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中央决策机制研究
《清代中央决策机制研究》包括满洲及其先世称谓,金国与大清的关系,金清王朝的政权建设,中枢决策机制的形成,中枢决策之多元化,决策机制的继承与革新,中枢决策中的权利关系,独断,议决与教养等8章内容。 -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0卷本《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的第一阶段研究成果。 本书着力于历代中央决策体制及政体运行机制的探索,并以此为轴心铺陈各单项政治制度,力求在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方面能有所突破,使之在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更贴近政治学的规范。对于历史上的各种政治制度,一般在朝代的开创时详细写,其后各代则重点写演变、写特点。同时,要尽可能地结合人物、事件来写制度,争取把制度写活。然而,这只是我们的主观愿望,至于其实现程度,则有待于读者检验了。 -
制度与国家
该论丛是五十年来台湾学者在中国史领域的经典著述的汇编,共分十三个专题,十四册,分别是:史学方法与历史解释;制度与国家;政治与权力;思想与学术;社会变迁;经济脉动;城市与乡村;家族与社会;妇女与社会;生活与文化;礼俗与宗教;生命与医疗;美术与考古。 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黄宽重、邢义田教授、北京大学中古史中心邓小南教授担任总主编。每一专题均由在该领域有深厚造诣的台湾学者担任主编。每册书前附有总编所作的序和分册主编导言。各册导言的宗旨,在于综论台湾中国史研究在不同阶段的内外背景和发展大势,并介绍当册作者和论文的特色。有些偏重于介绍收录的论文和作者或收录的缘由,有些偏于介绍世界性史学研究的大趋势,有些又以分册主编对某一领域的看法为主轴,各俱特色。每篇文章之后,都附有简短的作者小传和本文的原刊数据,便于有兴趣的读者进行进一步的查考。 丛书汇集众多国际之名学者的名作。老一辈学者,如严耕望、劳榦、傅乐成、戴炎辉等,当代史学名家,如余英时、许倬云、禄耀东、毛汉光等,还有深厚的西学背景的中青年知名学者,如陈弱水、颜娟英、李贞德等。云集了台湾半个世纪几代学者的代表著述,可谓名家荟萃,佳作琳琅。 本丛书的文章的总的选录原则是以近期出版者为主,以展现较新的趋势和成果。但各册也有不同。有的分册收录的几乎都是近十余年的论文,如《生活与文化》分册;有的则收入较多几十年前的旧作,如《制度与国家》,这恰恰反映了台湾中国史研究方向和中心的转移。 由于各种条件所限,海峡两岸学者的交流,资料信息的利用和相通,相关论文的查阅,都存在这一定的不便。国内学者和相关研究人员一直要求及时看到台湾学者的相关研究,这是促使本丛书出版的主要因素。台湾和内地在中国史研究领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台湾学者一方面受西方汉学界影响很大,一方面又非常熟悉中国文化,有更多的创新和活力。在研究论题上,除了传统题目,台湾史学界树立了自己独特的议题,如医疗史、身体史,为国际史学界所注目。 “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的出版,应会给国内史学界带来新的资料、新的信息和新的关注点,对于两岸学术的交流和互动,将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本书选录了十篇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总目的顺序是依时代先后排列,但从内容来说,主要集中在政治、法律和军事制度三个层面。这些论文的出版时间,除了劳干的文章是在1945年发表而略早于本论业所订“五十年来”的界限之外,其余都是半世纪内的作品。劳干为秦汉史史家,尤精于汉简的校读考释,他著作等身,这半世纪来的作品多到无法在此一一列举,但我们仍然加以选录,是著眼于《论汉代的内朝与外朝》一文,对于半世纪来台湾史学界的中国制度史研究,有著极为深远的影响,这是本书的选录标准之一。 以政治制度的研究来说,本书共计选录五篇论文,佔篇幅之半,主要考虑是这个领域不论从中国史学传统,或从二十世纪史学研究的重心来看,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五篇论文的篇幅都很长,它们也都著重史料的蒐集和分析,一方面反映台湾史学过去半个世纪内重视史料的一个现象,另一方面也因为这些论文或多或少都参酌西方社会科学的理论,可以提供历史研究者参考和讨论。 -
唐代幕府制度研究
编辑推荐:唐研究基金会丛书。 本书是研究唐代幕府制度的专著,共分八章。第一章阐述中国历史上幕府的起源和唐以前幕制变化;第二至五章研究唐代军事性幕府制度,从幕府体制、幕府僚佐辟署制度和僚佐职官迁转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唐代不同时期幕府制度的发展变化;第六至第八章研究唐代幕府制度与社会政治的关系。作者以发展的眼光对唐代幕府作动态考察,研究唐代各个时期幕府之间的继承发展变化关系,如幕制与官制的关系、幕府制与使 -
清国行政法
第一编:行政法大意,分为七章,依次为行政及行政法、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生政作用、行政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救济。本编具有阐述了有关行政法的下列基本理论问题:行政的意义及分类;行政与立法、司法的关系;行政法的性质与渊源。 第二编:青国行政法之渊源,分为三章,依次为概论、成文法、不文法。本编的具体内容涉及下列方面:中国法的历史沿革及法律渊源的分类;《大清会典》、《大清律例》的性质及编纂;则例的性质及纂修;省例、诏敕、告示的性质;成文法的制定、废止、变更及公布;成案、惯习、学说、条理等不文法的性质及效力等。 第三编:行政组织,分为七章,依次为总论、皇室、官厅、中央官厅、地方官厅、藩部、地方自治。本编详尽阐述了下列方面的内容:中国行政组织的传统特征;清朝行政组织的特质;清末行政组织改革的艰难;皇帝地位及其特权;皇位继承;皇后的册立仪礼太上皇及皇太后的称谓等。 第四编:官史法,分为七章,依交为总论、文官、武官、官史身份、官史权利、官史义力、官史责任。本编涉及的内容有下列方面:当官的基本资格;文官仁途的种类;方官的任用;武官仕途的种类;武官的任用;官史的黜陟、回避、守制及休致;官史的特定恩典及礼遇;官史的俸给、恩级及恤金等。 第五编:裁判制度,为分四章,依次为总论、通常裁判所、物别裁判所、诉论手续。本编阐述的具体内容有:裁判所的种类及级别;裁判所的管辖;裁判所的监督;各级通常裁判所的组织及权限;皇族裁判所、宫廷裁判所、旗入裁判所等特别裁判所的组织及权限;诉讼之受理、判决及执行等诉讼手续。 -
府兵制度考释
《府兵制度考释》内容简介:谷霁光(1907-1993),湖南湘潭人。史学家。曾任江西大学校长,江西省政协副主席。长于中国古代兵制史、经济史的研究,代表作有《府兵制度考释》、《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等。《府兵制度考释》,196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78年重印。此次改由中华书局出版,即据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录排而成,并增补《四论西魏北周和隋唐的府兵——府兵初期资粮与军备问题再探讨》、《五论西魏北周和隋唐的府兵——府兵制的确立与兵户部曲的趋于消失》两文(据江西人民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谷霁光史学文集》第一卷录排),以全面反映作者在府兵制度研究方面的成果,收入《现代史学家文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