣扎的报告文学。
——柳田邦男(日本著名非虚构作家)
——————————
Nipponia nippon,朱鹮的学名象征着日本。
这种美丽的鸟,曾经遍布日本全境。
到1930年代,只有新潟县的佐渡观测到了它们的踪迹。
当地爱鸟人士为保 护最后的朱鹮不遗余力……
据佐藤春雄的观察,日本的朱鹮每十年会迎来一次大的变化。昭和初年,日本政府将朱鹮指定为“天然纪念物”;昭和一十年代,朱鹮因战争而被人们淡忘;昭和二十年代,佐渡朱鹮爱护会为代表的保护组织成立,朱鹮重回人们视野。之后每十年,对朱鹮的保护就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今年,平成七年,换算成昭和的话,应该正值昭和七十年。佐藤春雄坚信,今年将会出现新的变化,而春雄所期待的变化,则是朱鹮在日本国内的首次产卵和孵化的成功。
小绿和凤凤于4月4日起开始交尾,并成功产卵。
佐渡三家朱鹮保护组织欢欣鼓舞。五颗卵意味着五只小朱鹮,到访保护中心的游客也为之雀跃。
然而,人们的喜悦与期待再次落空。4月30日,小绿突然死去。小绿留下的五颗卵承载了日本产朱鹮的血脉,是人们最后的希望。它们能否孵出,备受瞩目。
5月20日,环境厅公布:“五颗卵没有孵化的可能性,人工增殖失败。”
小绿之死加上孵化失败,日本产朱鹮的血脉就此断绝。唯一存世的日本产朱鹮小金,也已无生殖能力。凤凤于6月被送归中国。
平成七年,昭和七十年(1995年)。春雄做梦也没有想到,他所期待的日本产朱鹮将迎来的巨变,竟然是彻底的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