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学琼林
-
三字经
-
西窗法雨
本书以亲切家常、平和幽默的手法漫谈西方法律文化,对似乎是信手拈来的法律现象材料进行点拨评说,说的是西方法律文化现象,却时时启蒙着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着痕迹地调动着读者的思维,去思考中国的问题。文章短小、精彩,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领略作者颇为尖端、颇为前沿的研究心得,在这样的论说里,进入法律的智慧天地,享受智慧的乐趣。 -
爱弥尔
卢梭的《爱弥儿》要求打破教育要以成人的能力和需要为标准的传统,在教育史上掀起了一场影响巨大的革命。卢梭从他的自然哲学观出发,主张对儿童实行“自然教育”,培养资产阶级王国的“新人”即自然人——爱弥尔。他主张让儿童接受自然教育、劳动教育、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教育,因此他塑造的爱弥尔,既有哲学家的头脑和判断力,又有劳动者的体格和手艺,而且还品德高尚、博爱仁慈。 在知识教育方面,卢梭主张学以致用,不学那无用的东西。在教学内容上,卢梭坚决反对书本诵习和空洞的文字说教,要求儿童接受大自然的教育,进行劳动实践,既锻炼自己的体格,又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以掌握真正的有用的知识。 欧洲历来有“成长小说”这种体裁,但《爱弥儿》和与之同时代的很多重要小说一样,更多的是一部说理的“哲理小说”。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一窥这种在文学史上有过重要地位的小说形式的特点。同时,虽然《爱弥儿》中所展现的卢梭关于儿童教育的观念不乏偏颇之处,如把感官教育、德育教育、智育教育、爱情教育等截然分开实施。有些教育理念在现实中也确实难以操作。譬如一个学生一生只能有一个老师,而这个老师也只能教这一个学生等等,但他的这种从自然出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却是对后世世界各国的教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一部小说而广泛影响人类教育,说明该作之价值:无论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不妨展卷一读,从中体会。 《爱弥儿》是卢梭的一部著名的教育学论著,也是他关于儿童教育的经典之作。此书写于1757年,在1762年出版,由于书中惊世骇俗的教育理念,一经出版就遭到禁止,它的作者也因此遭受迫害被迫流亡。18世纪中期的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封建社会面临土崩瓦解,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急切需要从思想上扫清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爱弥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的,所以也可以把它看做是卢梭阐述他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巨著。 -
给没有收信人的信
《给没有收信人的信》是欧洲学大家陈乐民的遗著。收录了作者晚年病中随笔、日记及生前文章,披露作者病中所思:疼痛的感受、对时事的忧思、对启蒙的思索及对个人心路历程的总结,淋漓展示一位知识分子的拳拳之心。是为一代知识分子的真实发声。 常说“述而不作”,我是“述多于作”。近几年,耳聋日剧,与人交流困难多多,“述”也难了,但是思想却还活跃,于是“想”(或曰“思”)多于“述”了。思想如同散云,风一吹就散去了。如果打算留住这些散云,就只有把它们“书”下来。这就是“给没有收信人的信”的由来。——《给没有收信人的信》 ----------- 陈先生不爱高谈阔论,不像有些恃才傲物的学者喜欢把持“话语霸权”,他总是言简意赅、平静沉稳,但讲出的道理却令人深思与难忘。我要冒着片面与偏颇的风险说,陈先生在告别人世前留给我们的一份思想文化遗嘱,就是伸张、捍 ——徐友渔 “阅读陈乐民”在某种程度也就是阅读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与思想;阅读时代的方方面面;阅读人们一直想厘清的新与旧、传统与现代在时代大潮中的纠葛缠绕。——雷颐 -
雪中足迹
《雪中足迹:圣严法师自传》 我今年七十七岁,我的一生是近代中国社会的缩影……这本书可说是我一生的回忆,乃印象及记忆所及……对我来说,个人生命中的细节是不足为道的,但对读者而言,或许会觉得有趣,可以将之作为了解佛理、感悟人生的书籍。 世间危脆,常处动乱;生死流转,犹如苦海。我们的生命,不过是宇宙的一次呼吸。遭遇一切烦恼,都要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我如今的一点点成就,是因缘际会的结果,我没有闪避,而心甘情愿去承担起来,因为我希望帮助别人离苦得乐。现在,是该放下的时候了。 ——圣严法师 《雪中足迹:圣严法师自传》是第一本在大陆公开发行的圣严法师自传 在平凡中遇见大师的真智慧、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