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出年画
《戏出年画(上下卷)》内容简介:年画是春节时人们除旧布新、趋吉避邪的木刻版画,其精美的绘画雕刻亦极具欣赏价值。年画种类繁多,其中戏出年画内容最为丰富,它借着角色、情节和绘画将传统文化传承不绝,可说是最有学问的年画。 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叫“齣”(简化字为“出”),故戏曲题材的年画叫做戏出年画。本书包括江苏、安徽、福建、四川、山西、河南、陕西、天津、河北、山东等十省市最为精美的戏出年画,全面展现各地的绘画风格、曲目及表演特色。在编辑上。更以“说戏”、“说图”、“细部欣赏”三种文字层次,深入戏出年画动人的精髓,表现出中国历史和文化博大的内涵。 -
曹雪芹扎燕风筝图谱考工志
古代流传下来介绍风筝工艺的著作不多,清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为了帮助朋友而写下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便是其中难得的作品,鲜为人知。 北京的孔祥泽是一个风筝专家,在一九四四年曾目睹日本商人金田在中国收购到的曹雪芹佚著《废艺斋集稿》,并参加摹抄的工作,其中的第二册《南鹞北鸢考工志》为讲述风筝扎绘的书籍,因此他保存了当时摹抄的十六首风筝画诀、扎糊诀及序文、附录残文等资料。我们才能依此讨论、解释,进行编辑工作。 现年七十一岁的费保龄是一个热衷于风筝制作及放飞的人,一九六三年春,他在天安门放风筝时,认识了孔祥泽,两人基于对风筝的喜爱,一见如故,孔祥泽谈到他保存有曹雪芹的风筝著作《南鹞北鸢考工志》,引起费保龄的兴趣,进而讨论起如何转化文字资料为实际的风筝。日后,善于丹青的费保龄根据扎燕风筝的画诀,经过二十多年的反复考证,绘制了完整的扎燕风筝图谱。一九七三年,红学家吴恩裕根据孔祥泽提供的资料,发表〈曹雪芹的佚著和传记材料的发现〉一文,肯定《废艺斋集稿》为曹雪芹佚著;由于曹雪芹的知名度与这些资料的重要性,立刻引起红学界正反两面的争论。 一九八八年,汉声编辑到北京参加第一届中国民艺学理论研讨会时,结识了费保龄,在翻阅他的扎燕风筝图谱后,大家不只被这精美的风筝画面给吸引住了,还被孔祥泽摹抄的各式扎燕的画诀、扎糊诀所震撼,我们立即展开编辑工作,概括的介绍曹雪芹的风筝艺术,刊登在汉声民间第三十八期《曹雪芹风筝谱》。在与孔祥泽第一次见面之后,我们再多次远赴北京,和费、孔二位先生讨论其中最精采的扎燕风筝歌诀、图谱,逐句将歌诀翻成白话,按照各式图谱记录其所表达的内涵。为了使歌诀详解能够清楚明白,我们尝试了多种编排方式,最后决定以指示线联结图、文相关之处,展开歌诀、说明文和图解的详解。对于图谱中所用图片,也一幅一幅的参照原作在电脑上仔细修色,使之尽量能表现出原作之美。在一连串搜集、整理、编辑的工作后,终于在一九九九年完成编辑工作,集合成《曹雪芹扎燕风筝图谱考工志》一书。 其中,上卷《曹雪芹扎燕风筝图谱》的主要内容是将费保龄所绘制的六种七十三幅扎燕风筝图谱加上说明文字,指出其所表现的吉祥涵意;以欣赏风筝艺术画面为重。下卷《曹雪芹扎燕风筝考工志》则是详细解释孔祥泽提供的画诀、扎糊诀,并记录下费保龄在北京椿树头条为我们制作蓝锅底雏燕风筝的示范;内容以工艺部分为主。 曹雪芹是个文人,透过风筝艺术,以天为纸,风筝为画,将整个扎燕家族升上天空,正像是一幅家庭团圆幸福的画作,同时表达了他内心追求的人生美满意境。 尽管《南鹞北鸢考工志》是否为曹雪芹佚著仍有争论,但其中记载曹雪芹对于朋友、“废疾而无告者”的人道关怀,是特别值得介绍给现代人的;另外在风筝工艺上的价值也不会因为争论的结果而有改变。这两本书的出版即是对这种价值的肯定。 -
中国米食
目录: 岁时节庆的米食 七千年的米香 古代的种稻图 一粒黄金种子的营养 煮饭知多少 现代人的自然事物——糙米饭 如何使用本书 * 米粒篇 > 饭团类 > 粽子类 > 炒饭类 > 蒸煮饭类 > 烩饭类 > 米菜点心类 > 粥类 > 入药粥类 > 焦米类 > 馊米类 * 粿粉篇 粿粉的制作 > 年糕类 > 糕粿类 > 米条、米片、蒸粉类 > 米浆类 * 索引 -
夹缬
《夹缬》中夹缬是在织物上印花染色的工艺,盛行于唐代,近代以来早已失传成谜。1990年汉声编辑首次在上海看到夹缬印出的“百子图高敲花被”,1997年锲尔不舍追踪至浙江苍南县八岱村的夹缬作坊,采访老师傅,抽丝剥茧探索雕花古版的明渠暗沟,逐步复原一千多年前夹缬印花的全过程。 -
大闸蟹
大闸蟹,是中国三大古名蟹中唯一的遗存,是老祖宗给我们的礼物。汉声《大闸蟹》并非当代的“闲情偶寄”,坚持以第一手现场采写呈现这篇蟹的大文章,自有深意。 第一册《认识大闸蟹》 用大量的精密手绘与现场写真将大闸蟹生长的过程一览无余地呈现。了解大闸蟹精巧的结构,以及其一生中如何在江河湖海间历近20次脱胎换骨的成长历程。大闸蟹巧妙的结构,实在值得仿生学、设计学好好学习。 中国人爱吃,可是我们不知道,我们的嘴是如何深刻改变了自然生态。如果我们多了解蟹的养殖生态,改糊里糊涂吃蟹为吃美蟹、生态蟹,您也可为净化环境出把力。 第二册《大闸蟹食谱上·全蟹烹、糟醉腌》 蟹之美味,向来为中国人所称道,其中最得真味当属全蟹生烹。李时珍曾总结:“凡蟹,生烹、盐藏、糟收、酒浸、酱汁浸,皆为佳品。” 这一册展示最经典自然的整蟹料理,糟腌存藏的加工保存法,以及传统家常做法。懂得吃蟹,才能不辜负这绝美蟹味。 第三册《大闸蟹食谱下·大闸蟹筵席菜》 大闸蟹不仅单独烹制风味上佳,拆出蟹粉,将其与其他食材巧妙组合,更是可以制作出一道道让人赞不绝口的蟹菜。我们搜集了数十道古今精致蟹宴菜,以制作方法和宴席次序排列,读者大饱口福同时也可以学习烹制方法。 第四册《文史大闸蟹》 呈现源远流长深厚的蟹文化。蟹之魅力,不仅在美味。几千年来无数老饕、文人墨客为之痴迷、咏唱,留下数不清、道不完的故事。 吃的生理本质是自私的,但吃的文化却可以感恩生命,了解自然,融通天地,文化的功效在于此。 汉声还请来了: · “一生与蟹恋爱”的蟹学泰斗王武先生 · 改变大闸蟹命运的传奇人物蟹行业协会会长杨维龙先生 · 通晓古今蟹菜的苏州烹饪协会会长华永根先生、苏州名厨毕建明先生 · “与蟹共浮生”的苏州美食家叶放先生 做客本书,畅谈蟹的奥秘。学、烹、治、品四路专家带您到蟹文化的至美至深至高的境界。 《大闸蟹》也是汉声“苏州风物志”系列中的一本。四年来,汉声扎根苏州一地,用大量的田野调查,口述实录,形成了《水八仙》、《大闸蟹》、《苏州版》三本风物书,试图以一地为范式,深耕细作,形成地方风物系统调查的体例。风物是故乡的花朵与结晶,也是乡愁的承载,希望各地的青年能借此方式去认知整理家乡风物,抢救故乡。这是汉声的深心。 -
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
编辑推荐: ★~台湾汉声•享誉全球的世纪经典版本~ ★362个源远流长的民间故事,为孩子打下坚实的传统文化根基; ★843幅经典细腻的传统美术配图,给孩子最纯正的中华美术熏陶。 ★错过整整30年,首次引进大陆的最美最美中国童话读本。留住我们传统文化的根! ★动用100多名文字编辑,200多名插画师和美术编辑,绝无仅有的豪华团队,畅销台湾三十年的奇迹童书。 ★一经出版,就获得台湾最高出版奖——金鼎奖,更是接连斩获“新加坡最佳图书”“最佳图书美术设计”奖,陪伴两代人成长,是小朋友投票出来最受欢迎的童书! 《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出版传奇 您手中的这套《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是中国儿童读物出版历史上,最经久不衰的出版传奇。 ① 1920年—1931年,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的学者在战火中抢救了一大批中国民间传说及童话故事,为传统文化保留下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② 五十年后的1981年,台湾汉声出版社在北大、中大前辈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民间,上山下乡,遍访民间故事传人,形成本书最初的故事库。 在采集而来的故事的基础上,在不失原有主题和趣味的状态下,改写成为完整、符合现代价值观的故事。在编写的过程中,汉声编辑会到游乐场边邀请正在玩耍的小朋友来听讲,以“听到故事开头的小朋友舍不得离开去玩皮球,一定要听完才罢休”为标准,最后才完成定稿。所以中国童话里的每一个故事,都能迅速地让孩子入迷,沉浸在传统民间故事瑰丽的想象力之中。 ③ 本书不仅以故事吸引孩子,每一幅插图也饱浸传统文化的精髓。汉声从传统年画、皮影、刺绣、壁画、雕塑石刻中汲取技法,以毛笔、宣纸细细描绘,将故事中最精彩的部分化为一幅幅鲜活灵动,具有传统风味的图画,让孩子能在阅读精彩故事之际,同时习得中华传统美术的精髓。 ④ 本书自从1982年出版以来,迅速风靡华人世界,三十年来畅销不衰,成为一代又一代华人共同的精神财富,成为中文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 ⑤ 2012年,在初版三十周年之际,读客图书正式引进《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一个风靡全球华人世界数十年的传奇出版物,首次回到了故土。 翻开本书,带孩子回归神奇、可爱、充满中华传统智慧的欢乐宝库。 得奖记录 ★台湾行政院新闻局“优良图书金鼎奖” ★新加坡“最佳图书金牌奖” ★新加坡“最佳图书美术设计首奖” ★台北市立图书馆“百名好书排行榜”儿童类第一名。 ★国语日报票选十大热门儿童书籍第二名。 ★校园好书排行榜语文类排行榜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