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
《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通过活生生的案例和事实,揭示了中国农民生活的艰辛和代际之间对土地态度的变化,中国农村人口离土的趋势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农民不愿种地”是中国农业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也是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最大障碍。农业劳动力的老化和匮乏成为中国农业面临的新问题。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如何拯救农业?脱离了农业特点和违背农业发展规律的种种做法会把农业推向危险的边缘。呼唤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是贯穿全书的主题。 全书30万字,通俗易懂,感人肺腑,富有启发性。不仅适合与农业有关的研究者、管理者阅读,也是面向所有社会成员进行农业教育和了解农民的教材。 -
农民与市场
政治学的经典文献早已论证了市场经济的兴起同爆发农民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因果关系。然而,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止,中国的市场化在农村没有引发普遍的农民抗议运动,反而促成了中国特有的“乡村工业”。而且,新兴的乡村工业也没有催生早期欧美式的工人运动。相反,市场化时代的小农为中国的繁荣和稳定做了重大贡献。为什么? 潘维以市场化为框架,以中国农村工业的兴衰史为主线索来研究当代农村。他指出,在市场化过程中,中国基层政权承担了国家不可能承担的责任,为中国农民走向市场架起了一座精致的桥梁,扮演了市场中介的角色。在基层政权的带领下,亿万农村人以小型农村集体为单位,扶老携幼闯荡工业市场,保障了自身的安全,赢得了全世界市场对手的尊重,换取了本地社区的文明与进步,乃至全中国的稳定和繁荣。 一个地区的基层政权能否扮演农民与市场之间的中介,决定这个地区的农民在市场中的命运。农民在市场中的不同命运则决定中国社会的现状。潘维指出,基层政权能否发挥市场中介作用,取决于继承回归家庭耕作之前的基层政权组织形式和集体主义精神,在于农村社区的凝聚力,也在于国内的主流意识形态。 对于中国农村问题,学界有两种不同的思路。一是主流思路,视基层政权为农民贫困的原因,号召通过“转制”、“海选”、“费改税”来削弱基层政权。另一个是此书表达的思路,即视基层政权为农村社会的脊梁,认为农民、农村社区、农村基层政权三位一体,不可分割,所以号召信任、加强、和改善基层政权。 潘维警告说,抽掉了基层政权这根脊梁,农民就会重新沦落成一盘散沙,变成亿万条蠕虫,积累贫困;农村社会就会退化,甚至变成不安定因素的沃土。继承在共产党领导下组织起来的传统,在基层政权的领导下组织起来,农民是千万条龙,是中国现代化列车的发动机。 -
岳村政治
本书是作者在深入社会调查的基础上,以岳村为表述对象而建立的有关中国乡村政治状况的理论分析模型。通过对岳村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政治关系、权力体系、政治控制、政治参与和政治文化的变迁过程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试图从政治社会学和政治人类学的角度,来剖析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发展的过程和特征。 -
农民自杀研究
本书致力于揭示中国农民自杀现象在不同社会类型、不同区域以及不同时间段中的差异性分布及其机理,并试图走出经典理论中结构与行动在自杀研究领域毒瘤般的分裂性困境。书中主要有如下发现:中国农民自杀现象存在类型化与空间化的典型特征;农民自杀是社会结构与自杀行动两者互构共变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农村老年人自杀渐趋严重,预计未来10~20年内,中国农村老年人自杀潮将加剧。 -
罪过与惩罚
一个普通村庄最近六十多年的历史:惩罚社会学一个个案研究。 本书讲述了滇池东岸一个村庄的故事,是一部以人类学田野调查为基础的学术专著。本书的一个主题是讲述“故事”——发生在小村的越轨和惩罚活动;并阐释这些活动在时间流中的动态及其与特定条件和特定行动者的联系。另一个主题则是解释惩罚在特定社会语境中的文化意义。 -
Eating Rice from Bamboo Roots
This book charts the vicissitudes of a rural community of papermakers in Sichua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ing bamboo into paper involves production-related and social skills, as well as the everyday skills that allowed these papermakers to survive in an era of tumultuous change. The Chinese revolution - understood as a series of interconnected political, social, and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s - was, Jacob Eyferth argues, as much about the redistribution of skill, knowledge, and technical control as it was about the redistribution of land and political power. The larger context for this study is the 'rural-urban divide': the institutional, social, and economic cleavages that separate rural people from urbanites. This book traces the chang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knowledge that led to a massive transfer of technical control from villages to cities, from primary producers to managerial elites, and from women to men. It asks how a vision of rural people as unskilled has affected their place in the body politic and contributed to their disenfranchisement. By viewing skill as a contested resource, subject to distribution struggles, it addresses the issue of how revolution, state-making, and marketization have changed rural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