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老味道
《上海老味道》一书是作家沈嘉禄的第四本美食随笔集。收入有关老上海风味小吃、平民菜肴、时令美食和本帮菜点的随笔78篇。以平民生活的草根食物为叙述底本,以怀旧谐趣的文字和生动传神的插图展开对老上海市井生活的回忆。 -
海上萨克斯风
《海上萨克斯风》作者程乃珊,在萨克斯风问世仅仅44年之后的1886年,上海滩开始响起第一缕萨克斯凤旋律。当时的中国海关总务司外国人赫德,在上海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西洋乐队,里面就有一支可能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的第一把萨克斯风。因为萨克斯风在爵士乐中的丰富表现力,故而在老上海舞厅广为使用,因而也被误解为靡靡之音、阿飞音乐的代名。解放后,萨克斯风被视为资产阶级生活文化而一度消失。但它的旋律依然在夜幕的遮掩下,在上海市民家中低回。 直到“文革”开始抄家,父亲仍保存大量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百代公司的爵士流行经典名曲的黑胶唱片:《静静的湖泊》,《秋叶》,《樱桃红》,《泪水弥漫着你的双眸》,《玫瑰人生》……作为乐曲主角的萨克斯风浑实的音色,将玻璃窗震得嗡嗡作响,那时的唱片录制科艺已有如此佳的低音倍司效果! 五六十年代的上海之夜,在我记忆中就是这样,伴着一片低回温柔的萨克斯旋律,合家围着收音机各做各事:看《新民晚报》,结绒线,做功课,聊天……平实中充满温馨,我就是这样走过我的童年,我的花样年华。直到‘文革”打破了这一切! 我心目中的上海之夜,就是《新民晚报》加萨克斯风。 今天,那架胡桃木外壳的,1948年型号的有12对喇叭的,美国“西屋”落地机仍完好无缺立在我家,然那曾经如此呵护过它的父亲和给我们带来无数温馨之夜的老唱片,都已化为灰烬!我永回不到那个时光了!我们怀旧,并不因为那个“旧”是好还是不好,只是因为眷恋那我们与之一起走过的金色童年和青葱岁月。 -
上海女人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她所孕育的女人更是显现出有别于中国任何一个城市的气质、仪态和举止。本书除了为各种不同类型的上海女人传神外,还细述了她们的不同个性和生活状态,并展示了上海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
上海探戈
海派是《上海探戈》中的主旋律,虽然一度历尽沧桑受尽误解,它仍如探戈乐曲中被誉为灵魂的响板,在天涯岁月中孤寂又顽强地敲击着,直到近年被重新解读…… 但愿各位能在《上海探戈》中找到自己熟悉的旋律和感性的回忆。 -
苍凉与世故
内容简介: 《苍凉与世故》的前半部分谈论张爱玲,苍凉代表了张爱玲自己的美学观点,世故则体现了作者对张爱玲的看法。后半部分则是作者在香港生活的所思所行,对于作者来说,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冲击下,仍能够坚持阅读、观察和思考,既是一种欢喜,也是一种失落? 目 录: 《苍凉与世故》 张爱玲的启示 张爱玲笔下的日常生活和“现代感” 看张爱玲的《对照记》 张爱玲:沦陷都市的传奇 不了情:张爱玲和电影 香港:张爱玲笔下的“她者” 从《温柔的陷阱》到《情场如战场》 苍凉的启示 《色·戒》:从小说到电影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刹那怀想重拾经典 张爱玲与好莱坞电影 又一城狂想曲 “又一城”狂想曲 在香港反思资本主义 西九龙与香港文化反思 香港是国际大都市吗? 维港的文化风景线 旅游、阅读和老友 迪斯尼的理想哪里去了? “后旅游”的乐趣 追寻“前旅游”的乐趣 旅游加“神游”的乐趣 未来世界的“海市蜃楼” 情迷澳门,回眸香江 快乐颂——奥运的精神 历史和幽魂 重读《基督山恩仇记》 三个道德小小故事 悼念我的老同学郭松棻 悼念一位伟大的印尼作家 回忆七十年代的香港生活 四月是最残酷的月份 混水摸鱼 漫谈我的购书经验 忧郁之都与动感之都 从诺贝尔文学奖说起 悼念天灾的无辜灵魂 我心仪的一条汉子王正方 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悖论 -
上海的风花雪月
上海,曾经被称为东方的巴黎,曾经是个浮华璀璨的花花世界,曾经最西化,最时髦,有着最优雅精致的生活方式。三十年的对外封闭,使上海的昔日繁华被掩埋在厚厚的历史烟尘中。陈丹燕以一个探寻者的姿态徜徉于上海的百年历史中,寻访散落在街巷中的历史遗迹,回望她不曾经历过的旧日时光;在张爱玲、张学良、颜文梁等历史名人住过的老房子里,遥想他们的人生往事,慨叹于无尽的世事沧桑;透过今日上海的新风气:咖啡馆、酒吧、舞厅、美容院,捕捉把握当代上海人的生活情趣和微妙心态;从饱经磨难而永不改其高洁优雅的张可女士身上,从曾经享尽荣华富贵,又曾经一贫如洗而仍不失其精美华贵神韵的郭家小姐身上,发掘出杰出的上海女子所特有的风骨。大量珍贵的老照片与内文相映生辉,可视为一部文化含量丰富、风格温雅的上海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