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岸之岛
维舟首部长篇小说。
在一座小岛上长大的少年章承,有着孤独而丰富的内心。很长时间里,他和远方的表姐许燕如是默契的朋友,但因为一个难以解释的误会,两人的人生开始出现分叉。老同学陆薇薇给了他安慰,但也因为感觉无法进入他内心而挫败。三个人的人生轨迹若即若离……
这部小说写的是青春,但它不是青春小说,而是一部成熟的严肃小说。它非常清晰明了地让人看见了青涩年华的苦涩和成年之后的反思。青春像是一条很浅的溪流,任何东西放在上面,都显得很重很重。不像成年后,时间的洪流那么轻易地冲刷走我们的一切。小说的精彩之处,就是细腻地写出了青春的"重"。小说不仅写出了三人之间的感情微妙状态,也写出了一代年轻人青春期独有的心理。
整本书读下来让人感慨和深思。作者的笔触非常敏锐,观察人生非常深入,描写同时代的人也细腻入微,故事的可读性和流畅感,让人可以一气呵成地读完。
-
革命之路
她和他走入婚姻,如同雨天躲进伞下
但雨一直没停,还越下越大
她被困住了,最后飞奔向外,消逝在雨中
∽ ∽ ∽
理查德·耶茨写尽婚姻困局的经典之作
金球奖获奖影片同名小说
《时代》评选的百部经典英语小说之一
-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对循规蹈矩有着普遍的渴望——一种盲目的、不惜代价的对安全安稳的依恋——这不只发生在郊区而已。艾森豪威尔的执政和麦卡锡主义就是这种渴望在政治上的体现 。然而,许多美国人对这一切感到不安,认为这是对象征美好与勇气的革命精神的毫无疑义的背叛——这种精神就是我试图注入爱波这个人物的。这个书名想要说的是,1776年的革命之路,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仿佛走到了尽头。
——理查德·耶茨
-
内容简介:
小说讲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一对年轻夫妇,弗兰克和爱波·惠勒的故事,两人住在康涅狄格州郊外一条名叫“革命之路”的路上,附近社区中居住着许多与他们相似的中产阶级家庭。弗兰克(又意“坦诚”)是一名脚踏实地的公司白领,家庭主妇爱波(又意“四月”)则活泼动人,生性浪漫,富于幻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使他们的关系陷入困境,愈发频繁的争吵几乎要使两人窒息,爱泼提出的迁居欧洲以寻找自我的计划曾一度挽救了危局,带给两人改变生活的短暂憧憬,然而计划最终破灭,命运不可逆转地滑向悲剧……正如耶茨自己所述:“我笔下的人物都在自己已知与未知的局限内,风风火火地想要做到最好,做那些忍不住要做的事,可最终都无可避免地失败,因为他们忍不住要做回自己原本的样子。”
-
二十世纪最具洞察力的作家。
——《泰晤士报》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美国小说家之一。
——《周日电讯》
《革命之路》拷问的对象不仅有破碎的婚姻,亦有夫妻间焦心的绝望之感,这让人难以释怀,心痛不堪。
——《今日美国》
抨击传统现实主义的人总爱说它是最自以为是的叙述方式,因为它从不质疑自身的虚构性。《革命之路》本质上就是一部关于虚构性的小说,自然也就探讨了自身的虚构性。
——《纽约客》
他饱含上世纪五十年代激情的文字——《革命之路》,描摹了气数将尽的中产阶级社会关系,让随后的每样东西都显得苍白无力。
——《时代》周刊
-
神童与录音机
本书是青年作者林培源的短篇小说集,精选9篇短篇力作集结成册,包括《白鸦》《秘密》《烧梦》《金蝉》等。
神秘的白鸦、死后留恋人世的邮差、借“烧梦”焚毁记忆的老人……故乡、亲情以及人在处境中的挣扎,这些根本性的主题在字里行间静静流淌。他以短篇小说作为观察世界和文学的显微镜, 以个人命运为切入点,用灵动吊诡的笔触书写人生,常常在结尾处突然逆转,呈现出魔幻色彩。
在《神童与录音机》中,林培源将目光聚焦于卑微的生命,在精湛的叙事艺术与狂放的想象力之间,嫁接起现实与虚构。每一篇小说都是一束光,穿透黑暗,照亮人心。
----------------------------------------------------------------------------------------------
格非、阿乙、张楚、薛忆沩、王威廉等知名作家、学者联袂力荐:
★这些充满想象力的作品,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是传奇性,其二是寓言色彩。林培源所擅长的叙事方法,是从纷乱而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萃取出某种别致的观念和意识场景,然后在经验层面再将它具体化。——格非
★艺术探索与道德追问的结合是优秀文学作品之所以优秀的原因。作为“青年艺术家”,林培源已经具备这种优秀的自觉。他的作品将生活的小场景提炼成精神的大格局,充满了“寓言”的魔力。——薛忆沩
★故乡、父亲以及人在处境中的挣扎,这些根本性的母题在林培源的语言深处静静流淌。他对此既犹疑又深信,既审视又肯定,从那些黑暗的寓言中打捞出了动情的光芒,照亮了即将哀泣的眼睛。——王威廉
★林培源是新一代学院派小说家的代表,他的叙事自然、古老而甜蜜,穿着时尚年轻小说家的外衣,传承着托尔斯泰、废名、格非的余火。——阿乙
★林培源的写作有一条明晰的轨迹可循,从干净忧郁的后青春期写作到成熟优雅的自觉写作。在这个过程中,对故土的梳理和对未知世界的虔望让他在潜意识里完成了帕慕克式的乡愁逡巡和重构,并展现出惊人的才华和对文本探索的勇气。如果某天他成为夜空中最闪亮的星,我一点都不会吃惊。——张楚
-
一切皆有可能
★普利策奖得主、《奥丽芙·基特里奇》作者新作
收录《我叫露西·巴顿》与《一切皆有可能》
★每个尝过孤独之痛的人,都会因为这本书而感觉好多了!
★《纽约时报》畅销榜第一名
★入选美国前总统奥巴马 最爱书单
★获《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 《今日美国》《明星论坛报》、《圣路易斯邮报》、Book Page、Libraryreads 年度图书!
★Goodreads读者票选最佳小说
★改编话剧在伦敦及百老汇上演
★我们想方设法去拥有高人一等的感觉。这种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管我们把那称作什么,在我看来,那是我们最卑劣的一面,这种非要找一个对象来贬低的需求。
……………………………………………………………………………………………
我们全家都是怪胎,住在一座丁点大的村镇里。别的小孩看到我们会捏着鼻子跑开,说我们臭烘烘的。老师对姐姐说,没有人穷得连肥皂都买不起。我们也常常在垃圾桶里找吃的。毫无预警的时候,父母会突然起劲儿地揍我们。
我们与世隔绝,我们没有朋友,受人嘲笑,用怀疑的目光打量世界。
如今,我已是一位生活在纽约的作家,十多年来再也没见过任何家人。有一天,母亲突然出现在我的病床脚,我竟开始觉得:从前的岁月并没有那么糟。没错,贫穷总是和虐待连在一起,但我爱我的妈妈。只是时不时地,那黑暗的滋味仍会意外地骤然充满我的身心。
我们都是一团糟,我们拼尽所能,却都爱得不完美,但这没关系。人生就是不断向前,一切皆有可能。 可怜可怜我们每个人吧。
……………………………………………………………………………………………
当斯特劳特来到她最擅长的领域,谁能比她写得更好?这是一本带着宽宏大量与讽刺书写日常生活的书,一部完全配得上这个书名的小说。斯特劳特深入笔下人物灵魂最幽深的角落,仿佛我们就是那些人。试试看你能不能不流泪地读完它,要么就为它惊叹吧。——《今日美国》
斯特劳特的故事讲的是我们如何肩负重担行走于人生,尽管大声承认伤痛能够减轻我们的苦楚,但我们却总是无声地承受着。——《华盛顿邮报》
它给予我们珍贵的情感财富,从最黑暗的苦难到最简单的快乐。——《纽约时报》
斯特劳特总是能将人们彼此珍爱的方式转化为神秘深邃的文字,让我们惊叹。——《芝加哥论坛报》
-
鹅笼记
★ 当代小说的异教徒、野生作家杨典的七年心血之作,书写人性之恶,存在之痛。
★ 《鹅笼记》暗含破古今之执、去中西之界的写作理想,是一部冲决文学樊笼的先锋之作。
★ 杨典擅写荒诞、离奇而隐秘的故事,是对人生的大悲悯与大愤怒。
★ 若说真的写作,可能什么都不为,或只为自己 之本色与率性,这部小说便如是。
◎内容介绍
《鹅笼记》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故事意象繁多,写法异质而独特,古史传奇与意识流叙事并存。既讲述了开明兽、折枝人、宗子国、尺八腿刘叉、太平天国秘史等传奇色彩浓厚的古典故事,也有酋长与文学史、占婆人与刹帝利、捕鲸与鹿子肉这样带有异域色彩的故事,另外,还有一部分是无法归类的,它似乎脱胎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记述了他自身“隐秘的体验、含蓄的绝望、不敢或无须告人的恶与寂寞”。最终构成这些故事的东西,不是历史、阅历与任何事件,而是对所有这些经验的记忆、描绘、比喻和阐释。
“杨典是当代少有的通才,知识渊博。他目前只被小众认可,如果能被大众认可,这是时代的一种幸事。”——余世存
“杨典无疑是当代小说的异教徒……人性之恶,存在之痛,小说应该是某种完整的空无,来自阿是穴的阿是般的叫喊。杨典,他心存的不是小说,而是大愤怒,大虚无。” ——诗人徐淳刚
“杨典是具有相当之素养的既传统又现代之文人,更是一位镌刻有八十年代气质的思想者。” ——北大教授陈均
“杨典从不谦虚客套,但也不狂妄自大。他对自己才情的自信,当然让某些人看了刺眼。老实说,他的确傲了些;不过,他说的,都是些真话。我喜欢他这样稍稍让人刺眼的自负。” ——台湾学者薛仁明
-
少年巴比伦
►《少年巴比伦》是路内“追随三部曲”的序章,英文版甫一上市即位居美国亚马逊亚洲文学排行榜第一。
►华语文学传媒奖年度小说家、春风图书奖年度白金作家、《GQ》中文版年度作家 、《南方人物周刊》年度人物等多项大奖和荣誉获得者路内长篇小说代表作。
►人人都爱的“追随”系列,广受读者好评,焕新再版。
►一九九二年,路小路被父亲安排到戴城糖精厂当学徒,他跟着师傅“老牛逼”摆弄自行车摊、修水泵。一次意外,他爱上了心心念念的白裙子姑娘、厂医白蓝,他追在她的自行车后,想象着那是世界的全部……那时的路小路二十岁,有人长久地爱着他,也有人短暂地爱过他,在香甜腐烂的年代里,生活尚 未建起堡垒,爱是感知生活的唯一方式。多年以后,三十岁的路小路坐在马路牙子上,对着情人张小尹开始讲述自己的工厂往事。
►“追随三部曲”是路内以主人公“路小路”的成长为线索创作的系列小说,小说聚焦上世纪90年代的城镇、工厂生活,三部小说相互联结,又各自独立。在轰轰烈烈的时代浪潮中,路内用戏谑的笔法抵抗狂飙突进,以玩笑装点失落,这是一部关于90年代的笑忘书,在这块名之为“戴城”的精神飞地上,人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以及未熄的灯塔。