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
《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第2版)》内容简介:自1951年《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第2版)》第一版问世以来,社会选择领域的著述已经汗牛充栋。众所周知,《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第2版)》奠基于前贤们对社会福利性质的思索,并试图提供一套系统的研究方法以总结以前的成就;社会选择理论中的一些准则常常被心照不宣地接受,我们的方法可以澄清这些准则的内在涵义,并揭示出它们的不一致性。 在(《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第二版)新译本即将出版之际,我想在一个稍微广阔的视角下反思一下《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第2版)》的主题:人类生活最鲜明的特点之一,乃是合作的存在。我们万难想像,人类生活中还有不依赖于他人,不希求他人帮助的方面。经济学的主题在于“交换可以获益”,而交换必定依赖他人的存在。市场制造出了一种“人人独立行动”的幻觉,然而市场本身却是社会的建构。市场要能有效运行并发挥作用,少不了人们的通力协作。 当然,市场并非合作的惟一形式。 由于人类的儿童期漫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所以相形之下,家庭是更为有力的合作组织,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也开始担负起了某些协同合作的任务。 合作并不是人类的惟一特点。很多动物,甚至某些植物也能合作。在演化中,它们因合作而更易生存。 -
组织的极限
即使从纯粹的个人角度看,在我们希望实现的和我们最终能得到的,在价值和机会之间都存在着紧张与矛盾。高山上的隐居者可能看重温暖的衣服,总是被催逼着似的,用他能够找到的树叶、树皮或者兽皮来做衣服。然而,当许多人为满足他们的需求彼此竞争时,学会如何利用现存的可用资源变得愈发困难。本书中,诺贝尔奖获得者肯尼思·阿罗分析了人类为什么要和怎么样来组织他们普普通通的生活,来克服这个基本经济问题:对稀少资源的分配。 价格体系是一种用来调节竞争和组织社会的手段,阿罗教授进一步分析了它的成功和失败。本书探讨了用来完成有效率的资源分配的其他模式:政府、公司的内部组织和伦理道德这种“看不见的机构”。阿罗教授展示了这些体系如何产生决策的渠道,并且,他还讨论了信息获取和恢复的成本。他研究了一些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哪些潜在的影响决定的变数,将被认识出来作为实际的影响决定的变数。最后,他辩论道,组织必须在决策者的权力和决策者对执行他们的决定的那些人负有的义务之间达到某种平衡,即权威和义务之间的平衡。 -
社会选择
《社会选择:个性与多准则》收入了作者关于社会选择的两篇著作。在第一篇《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中,作者提出了“线性定理”,即:在每个社会成员对一切可能的社会经济结构各有其特定的偏好“序列”的情况下,要找出一个在逻辑上不与个人偏好序列相矛盾的全社会的偏好序列是不可能的。在第二篇《社会选择:个性与多准则》中,作者提出:由许多不同准则来作选择十分相似于社会选择,在多准则的情况下,各种经验法则导出的结论往往比社会选择所得到的结论更为可取。 读者对象:经济学专业师生、经济理论工作者、学者及研究人员。 作者第一部分中说到社会选有理论面对的问题思想间不同的利害关系和分歧的价值观念,就会的进化对不同价值观,不同利益,垂直社会同的生现的情况省很多到决的办法,社会选择的需求是必然的,一段进行了研究,希望这部分对我国的现实,第二部分中指出:PXI第2段第2章更为不取,希望这部分的对公商企业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